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立陶宛共和国位于欧洲东北部,波罗的海东岸,是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北接拉脱维亚,东邻白俄罗斯,南接波兰,西南与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接壤,西濒波罗的海。该国系欧盟成员国、北约成员国、欧元区成员国、申根区成员国。立陶宛国土面积约65,300平方公里。人口约280多万。</p><p class="ql-block"> 立陶宛历史上多次被周边强国(沙俄、德国、前苏联等)占领瓜分。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成为第一个宣布脱离苏联独立的加盟共和国。官方语言为立陶宛 。维尔纽斯为首都 ,拥有700年的历史。也是立陶宛最大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约54万,占全国人口近五分之一。</p><p class="ql-block"> 维尔纽斯老城是欧洲最大的巴洛克风格古城之一,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维尔纽斯大教堂及广场位于城市中心 ,是国家最重要的天主教堂活动场所;毗邻格迪米纳斯城堡塔,是举行重大宗教和国家仪式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格迪米纳斯大公城堡塔 ,始建于14世纪,由立陶宛大公格迪米纳斯建立此处,维尔纽斯城也因此而兴。这座塔楼是城堡防御工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多次战争后重建,目前的砖塔建于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城堡塔外观呈八角形,塔顶是红色的锥形, 塔主体为红砖砌筑,塔整体轮廓清晰优雅,因被刷成白灰色,看起来十分醒目。</p><p class="ql-block"> 格迪米纳斯城堡塔,既是城市天际线最核心的地标 ,又是立陶宛国家和首都维尔纽斯最重要的象征之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位牧师恰巧从广场旁边一闪而过 ,为城堡塔与教堂广场增添了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在广场上休闲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 从这里过街到维尔纽斯老城。</p> <p class="ql-block"> 一位坐轮椅的老人在路边买艺。</p> <p class="ql-block"> 左侧是老城小商品市场。</p> <p class="ql-block">一些摊贩在卖当地小商品。</p> <p class="ql-block"> 这里买小商品当地人还很多。</p> <p class="ql-block"> 圣安妮教堂位于维尔纽斯老城区维尔尼亚河左岸。是维尔纽斯老城天际线中,最具代表性的地标之一。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保护名录。</p><p class="ql-block"> 该教堂以耶稣的母亲圣母玛利亚的母亲圣安妮命名。始建于14世纪末, 最早属木制结构。目前砖石结构建于1495年~1500年,由立陶宛大公亚力山大.亚盖隆契克下命建造。其建筑特点以纯粹、精致的晚期哥特式风格,主要使用红砖建造,共用了33种不同形状的砖块,通过精妙的排列组合,形成了极其复杂、华丽、充满韵律感的立面装饰。这种砖砌工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该教堂规模不大,但比例完美,其最显著的特征是三座几乎完全相同、高耸而纤细的尖塔,它们和谐地排列在立面上,形成了极具辨识度的轮廓线。正立面布满尖拱、壁龛、尖顶饰和小尖塔,繁复而统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特拉凯城堡位于维尔纽斯以西约28公里处的特拉凯镇,是波罗的海地区唯一的水上城堡,也是立陶宛最著名的中世纪建筑之一。 该城堡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由立陶宛大公凯斯图蒂斯和他的儿子维陶塔斯大帝主持修建。特拉凯城堡曾是立陶宛大公国的重要政治和军事中心,主要用于防御条顿骑士团的进攻。17世纪后 ,城堡在战争中受损,逐渐荒废。19世纪,俄罗斯帝国时期,城堡被用作监狱。 20世纪前苏联时期(1960年代)开始大规模修复,基本恢复了中世纪的原貌。现为立陶宛最重要的历史遗址之一,成为了特拉凯城堡历史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特拉凯城堡座落于加尔韦湖的岛屿上, 四周碧湖环绕,清澈见底,风景宜人 ,宛如一幅童话中的城堡画卷,是国内外游客到此旅游度假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过木桥进入城堡。</p> <p class="ql-block"> 这些是历史上关押犯人的刑具。</p> <p class="ql-block"> 上二楼可以参观历史文物。</p> <p class="ql-block"> 走出城堡大门,一眼看见加尔维湖。</p> <p class="ql-block"> 湖边有游船木码头。</p> <p class="ql-block"> 游客可以乘坐带帆游艇环绕湖面。</p> <p class="ql-block">用手触摸特拉凯城堡。</p> <p class="ql-block"> 大小天鹅在岸边戏水觅食。</p> <p class="ql-block"> 维尔纽斯的“乌祖皮斯共和国”(Užupis Republic)位于维尔纽斯老城东南部,靠近维尔尼亚河,面积约0.6平方公里,是一个小型社区。 “Užupis”在立陶宛语中意为“河的另一边”,因其位于维尔尼亚河对岸而得名。1997年4月1日(愚人节),当地艺术家和居民宣布“独立”,成立“乌祖皮斯共和国”。并且宣布所谓的宪法、国旗、货币(乌祖皮斯币)、总统(通常是艺术家)和军队(由12只玩具熊组成)。 </p><p class="ql-block"> 1940~1990年,在前苏联时期,乌祖皮斯原是一个破败的工业区,居民多为工人和底层民众。 1990年立陶宛独立后,这里因低廉的房租金吸引了大量艺术家、诗人和自由思想家,逐渐成为波西米亚文化的聚集地。 1997年艺术家们以幽默的方式宣布“独立”,模仿国家建制。其做法: 一是《乌祖皮斯宪法》。将20多种语言文字(包括中文),刻在镜面金属板上,悬挂在街边的一条小巷里。 这些条款充满哲学、幽默和反叛精神,反映了乌祖皮斯人对自由、平等和创意的追求。 二是国家充满着艺术氛围。广场中央建造“乌祖皮斯标志性雕塑。同时在乌祖皮斯的街头上、墙壁上随处可见涂鸦、壁画、诗歌和装置艺术。许多独立艺术家在此开设工作室,定期举办展览、音乐会等活动。 三是举办乌祖皮斯节。每年4月1日(独立日)定期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p> <p class="ql-block"> 进入“乌祖皮斯共和国”的牌子。</p> <p class="ql-block">乌祖皮斯天使塑像。</p> <p class="ql-block">乌祖尔斯宪法墙(paupio街2号)</p> <p class="ql-block"> 乌祖皮斯共和国宪法共计41条,20多种语言文字(.包括中文) 均刻在金属板上,排列挂在街边墙面上。</p> <p class="ql-block"> 漫步街头, 随时可以看见住宅、餐馆、商品店,以及小巷里,都有造型装置、墙上都有涂鸦、创意图案。</p> <p class="ql-block"> 墙上好像上一幅蛇龟图。</p> <p class="ql-block">一座猫咪石的造型。</p> <p class="ql-block"> 目送游客从乌祖皮斯共和国出境。</p> <p class="ql-block"> "乌祖皮斯共和国 ",使维尔纽斯老城区多了一些浪漫气质与幽默感 。该地区虽然并非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但给当地人争取平等自由和追求艺术的独特方式 ,而留下了一座“乌托邦”式的精神家园。</p> <p class="ql-block">(作者于2025年6月下旬 ,随团赴北欧及波罗的海七国旅游之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