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7月29日,对我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这天是我爱人的生日。巧合的是,我们预约了东直门中医医院国际部的号,最近他身体不太舒服,老是出汗、睡不好觉。看完病抓中药得等两个小时,我灵机一动,正好借着这个时间,在附近吃个饭,再逛逛胡同,权当给爱人过个生日。于是,我们来到了史家胡同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在灿若星河的人类城市文明史中,北京的胡同闻名遐迩,魅力独具。</p><p class="ql-block">它包含着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基因,以特有的空间形态贯通古今,成为中华文化的厚重载体;它是仍在生长的居住环境,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北京人魂牵梦绕的家园。</p><p class="ql-block">包括史家胡同在内的北京明清内城的胡同,大多形成于十三世纪元大都营造时期。彼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赞美这座东方之都:"世人布置之良,诚无逾于此者。"</p><p class="ql-block">历经数百年风云变幻,胡同,和它串起的四合院,仍顽强地存活于这个城市之中,成为这个国家不间断的文明史最可宝贵的见证,并经光阴检验,当之无愧地成为最具生命力的居住形态。</p><p class="ql-block">有太多的史学家、文学家、建筑学家、规划学家写下太多的文字来赞美北京的胡同。我们实难在这里将它们一一列举。我们希望您能够走进胡同,相信在那一刻,展现在您眼前的活态历史,充盈在您耳际的醇厚京腔,东邻西舍扑面而来的酽酽亲情,就会编织您心中的诗行。</p><p class="ql-block">胡同在告诉我们与文明、城市、生活有关的真谛,很需要一个实实在在的地方来呈现这些美丽。出于对古老文化的热爱,基于代代传承的责任,我们创办了史家胡同博物馆﹣-一座包含整条胡同的活的博物馆。感谢英国王储慈善基金会(中国)及各界热心人士协力同心的助益,所有的努力,惟望焕发胡同应有之美,引起大众应有之关注,涵养居于古老街巷应有之光彩。同时,也为居民文化活动、交往沟通提供场所,希冀深厚文化能够有机生发、延续,并发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史家胡同博物馆设有8个展厅和1个多功能厅。各展厅展出内容如下:</p> <p class="ql-block">1. 史家历史展厅:位于正屋,介绍了胡同的由来和史家胡同的得名,展示了明清各个时期史家胡同地区的地图。厅内还有一个约21平米的史家胡同历史模型,复刻了1959年前后史家胡同的样貌,可与墙上2009年的航拍图对照观看。</p> <p class="ql-block">2. 人艺摇篮展厅:展示了人艺与史家胡同的渊源,墙上挂有诸多从这条胡同里工作或居住过的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照片,呈现了人艺在史家胡同的建立及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3. 近代教育展厅:介绍了史家胡同小学的前身——清朝八旗子弟“左翼宗学”,以及清末“赴美留学”的相关事宜,展现了该地区的教育历史。</p> <p class="ql-block">4. 兰芷偕芳展厅:以专题形式展现了民国才女凌叔华的生平与主要作品,她曾是博物馆所在院落的主人,展厅还呈现了当时泰戈尔、胡适等文化名人在此相聚的画面,并有复原的书房。</p> <p class="ql-block">5. 胡同名人展厅:展示了曾居住在史家胡同的众多名人,如大太监李连英、清末中法银行董事长刘福成、清末外交大臣洪钧等,墙上布满了各界名流的肖像。</p> <p class="ql-block">1960年,章士钊一家搬进史家胡同51号,他在这里真正地有了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晚年的章士钊,生活非常简单,有时几乎整日读书写文章。从1961年开始,80岁高龄的章士钊开始了《柳文指要》的写作。</p><p class="ql-block">史家胡同51号院</p> <p class="ql-block">6. 时代记忆展厅:展有居民捐献的物品,还收录了70多种“胡同声音”,如“震惊闺”“虎撑子”等,点击触摸屏即可播放,让人仿佛穿越回往昔岁月。</p> <p class="ql-block">7. 怀旧生活展厅:展出了许多具有老北京特色的藏品,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聘文复印件、旧时家庭用的笸箩、公交票证等,还有按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的北京家庭布置的复原家居展。</p> <p class="ql-block">8. 世纪新姿展厅:为总结性展厅,主要展望了史家胡同的未来,展示了今日史家胡同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昨天参观完史家胡同博物馆的四合院展览后,上集我们已经领略了四合院建筑的精妙布局与深厚历史底蕴。从那极具特色的门楼,到蕴含传统智慧的庭院设计,都让人印象深刻。而下集,我们将把目光聚焦在那些承载着岁月记忆的五六十年代老旧生活用品上。从斑驳的搪瓷缸到古朴的旧钟表,每一件都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还有北京胡同里的传统手工艺,精美的剪纸、栩栩如生的面人,都展现着老北京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充满怀旧气息与文化韵味的展示中,继续感受四合院背后的丰富内涵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