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29日上午,我们一行8人自驾前往云南澄江禄充景区,开启了一场夏日避暑之旅。禄充古榕树枝繁叶茂,如天然的遮阳伞,为游客提供了一片清凉的休憩天地。在树荫下,或坐或卧,或聊天或看手机,皆可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惬意,仿佛与酷暑隔绝,只享此刻清凉。</p> <p class="ql-block">波息湾位于笔架山北端,因特殊的地理构造而得名。每当西南风劲吹,湖面波涛汹涌,而湾内却依旧风平浪静,宛如一面明镜,倒映着天光云影,营造出“湖中有云、云在脚下”的梦幻景象,令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笔架山因山形酷似笔架而得名,最高点海拔约1800米,登临其巅,可将整个抚仙湖尽收眼底。山体由石灰岩构成,岩峰嶙峋,形态各异,沿途还可见到一块块人文景观,为自然山景增添了几分历史韵味。</p> <p class="ql-block">抚仙湖湖水清澈见底,与笔架山苍翠的山色交相辉映。晴朗天气下,蓝天白云仿佛悬浮于湖面之上,形成“水天相融”的诗意画面,令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画中。</p> <p class="ql-block">笔架山以静态的山景为主,波息湾则以风平浪静的湖面展现动态的美感,二者在视觉上形成巧妙的互补,构成一幅动静结合的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笔架山以苍翠的岩石为主色调,波息湾则以清澈的湖水和倒映的蓝天为基调,阳光洒落,呈现出不同层次的蓝绿色调,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自然油画。</p> <p class="ql-block">湖水清澈透明,阳光直射下更显色彩斑斓。岸边的红色沙石由天然氧化的红色砂砾构成,呈现出铁锈红、砖红或橘红色调。砂粒中闪烁的赤铁矿结晶,是亿万年前红砂岩经湖水冲刷形成的独特地貌,令人惊叹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我们将车停在波息湾停车场,沿着湖边小径一路前行,直抵禄充村的龙王寺。沿途绿树成荫,微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途中还遇到来自四川、重庆等地的避暑游客,大家在湖边谈笑风生,尽享夏日清凉。</p> <p class="ql-block">景区石岩上刻有“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的对联,源自毛泽东《沁园春·雪》,后与“风景这边独好”组合成对仗工整的联语。这不仅延续了原词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更突出了抚仙湖作为滇中名胜的独特地位,赋予了景区更深层的文化内涵与旅游魅力。</p> <p class="ql-block">波息湾鱼洞石岩上刻有“景胜南天”四字,意为“风光胜过南天”。这里的“南天”既指云南,也暗含“南方天际”的辽阔意境。波息湾湖水澄澈如镜,笔架山倒映湖中,形成“海门夕照”的奇观,古人视其为仙境般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鱼洞石岩上还刻有“书中飞白鹭,镜中照蘭舟”一联,融合自然意象与人文意境。“飞白鹭”描绘湖中白鹭翩飞的生态之美,象征灵动与生机;“蘭舟”则指渔舟,体现渔村传统生活方式。通过“书”“镜”的意象转化,将动态的自然景观凝练为诗画般的静态美。</p> <p class="ql-block">鱼洞石刻中还有“康良鱼赋”,以抚仙湖特有的抗浪鱼为主题,融合渔猎文化与文学意境。抗浪鱼因“迎浪而上”的习性得名,历史上曾是清代贡品,并被康熙赐名。石刻内容或描绘鱼群随暴雨涌动的奇观,或隐喻禄充村“车水捕鱼”的传统智慧。</p> <p class="ql-block">“车水捕鱼”是禄充村独特的捕鱼技艺,已被列为非遗项目。渔民利用泉水引流形成湍流,吸引抗浪鱼逆流而上,进入篾笼中。这一过程被称为“拿鱼”,而非“捕鱼”,鱼洞以姓氏或地形命名,曾是身份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在阳光与拍摄灯光的交织下,一棵古榕树泛起一道道红光,映红了地面,宛如披上了一层霞衣,令人不禁驻足赞叹,快门声此起彼伏。</p> <p class="ql-block">禄充的古榕树群中,最年轻的也有七八十年树龄,多数已生长百年以上。它们枝干遒劲,枝叶繁茂,有的需两三人合抱,更有甚者需七八人才能环抱,树冠如云如盖,成为景区一道独特的自然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抓拍下四位美女坐在石堤上摆拍的画面,她们或倚或靠,或笑或望,背景是碧波荡漾的湖水,画面既唯美又略带惊险,令人忍俊不禁。</p> <p class="ql-block">古榕树群不仅为游客提供遮阴避暑的场所,更见证了禄充渔村的历史变迁,成为景区标志性景观之一。夏日里,坐在树下乘凉、听风、观湖,是一种难得的惬意享受。</p> <p class="ql-block">榕树湾的沙滩自带大榕树遮阴区,树冠如巨伞,遮天蔽日。家长可自带折叠桶装水,让孩子在树荫下自由挖沙、玩水枪,既避暑又尽兴,是亲子游的理想选择。</p> <p class="ql-block">黄葛树属桑科榕属,树龄达889年,是禄充风景区的标志性古树。其树冠如巨伞,枝叶繁茂,根系发达,生命力顽强,是避暑纳凉的绝佳去处。它见证了当地12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与笔架山、玉笋山等自然景观共同构成一幅生态画卷。</p> <p class="ql-block">黄葛树属于桑科榕属,树冠如巨伞,枝叶茂盛,具有889年树龄,属于当地标志性景观。其根系发达,生命力顽强,具有避暑纳凉的功能,也是抚仙湖西岸重要的自然景观。 作为禄充风景区的代表性古树,该黄葛树见证了当地12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与笔架山、玉笋山等自然景观共同构成独特的生态画卷。</p> <p class="ql-block">龙王寺是禄充风景区的重要古建筑,始建于明代,最初用于祭祀龙王和龙母,后逐渐发展为融合佛教信仰的场所。寺内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采用土木结构抬梁式架构,单檐歇山顶设计,包含前殿、正殿和厢房组成的四合院结构。</p> <p class="ql-block">“仙湖赊月”是抚仙湖的经典景观之一。每逢秋夜月明,月光洒落湖面,湖底仿佛有明珠闪烁,形成“湖里头一片月”的幻境。尤其在湖东青鱼湾,夜游的青鱼争相吞食湖面倒映的月光,构成“青鱼戏月”的奇观。明代诗人杨升庵曾以“澄江色似碧醍醐”描绘其碧波浩渺,清代赵士麟在《澄江十景》中专门记载《仙湖月夜》。当地流传的渔文化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增添了人文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走累了,便坐在湖边小憩片刻,喝口水,看看碧绿的湖水,身心都得到了极大的放松,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站在湖边,亲眼目睹抚仙湖清澈见底的湖水,从浅蓝到深蓝渐变,阳光洒落,泛着碎金般的微光,远望如蓝宝石般璀璨,令人心醉神迷。</p> <p class="ql-block">禄充景区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更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常来此地走走,抚仙湖的水依旧清澈,令人心旷神怡。愿这片碧水蓝天永葆一类水质,造福子孙万代,成为夏日避暑的理想之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