喧嚣之外的静默独白

依存-菖蒲

<p class="ql-block"> 喧嚣之外的静默独白</p><p class="ql-block"> 霓虹初上时,我坐在那家快剪店褪色的塑料凳上。玻璃门内理发师的剪刀声、吹风机的嗡鸣,与门外柏油路的轮胎摩擦声交织成城市的背景音,像一张被拉满的网,而我是网中央悬停的蜘蛛,突然失去了结网的欲望。</p><p class="ql-block"> 两三个月前还在茶馆包厢里唾沫横飞地讨论股市走向的老张,此刻应该正站在马尔代夫的沙滩上给朋友圈修图;永远踩着高跟鞋的Lisa姐,此刻或许在东京银座的免税店为面霜标签发愁。手机里的工作群依旧闪烁,新人小王发的加班自拍带着咖啡渍的光晕,而我把屏幕朝下扣在大腿上,看一只流浪猫拖着破纸箱从脚边溜过。</p> <p class="ql-block">  理发店旋转的三色灯柱在暮色里晕开模糊的光斑,落在我磨出毛边的牛仔裤上。从前总觉得独处是惩罚,是社交货币破产者的狼狈。大学时为了不独自去食堂,宁愿饿到胃痛;刚工作那几年,周末若没人约,就抱着手机刷到凌晨,仿佛手指划过屏幕的轨迹能填补时间的裂缝。可此刻,当我真正把自己从人群的齿轮里抽离出来,竟发现沉默是块温热的绒布,轻轻裹住了所有紧绷的神经。</p><p class="ql-block"> 穿校服的女孩举着甜筒跑过,冰淇淋滴在人行道上,像支融化的蜡笔。骑电动车的外卖员突然急刹,保温箱里的汤桶发出闷响。穿西装的男人对着蓝牙耳机怒吼,唾沫星子溅在路过的盆栽上。这些碎片化的人间烟火,此刻都成了默片。我不必点头附和谁的观点,不必勉强挤出社交式的微笑,不必在对方皱眉时立刻检索自己说错了什么——这种“不必”的自由,像突然解开了勒了十年的领带,喉头涌上久违的轻松。</p> <p class="ql-block">  玻璃门上我的倒影与街景重叠,像幅超现实的拼贴画。那个总在酒桌上抢着买单、KTV里嘶吼情歌、会议室里抢着发言的我,此刻安静得像块路边的石头。想起上周去药店买正露丸,邻座老人盯着输液管的气泡出神,一坐就是两小时。当时觉得他孤独得可怜,现在才懂,那或许是历经八十年风雨后,终于学会与时间温柔相处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晚风掀起理发店的塑料门帘,带着烧烤摊的孜然味掠过脸颊。远处写字楼的灯光次第熄灭,像一颗颗疲惫的星辰。我摸出烟盒,又放了回去——原来不依赖尼古丁,大脑也能保持澄澈。那些曾让我焦虑的KPI、人情往来、房价涨跌,此刻都像被投入湖面的石子,虽泛起涟漪,却终会沉入水底。</p> <p class="ql-block">  城市依旧在沸腾,红绿灯交替闪烁,像永不停歇的秒表。而我在这片喧嚣里找到了一个隐秘的支点,像撑开一把透明的伞,隔绝了外界的纷扰,却又能清晰看见伞外的人间。原来真正的自由,不是挤进人群狂欢的资格,而是拥有随时退出舞台,坐在观众席看云卷云舒的勇气。</p><p class="ql-block"> 当理发店的老板娘探出头问“剪头发吗”,我笑着摇头。起身时膝盖发出轻微的声响,像为这场静默的仪式敲下句点。路灯把影子拉得很长,我踩着自己的影子往前走,口袋里的手机依旧安静,而心里某个荒芜已久的角落,正悄悄长出青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