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小小军号大大忠诚》

简美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作者 孙进/诵读 简美</b></h3> 你一定在影视剧中听过冲锋号响吧,看见无数战士向敌人发起总攻吧。你一定经常被司号唤醒,熟悉的音调指引我们开启每一个清晨。尽管对军号熟悉,可你知道它所承载的意义吗? <br>革命战争年代,营以下部队的工作训练、行军集结、战斗冲锋、信息传递,全靠军号指挥。1945年,18岁的的彭守科还是个小战士,他所在的东北民主联军就急缺司号员。<br>“我可以学!”关键时刻,他满怀信心地揽过任务。<br>可和他预想的不同,军号听起来简单,实际上却困难重重。上百个号谱,他必须烂熟于心。不通乐理的他凭着一股韧劲,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嘴唇几乎每天都是肿的,号子里面常常能倒出水来。就这样,日复一日,终于熟练地掌握了吹号技巧。<br>1949年1月,天津战役打响,城墙外,敌军军机盘旋,机枪扫射。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彭守科来回侦察路况,用号声传递信息,指引部队。那一瞬间,声声司号,像是黑暗中乍现的阳光,冲破了冰冷的封锁。<br>军号的故事不止于此,军号的精神仍在传承。<br>2019年6月,接到总队司号制度改革的命令后,中队要求司号员朱军务必于8月1日吹响司号。为了不打扰战友,他一个人偷偷跑到靶壕,利用午休时间刻苦训练。<br>酷暑无情,他的脸庞被阳光灼伤,全身湿透,盐渍渗出,在身上刻画出一道道曲折的线路。<br>肺活量不够,他就买了几百个气球,来回吹,反复吹,吹破了一个又一个,腮帮子鼓得大大的像青蛙一样。<br>嘴唇太厚,他就含着鹅卵石讲话,锻炼唇肌,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你以为他没想过放弃吗?不,不是的!只要他想到指导员的话,就不得不坚持下去。 “司号就是忠诚,必须对主席负责;司号就是号令,必须拥护强军政策;司号就是远征,哪怕再艰难也必须完成!”他不停默念,然后,一遍遍地吹,吹到嘴角的鲜血将司号染红,熠熠生辉,吹到暑气散去,秋风徐来,终于,按时吹响了司号。那一刻,太阳从东方缓缓升起,战士们迎着嘹亮的司号奔赴训练场,好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br>一把小军号,一个小人物,跨越时空的故事衔接了跨越时空的忠诚。<br>(叹息)战友们呐,我时常听见有人抱怨:事情太平凡没意义,小兵太渺小难作为,忠诚太远大够不着。可回过头想想,不正是因为有着像司号员般一茬茬官兵的努力,我们才能解决一个个困难,完成一项项任务,实现一次次发展吗?习主席说,“把小事当大事干,踏踏实实,把正在做的事情做好。”我相信,只要我们都能发扬军号精神,怀揣大格局,拥有大情怀,保持大毅力,付出大艰辛,就一定能在小小的岗位上书写大大的忠诚!<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