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好思研学简介</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视频概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课程信息</b></p> <p class="ql-block">时间:上午11:00-14:00(3小时)</p><p class="ql-block">地点:科技馆(科学教室、数学力学展区、5D影院、深海电梯体验区)</p><p class="ql-block">参与对象:8-15岁青少年(分低龄组8-12岁、高龄组13-15岁,含跨龄协作环节)</p><p class="ql-block">参与人数:每场限15人</p><p class="ql-block">活动性质:数学主题科普研学活动</p><p class="ql-block">说明:5D影院、深海电梯体验享受补贴价半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课程主题</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几何与力学的魔法</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解锁藏在生活里的数学密码</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课程目标</b></p> <p class="ql-block">1、知识目标:通过实践与探究,理解圆的几何特性、旋转双曲面的空间结构、悬链线的力学平衡原理;结合场馆体验,认识数学在科技与自然中的应用。</p><p class="ql-block">2、能力目标: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制作模型、搭建装置)、逻辑分析能力(对比实验、计算载荷)及跨龄协作能力(团队完成挑战任务)。</p><p class="ql-block">3、情感目标:打破“数学抽象枯燥”的刻板印象,激发对几何与力学的兴趣,培养“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思维习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课程亮点</b></p> <p class="ql-block">1、“做数学”而非“学数学”:通过动手制作、实验对比、竞技挑战,将抽象的几何与力学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让数学“看得见、摸得着”。</p><p class="ql-block">2、跨龄协作与分层教学:分龄任务适配不同认知水平,跨龄挑战促进互助学习(高龄组带低龄组),实现“以强带弱、共同提升”。</p><p class="ql-block">3、科技与传统结合:引入3D打印等现代技术,同时保留绳索、砝码等简易材料,展现数学实践的多元路径。</p><p class="ql-block">4、场景化知识迁移:从教室实践到展厅探秘,再到5D电影与深海电梯的体验,让学员发现数学在科技、自然、生活中的广泛应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课程流程</b></p> <p class="ql-block">1、11:00-11:10 探秘集结·任务发布</p><p class="ql-block">地点:科技馆入口处</p><p class="ql-block">内容:学员签到,发放“数学探秘任务卡”(含知识点记录、实践评分、勋章兑换规则);以“车轮为什么大多是圆的?”“桥梁为什么能承重?”等问题引入主题,分组并推选“探秘队长”。</p><p class="ql-block">2、11:10-12:00 分龄探索·主题实践</p><p class="ql-block">地点:科技馆科学教室</p><p class="ql-block">低龄组:车轮的秘密</p><p class="ql-block">课程内容:讲解《车轮一定是圆的吗?》核心知识——圆的滚动特性(圆心到边缘距离相等)、非圆形(椭圆、勒洛三角形)的运动轨迹差异;</p><p class="ql-block">实践任务:用积木搭建简易小车,分别安装圆形、椭圆形、勒洛三角形车轮,在斜面上测试行驶稳定性与效率,记录对比结果;</p><p class="ql-block">创新应用:每组优化“异形车轮小车”设计,参与趣味竞速赛,观察哪种形状车轮更适合平稳行驶,获胜组获“几何小能手”勋章。</p><p class="ql-block">高龄组:双曲面工坊</p><p class="ql-block">课程内容:讲解《旋转双曲面》原理——由直线绕定轴旋转形成的空间曲面,及其光路反射特性(聚光、散光);</p><p class="ql-block">实践任务:使用IME3D打印技术制作双曲面模型,搭配手电筒测试其对光线的反射效果,记录光斑变化;</p><p class="ql-block">创新应用:搭建“双曲面聚光装置”,调整模型角度聚焦阳光,尝试点燃火柴,对比不同结构的聚光效率,获“空间设计师”勋章。</p><p class="ql-block">3、12:00-12:40 跨龄挑战·悬链线桥梁</p><p class="ql-block">地点:科学教室</p><p class="ql-block">课程内容:讲解《悬链线很结实》核心知识——悬链线的自然下垂形态与力学平衡原理(两端受力均匀分布);</p><p class="ql-block">实践任务:跨龄分组(低龄组协助固定绳索,高龄组计算砝码位置),用绳索+砝码模拟悬链线结构,设计简易桥梁模型;</p><p class="ql-block">创新应用:开展“桥梁承重赛”,逐步增加砝码测试模型最大载荷,高龄组计算应力分布(简化公式估算),低龄组记录数据,获胜组获“力学工程师”勋章。</p><p class="ql-block">4、12:40-13:10 科技馆数学展区探秘</p><p class="ql-block">地点:科技馆数学力学主题展区</p><p class="ql-block">内容:在导师引导下参观“滚球轨道”“异形齿轮”“悬链线拱模型”等展品,结合上午实践知识,完成任务卡中“原理匹配”挑战(如“找出利用悬链线原理的展品”),加深对数学应用的理解。</p><p class="ql-block">5、13:10-13:30 5D电影观影·深海电梯体验</p><p class="ql-block">5D电影:观看《数学的自然密码》主题影片,了解蜂巢的六边形结构、海螺的螺旋线等自然中的数学规律,感受“数学是自然的语言”;</p><p class="ql-block">深海电梯:体验特色项目,观察深海压力下的结构变化(如舱体形状设计),联想“几何形状与抗压能力”的关联,拓展数学在极端环境中的应用认知。</p><p class="ql-block">6、13:30-14:00 成果分享·总结颁奖</p><p class="ql-block">地点:科学教室</p><p class="ql-block">内容:</p><p class="ql-block">跨龄组展示“悬链线桥梁”成果,分享设计思路与承重数据;低龄组、高龄组分别汇报车轮测试、双曲面实验结论;</p><p class="ql-block">导师总结圆、双曲面、悬链线的核心数学原理,梳理“几何形状-功能应用”的逻辑链;</p><p class="ql-block">颁奖环节:根据任务卡完成度与实践表现,颁发“数学探秘之星”综合勋章及电子证书;</p><p class="ql-block">课程反馈:鼓励学员课后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如拱桥形状、灯罩结构),延续探索兴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课程总结</b></p> <p class="ql-block">本课程以“数学探秘”为核心,用3小时串联起几何实验、力学挑战与场馆漫游,让青少年在“玩中学”中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从异形车轮的运动差异到双曲面的聚光特性,从悬链线桥梁的承重原理到自然中的数学规律,课程不仅传递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员发现:数学不是课本上的公式,而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解释世界的逻辑、创造发明的基础。这场研学之旅,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用数学视角看世界”的窗口,让“探秘数学”成为一种有趣的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下午课程</b></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铁血铸魂・荣耀征程</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地点:中国(西北)军事装备体验展</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视频概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课程目标</b></p> 1、 让参与者了解我国军事发展历程、重要战役及武器装备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和爱国情怀。<br>2、 通过亲身体验军事项目,感受军事文化魅力,培养对军事领域的兴趣。<br>3.、在体能训练等环节中,提升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平衡能力、协调性及团队协作意识。<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课程对象</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少年及幼儿群体(学生研学、军事爱好者等)</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课程流程</b></p> 15:30 - 16:30 乘车前往西北军事装备体验馆。研学导师进行简短的开营致辞,介绍下午研学活动的目的、流程、安全注意事项,强调团队纪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8 - 10人,推选小组长,发放研学任务卡。学生明确研学目标与流程,建立团队意识,了解安全要求。<br>16:30 - 17:30 军事长廊探秘 由专业讲解员带领参观军事长廊,通过详细讲解我国军事发展的重要节点、重大战役等内容,让参与者系统了解军事历史。组织参与者近距离观看战斗机、航母、坦克、导弹、原子弹、氢弹等武器模型,讲解员介绍各类武器的性能、用途等知识,满足参与者对武器装备的好奇心。<br>17:30 - 17:50火炮参观 团队进入火炮区,专业人员先进行安全讲解,随后详细介绍火炮的操作原理、构造、瞄准方式等知识。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参与者亲手尝试模拟装填、发射等操作环节,感受火炮的魅力(团队共2发炮弹体验)。<br>17:50 - 18:30动态坦克深度解读 <br>1、教官带领学生来到动态坦克展示区,讲解动态坦克在战场上的战术用途、重要作用及相关经典作战案例,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坦克作战视频片段,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 <br>2、安排学生围绕动态坦克体验。每车安排固定人数,在专业教官带领下乘坐装甲车,模拟真实作战环境,让参与者感受军事行动的紧张与刺激。<br>3、小组内开展“假如我是坦克指挥官”的情景模拟讨论活动,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分享作战策略,教官给予点评与指导。 <br>18:30 - 19:10体能训练。参与者进入儿童军事体能训练场,进行军事体能障碍训练,在锻炼中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平衡能力和协调性,同时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br>19:10 - 20:10 返程途中,研学总结与分享 1、各小组回到集合地点,围绕研学任务卡,对本次活动的收获进行总结梳理,制作简单的汇报海报或思维导图。 2、小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汇报成果,分享自己在研学过程中的所学、所感、所悟。 3、研学导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与鼓励,再次强调国防教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展示法、评价法、总结法,让学生巩固知识,强化情感体验,提高表达能力。4、举行简短的闭营仪式,为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颁发小奖品(如军事主题徽章、笔记本等)。 5、 学生有序归还研学物资,在老师和导师的带领下安全返程。 <br>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注意事项</b></p><p class="ql-block">1、所有参与者需听从工作人员和专业讲解员、教官的安排,遵守活动纪律和安全规定。<br>2、在体验火炮操作、乘坐装甲车等项目时,严格按照专业人员的指导进行,确保自身安全。<br>3、爱护场地内的设施和展品,不得随意损坏。<br>4、青少年幼儿需在家长或老师的陪同下参与活动,家长和老师需尽到监护责任。<br>5、参与者穿着舒适的衣物和鞋子,便于进行体能训练等活动。<br>6、活动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需及时向工作人员反映。<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预期成果</b></p><p class="ql-block"><b> </b>通过本次下午半天的研学课程,参与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体验军事文化相关项目,不仅学到了军事知识,还在实践中提升了自身能力,深化了对国防教育的认识,将爱国情怀和国防意识根植于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