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广少年到华工骄子:六载春秋里的青春方程式

雨虹(广东)354831

美篇昵称:雨虹<br>美篇号:354831<br>摄影:雨虹<br>文字/制作:雨虹 看到俊宇朋友圈发出华南理工大学录取书,我翻出他几年前的照片 ——灰黄校服裹着瘦高的身板,领结歪在脖颈,像道没解完的代数题。而此刻屏幕里烫金的 “录取通知书”,是他用六年光阴算出的最优解。 初一时的合唱比赛,他攥着小国旗的指节泛白,童声里抖着颤音,却把国旗举得比谁都高。聚光灯下,那抹红成了他青春里第一个注脚。 <p class="ql-block">  初二的合唱赛前,他白衬衫袖口熨得笔挺,背带裤夹在腰间咔嗒作响。候场时偷偷抹匀领结的动作,像在给即将上场的自己打打气。</p> 校运会看台上,喧嚣被他挡在草稿纸外。膝盖上摊开的数学题,被风掀起的页脚里,藏着少年人独有的安静倔强 —— 别人在为冲刺欢呼,他在为函数题寻找最优解。 奖学金颁奖礼的签名墙前,他把名字写得格外用力,墨痕在宣纸上洇成小小的星芒。捧着证书的手突然比出 “V” 字,影子被夕阳拉成奔跑的形状。 期末评优演讲那天,他攥着稿纸站在讲台后,背在身后的手悄悄蜷成拳。当 “我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从颤抖的声线里迸发,我看见他喉结滚动,像把钥匙拧开了名为 “自信” 的锁。 操场的草屑粘在他裤脚,前排女生的马尾扫过他肩膀。身后的教学楼在镜头里褪成浅棕色,而少年们的笑靥,是时光里最鲜活的像素。散场时他把同学推搡着的后背,悄悄记进毕业纪念册的空白页。 西装撑满了他的肩线,捧花时指节的弧度,和六年前比 “V” 时重合又错开。背景板上的心形照片墙,装着他从 13 岁到 18 岁的所有模样 —— 那个曾在合唱队举着小国旗的男孩,如今能把西装穿成丈量世界的尺。<br> 教室里的倒计时牌还在走,“壮心不已” 的蓝漆却已刻进骨血。怀里的向日葵沾着晨露,照片墙上的心形框里,装着我们从 13 岁到 18 岁的所有模样 —— 原来成长,是把六载春秋熬成热泪,在快门按下的瞬间,突然尝到回甘。 辩论席的木槌比想象的沉。他突然成了逻辑清晰的 “辩护人”,眼镜片反光里藏着把 “法律条文” 拆解重组的锐气。当 “疑罪从无” 四个字砸在空气里,曾经背手演讲的男孩,已能从容叩问 “真相” 的边界。<br> 红旗漫过他的肩头,握拳宣誓时凸起的青筋,和初一时合唱时颤抖的手判若两人。少年的野心,终于长成能握住风的形状。他盯着主席台上的倒计时牌,突然想起六年前那个在合唱队里紧张到跑调的自己 —— 原来成长,就是把 “不敢” 熬成 “我可以”。 从黄广的晨读到华工的录取通知,这个男孩,把 “努力” 和 “热爱” 写成了最工整的证明题。<div>  作为老师,我总在想教育的终极答案是什么?或许就是看着一个个像俊宇这样的少年,把六年光阴熬成煮沸的茶,然后在某个蝉鸣的夏日,突然尝到回甘。而那些藏在相册里的青春碎片,会永远在时光里发亮,提醒我们: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道值得耐心等待的证明题。<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