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镔的美篇

白镔

<p class="ql-block">苯日神山脚下的苯教寺院一达则雍仲林寺参观记</p><p class="ql-block">达则雍仲林寺位于林芝市巴宜区达则乡达则村旁的苯日神山半山腰上,该寺始建于1620年,现在的寺院,是200多年前由阿里安多哇重建的,达则寺是苯教的重要寺院,现为西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这几年,我在青海、甘南、西藏去了不少</p><p class="ql-block">藏传佛教寺院,但没去过一座苯教寺院,</p><p class="ql-block">不是不想去,而是找不着,苯教寺院太少了。</p><p class="ql-block">今年6月19日,我查到林芝巴宜区达则村附近有一个苯教寺院,我喜出望外,一大早就坐上出租车直奔达则寺。</p><p class="ql-block">我很幸运,开车的藏族小伙去年拉过两个客人到达则寺,小伙路很熟,一个多小时就到了苯日神山脚下,这寺说是在半山腰上,其实是在山脚下的一块坡地上,椐说苯教寺院选址喜欢选在高处,这山坡也算高吧,虽然离半山腰还远着呢。寺院的建筑规模不大,但占地面积不小。寺院殿堂后面是茂密的森林,一条小溪,象长长的哈达,舞动着,歌唱着,从寺院前穿过。</p><p class="ql-block">寺院的大门是关着的,周围一片寂静,我担心吃了闭门羹。这藏族小伙(司机)毕竟来过,推门进到院子里,让我等着,他去找人。不多一会,他带着一位戴眼镜的长者(比我年龄小)过来了,这应该是寺院的主持吧。</p><p class="ql-block">他打开了寺院殿堂的大门,我以为是让我们自已进去参观,没想到他是陪我们参观,亲自给我们讲解</p><p class="ql-block">(感觉有些不可思议)殿堂的规模不大,待主持把大殿的门打开后,我们进了大殿,大殿里只有几盏酥油灯,显得十分昏暗,主持把电灯打开了,整个大殿显得十分光亮,这和那些昏昏暗暗的藏传佛教寺院形成了鲜明对比。大殿里的佛像分成两排,其中最耀眼的当然是苯教创始人辛绕、米沃且的佛像了。那像端庄而细腻,威严却又不失和蔼,和藏传佛教寺院中那些粗犷,甚至有些狰狞的神像形成鲜明对比。大殿中的度母像,头戴王冠,高高的发髻,各种饰物挂满全身,结跏趺坐于莲台,形象逼真,质朴,给人一种亲切感,体现了苯教艺术的特点。有意思的是寺内还有尊胜佛母像,这尊胜佛母像本是藏传佛教中长寿三尊之一,是用毗卢遮那的化身,这本不是苯教的神,却被苯教拿来为所用,这体现了两种宗教的融合,是两种宗教相卫学习的结果。</p><p class="ql-block">不过,在大殿内参观,最便我吃惊的是寺内竟然供奉着莲花生大师像</p><p class="ql-block">莲花生大师何许人也?</p><p class="ql-block">莲花生大师是印度人,于公元八世初来西藏弘法,他迎请好友入藏,将显密经论译成藏文,他创建了西第一所寺院桑耶寺,是藏传佛教的主要奠基者,藏传佛教六大派别都崇尚他,他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除了佛祖,可能再无人能比</p><p class="ql-block">可是他的尊像怎么会出现在苯教寺院中呢?带着这个问题,问了主持,他答:莲花生大师强调苯佛融合,苯教中也融入了藏传佛教的部分佛法,所以苯教也崇尚他。</p><p class="ql-block">在一楼参观完,主持把我们带到二楼的一个房间,房间里有不少介绍达则寺历代活佛的图像,这寺历史还真够长的。</p><p class="ql-block">下了楼,出了殿堂,主持把我们带到了一间平房,主持说,这间房叫金刚殿堂,是僧人修炼的地方,在电灯闪烁的那一刻,我突然发现这屋子里竟然有两对电动转经筒,这可是苯教的转经筒啊,没见过!在征得主持的同意后,我把这电动转经筒拍了下来,这也算是今天的一大收获吧!</p><p class="ql-block">参观结束时,我突发奇想,能不能和这主持合个影呢?没想到我一提出,他立刻就答应了。这张合影,成为我此次造访这座苯教寺院的最好纪念。</p> <p class="ql-block">林芝达则雍仲杯寺</p> <p class="ql-block">苯教创始人辛绕、米沃</p> <p class="ql-block">达莲花生大师像</p> <p class="ql-block">度母像</p> <p class="ql-block">尊胜度母像</p> <p class="ql-block">我与达则寺主持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