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九十八年前,一声枪响划破南昌的夜空,那是中国军人用血肉之躯敲响的强军晨钟!今天,我们以诵读为剑,劈开历史的迷雾;以声音为旗,重走强军的征程。这跨越世纪的军魂呐喊,这永不停歇的强国梦想!</p><p class="ql-block">由富县作家协会、诗词学会、雅音诵读社发起并承办,南教场社区主办的“强军梦•强国梦_“八一”颂军魂诵读活动”7月29日在富县少年宫会议室隆重举行。</p> <p class="ql-block">“强军梦 强国梦”_八一颂军魂朗诵活动,在庄严肃穆的国歌声中拉开了帷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少年学生和退休干部联合主持。</span></p> <p class="ql-block">这顶头盔的焦痕里,藏着3000℃的烈焰记忆;面罩裂缝中,凝固着12秒的生死抉择。当警报撕裂长空,他们用血肉之躯筑成最后一道防火墙。</p><p class="ql-block">刘慧芳女士祖孙朗诵《烈火英雄》,让我们透过碳化的呼吸面罩,触摸永不褪色的忠诚图腾!</p> <p class="ql-block">军魂是塌方时撑起天空的手掌,是爆炸时扑向战友的身影,是最后一刻仍紧握的钢枪方向。</p><p class="ql-block">他们用血肉之躯对抗钢铁洪流,用“人在阵地在”的誓言,把不可能锻造成永恒的勋章。</p><p class="ql-block">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当迷彩服裹住伤痛,凡人便成了行走的军魂。</p><p class="ql-block">王晓惠女士朗诵《军魂》。</p> <p class="ql-block">从井冈山的粗布到太空站的纤维,军装的材质在变;从草鞋丈量到量子定位,守护的方式在变。但那件始终叠放在行军床角的军装,永远留着母亲缝线的温度,战友血渍的形状,和一句未说出口的“我在”。此刻,让我们透过军装的褶皱,读懂跨越世纪的守护密码。</p><p class="ql-block">任若璇小朋友朗《军装里的守护》。</p> <p class="ql-block">当第一声军号刺破黎明,山谷用岩壁将声音锻造成钢;当最后一封家书埋进战壕,泥土把墨迹发酵成永恒的颤音。你看那峭壁上生长的松树,每道年轮都是回声的波峰;你听那溪流里的鹅卵石,每道裂纹都是誓言的残章。</p><p class="ql-block">段小琴女士朗诵《山谷里的回声》。</p> <p class="ql-block">当“为了新中国”的呐喊遇见“你退后,让我来”的嘶吼,我们发现:英雄不是某个时代的特产,而是中华民族永不断裂的精神染色体。</p><p class="ql-block">郭雅玲女士朗诵《英雄》。</p> <p class="ql-block">当1921年的锤声凿破嘉兴夜雾,这枚党徽便成了时间的锻件——锤头是《共产党宣言》的铅字熔铸,镰刃是《新青年》的油墨淬火。它见过井冈山的星火如何煅烧出青铜的硬度,听过长征雪山的呼啸怎样打磨出钢铁的韧性。百年光阴在党徽的沟壑里沉淀为包浆,每一道划痕都是未被驯服的历史棱角。</p><p class="ql-block">李连群、李海英姐妹组合朗诵《闪亮的党徽》。</p> <p class="ql-block">军旗上的风采从不是某个人的独白,而是千万个“你”在平行时空里的和声。你的汗珠滴进1950年的雪窝,我的血迹渗入2023年的沙盘,当所有个体轨迹在军旗上交汇,便织就了这片永不褪色的红色星云!</p><p class="ql-block">罗佳媛小朋友朗诵《军旗上有你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这面军旗的经纬里,浸着1927年南昌城头的第一滴血,染着1934年湘江战役的最后一抹霞,飘着1950年长津湖的冰碴,闪着2020年武汉抗疫的泪光。当它的旗角掠过加勒万河谷的峭壁,当它的褶皱拂过南海礁盘的浪花,我们终于明白——八一军旗不是织物,而是用九十八年忠诚锻造的钢铁诗行!</p><p class="ql-block">王金芳女士朗诵《八一军旗》。</p> <p class="ql-block">每个孩子的歌声都是一颗种子,落在黄土高坡就长成红枣树,落在西子湖畔就开出并蒂莲,落在雪域高原就化作格桑花。当千万颗童声种子在中国大地上生根,长城成了它们的藤蔓,黄河成了它们的乳汁,五星红旗成了它们共同的花冠!</p><p class="ql-block">周莫尧小朋友童声独唱《江山飞歌》。</p> <p class="ql-block">当1927年的枪声刺破南昌夜空,一座由热血浇筑的城墙在华夏大地悄然崛起——它用湘江的浪花砌砖,以雪山的寒风勾缝,拿上甘岭的弹壳装饰城垛。九十八年风雨侵蚀,这座墙非但未倒,反而在加勒万河谷的峭壁上长出新的枝桠,在南海礁盘的浪花里淬出更硬的光泽!缑爱琴女士朗诵《铁血长城八一颂歌》。</p> <p class="ql-block">有人问:“八一”是谁的名字?她是22岁董存瑞托起炸药包时喊出的最后姓氏,是33岁林俊德生命最后时刻紧握的科研数据,是19岁杜富国扫雷时喊出的“你退后”的担当,是千万个无名战士在边关哨所写下的忠诚日记。这个响亮的名字,从来不属于某个人,却让每个中国人都能挺直腰杆说出——我是她的孩子!</p><p class="ql-block">任奕菲小朋友朗诵《八一,多么响亮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当迷彩服裹住18岁的肩膀,当钢枪压上20岁的掌心,一个名字便在血脉里苏醒——它不是身份证上的字符,而是刻在骨髓里的钢印;不是职业选择的标签,而是祖祖辈辈传递的火种。从大别山走出的红军后裔,到南海岛礁新生的00后哨兵,当千万个“我”在军旗下站成“我们”,便铸就了移动的长城、流动的国土!</p><p class="ql-block">尚建君女士朗诵《我是中国军人》。</p> <p class="ql-block">解放了!这声欢呼卡在我的喉咙里——当鞭炮炸开南京路的夜空,当彩带缠住外滩的钟楼,我却听见子弹穿透战友胸膛的闷响在耳膜里回荡。老张,你答应要教我写家书的;小赵,你说胜利后要去杭州看西湖的;连长,您还没告诉我母亲是否收到那封血书!我朝着黄浦江喊,朝着四明山喊,朝着每一朵飘过的云喊——回来吧!用胜利的炊烟焊住你们破碎的魂!回来看看这用你们骨头垫高的新中国!</p><p class="ql-block">刘卫红女士朗诵《在欢呼的人群中》。</p> <p class="ql-block">这面用生命织就的旗帜上,每一根丝线都是你的风采——可能是抗洪大堤上泡发的指纹,可能是演习场磨破的肩章,也可能是退伍证上没盖完的那个章!</p><p class="ql-block">呼延芳女士朗诵《军旗上有你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面颊脱落的表皮不是衰老,是界河解冻时最早漂流的冰凌。</p><p class="ql-block">溃烂的冻疮不是伤疤,是时间在皮肤上盖下的钢印。</p><p class="ql-block">皲裂的嘴角抿着查果拉哨所的晨曦,比任何口红更炽烈的色彩革命。</p><p class="ql-block">翟家艺小朋友朗诵《那是一张张怎样的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他们有的在战场上英勇无畏,为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立下赫赫战功;有的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为军队建设和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风貌,充分展现了我国军人的风采。</p><p class="ql-block">何晓燕女士朗诵《军旗上有你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军魂,如同大海中的灯塔,为迷航的船只指引方向,给予希望。</p><p class="ql-block">军魂,如磐石般坚定,诠释着忠诚与担当的内涵。</p><p class="ql-block">军魂,是无数勇士用热血铸就的丰碑,是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的有力保障。</p><p class="ql-block">白柏叶女士朗诵《军魂》。</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看我们的军人,他们是我们的叔叔,再长大一点看军人,他们是我们的大哥哥。现在在看军人,他们多是我们的孩子啊。岁月轮回,时光流逝,军营里走过一代又一代的兵啊,他们永远是一群热血男儿!</p><p class="ql-block">李冬云女士朗诵《八一 抒怀》。</p> <p class="ql-block">现场助兴的四岁小朋友,临场朗诵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赢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p> <p class="ql-block">被邀嘉宾认真观看!</p> <p class="ql-block">全身心投入的退休军人和观众。</p> <p class="ql-block">默默且辛苦的幕后工作者!</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以最崇高的军礼,致敬所有为国防事业奉献青春的老兵!致敬正在战位上枕戈待旦的战友!也致敬每一位关心支持军队建设的人民群众。愿我们的人民军队在党的旗帜下继续阔步前进,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愿和平的阳光永远照耀这片我们深爱的土地! </p> <p class="ql-block">主办:富县南教场社区</p><p class="ql-block">承办:富县作家协会 诗词学会</p><p class="ql-block"> 富县雅音诵读社</p><p class="ql-block"> 南教场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p><p class="ql-block">文字:刘卫红</p><p class="ql-block">照片:齐唐徐</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2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