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和王老师是一个屯子的,还没上学呢就经常去他家串门子,他在姥姥家东数第三家。一共六个孩子二子四女。我记事起他不在本村的学校教书,是北面3公里的乔家学校老师,这所学校是“带帽儿”的,什么意思?就是小学加初中的一、二年级。</p><p class="ql-block"> 姥姥家房西就是通往乔家学校的道,他每天骑着自行车早出晚归。有时候我去他家时正赶上下班回来先洗脸再吃饭,洗脸的时候把眼镜、手表摘下来放在箱子盖儿上面。当时屯子里没有几个人有手表,我很羡慕。小孩子到他家玩时他视若无睹,跟谁都不打招呼。</p><p class="ql-block"> 我上学了,和他的三女儿是同桌。日久天长就问她:你爸怎么不在咱学校教书呀?她说不知道。</p><p class="ql-block"> 我小时候凡事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有一天我问姥姥:王老师为什么不在咱屯子里教书呢?姥姥说:说来话长,他们家解放前非常富裕,他父亲是中医。王老师哥五个,他排行老四,是新民师范学校毕业的。毕业后有个亲戚在国民党新六军当连长,他就参军了在连里当文书,而且加入了国民党。一九四八年解放军发起了“辽沈战役”,国民党的军队败了,他也就回家了。解放后国家缺有文化的人他教书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但他是国民党党员,虽然没被管治,却也抬不起头来。</span></p><p class="ql-block"> 他们家东院的也是老师就在我们村里的小学教书,而两家因为房后自留地的边界线问题发生了矛盾,谁也不和谁说话。而这个老师家里是贫农成分,在那个教阶级斗争的年代很吃香呀。</p><p class="ql-block"> 上面两个原因也就在外屯子里的学校教书了。</p><p class="ql-block"> 好像是我四年级的时候,王老师调回了我们学校,而他的邻居调到了北村的民圈小学。</p><p class="ql-block"> 他教三年级,说真的做班主任他管理班级的能力一般,那时候学生不听话老师是可以打学生的;但王老师不敢,他是国民党党员,虽然没被管治自己也处处加小心。学生们都不怎么怕他,班级的成绩很一般。</p><p class="ql-block"> 他的毛笔字写的非常流畅,没有师承就是自由体行书。学校、村里的宣传标语比如说“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啊,都是他写。</p><p class="ql-block"> 真正对他了解是我参加工作后,那时候他早就退休了,每天都赶集去卖耗子药、蔬菜籽。</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不像现在每个月的工资都打到银行卡里,开工资时学校现金去教育办按数领回来发给每位老师,退休的也是在就近的学校领。他的工资都是我代领后给他送家去,每次送工资时他都非常热情地留我坐下来跟他谈天说地。临走时还不忘给我拿两包耗子药,嘱咐我每包用四五块苹果片拌了,放在老鼠洞外就行,这药非常好使,耗子吃完就死。</p><p class="ql-block"> 和他一起工作过的年纪比他小的有些还没退休,工作的感情还在所以他就问我这些人的情况,我一一告诉他了。时间长了他也就告诉我每个人的人品如何,说某某人可交而某某人到关键时刻连亲爹都出卖,我都一一记在心里。</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我问他当时怎么参加中央军了呢?他说你别说了,那时候才十七八岁,对世道也看不准。见中央军的军装都是绿色校毕非常好看,那时候老百姓的衣服都是家织布的。另外新六军里有个当连长的亲戚,劝我说你师范毕业别教书了,到我这儿当文书,你有文化将来混个一官半职。谁成想不到二年就被人民解放军打败了,我在部队里还加入国民党了。文化大革命和公社被打倒的党委书记、保皇派一起胸前挂个大牌子,头上带个大高帽去游街哎。</p><p class="ql-block"> 我那个时候心大,我的学弟被打的自杀好几回都未遂。</p><p class="ql-block"> 老爷子经历了那么多,所以性情很古怪。去谁家都不进屋,在大门外头大声喊你名字。</p><p class="ql-block"> 每年春天都给我送一些白菜、萝卜、香菜籽儿来。在大门外高声喊叫,弄的左邻右舍都出来看。</p><p class="ql-block"> 他二儿子比我大不少我俩挺好,有时我去他家,和二嫂子唠嗑时提到了他。我说:二嫂你公公去谁家都不进屋。她说别说是去外人家,就是来我家都不进屋,在大门外喊。有一年冬天你二哥收粮食,一天天都黑了,打着手电在大门外喊你二哥。大门已经上锁了,你二哥问他啥事儿。你听人家怎么说:这些苞米高粱都放在当院心,黑天精神点,别叫谁偷几袋子去呀。回屋你二哥跟我叨咕,让他这一喊不丢也得丢了,人一上年纪了是气人昵。</p><p class="ql-block"> 他在屯子里不串门子,和谁都不交往,他的钱谁都借不去。你别说有一回我还真借来了,原来城里的一个朋友来借钱。三十多年前谁手里也没有多少现金,我左思右想就去了老爷子家说明情况后,他说你先回去吧,钱在我大女儿那里呢,一会取来我给你送去。我到家后不久,他就在大门外喊我,借给我贰佰元钱。</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始终没有闲着,一直做些小生意,八十岁才不干了在县城里买楼了。老爷子身体非常好,活到八十八岁寿终正寝。</p><p class="ql-block"> 老人家去逝七八年了,今天想起来写了这篇文章,也是对他的怀念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