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姐脸色不好。我问她,咋了?大姐不动声色地说没啥。我说,没啥咋不高兴?姐姐不再说话,转身去卫生间洗衣服。我撵上她,一看,已是眼泪汪汪。</p><p class="ql-block"> “又和姐夫吵架了?”我这么一问,姐那眼泪一下涌出,开始诉说自己的委屈和姐夫的各种不是,无非就是咳嗽还抽烟,血糖高还管不住嘴,姐姐说他还顶嘴这些事儿。我笑她,管了几十年都没管好,你还想折腾自己呀,你要活的通透点,怎么舒服怎么来。劝了半天,又说了好些东家长西家短,她才开始有说有笑的了。</p> <p class="ql-block"> 大姐家的吵架像极了当年爸爸妈妈之间的争吵。每次回家,我听得最多的就是妈妈对爸爸的数落。我妈数落我爸,真的能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来——从早上牙膏挤好了没归位到晚上袜子脱了没放到脚盆,从胡子拉碴到衣角未平,从几十年前下雨忘收被子到今天炒菜盐放多放少,时间跨度能有半个世纪之久,细节精确到他打喷嚏时扭头的角度不对。关键是我爸有时还特“配合”,一边“嗯嗯啊啊”应着,一边该干啥还是干啥。有时也会坐在那不吭声,脸色沉得像积了厚厚一层黑云。我知道,那是静默备战期,下一秒,战争就会爆发。此时,我就投其他所好说:爸,最近输赢怎么样?弄得过他们吗?话题转移,气氛缓和。</p><p class="ql-block"> 老爸老妈间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可能都会导致一场大战。小时候,见他们吵架,我都胆战心惊。长大后,父母的争吵也习以为常了。给他们断官司,可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你绞尽脑汁地开导、打岔、讨好,他们都立场坚定,轻易不认输。但很多时,爸妈吵架就像老房子的水管,看着动静挺大,哗哗啦啦闹一阵,转脸自己就拧上了。</p> <p class="ql-block"> 我一直认为,是粗粝艰难的生活造就了父母粗粝的神经和感情。我发现,母亲看一些影视作品,会感动伤心流泪;父亲说起他的孙辈时,眼里的光像浸了蜜的星星,亮得能淌出甜来。我才知道,他们的感情并不粗粝,好强、坚强,只是一个外壳,他们的内心也有一个柔软的角落,存放着脉脉温情。</p><p class="ql-block"> 父母“斗而不破”的婚姻生活持续了五十多年,其间多少酸甜苦辣,非身在其中者难以体会。我也是到后来才明白,吵架,不过是他们的相处方式,或者说,是他们独有的表达恩爱的方式。因为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有外人包括儿女们冒犯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他们会立即结成统一战线,一致对外;无论何时何地,在原则性的问题上,比如儿女的教育问题,家庭大事的操办上,他们从来立场一致。</p><p class="ql-block"> 父母老了,岁月改变了很多东西,比如,他们曾经的严厉变成了慈祥,曾经的要强变成了迁就,曾经在儿女们面前的威严,也变成了在儿女面前的卑微,不变的是他们的相处方式:吵架。然而,吵了一辈子,他们还是相依相扶,白头偕老。</p> <p class="ql-block"> “多年前我牵了你的手,从此后我们风雨同路走,下雨了我为你撑伞,衣服破了你帮我。搀扶你的手到永久,相约今生会一起走……”听着马健涛的《搀扶》,再想想爸妈以及姐姐吵吵嚷嚷的婚姻,觉得每一声拌嘴都带着温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