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从常熟到昆山,逛聪明弄、吃奥灶面、游富春苑、听苏州评弹

hkzjx 还看着就行

(2025年6月23日,江苏常熟之行第二天)一早退了夜宿宾馆客房,随后来到宾馆附近的长江路上这家“含晖面馆”吃早饭。。。“含晖面馆”在常熟的名气可不小,现在更是成为了连锁品牌,眼前这家是连锁店,因地处常熟九里村(现在是热闹的常熟新城“世茂”、“华茂”商圈),所以叫“长江路九里店” 看了牌价,和收银小哥确认20元一碗的“虞山蕈油面”是正宗“蕈”后下单,再外加一块13元的生煎大排 <p class="ql-block">吃货上桌</p> 生煎大排是在常熟吃面时的标配,算下来这是我在常熟吃的第5块生煎大排了,下单前忽略了一点,大清早是不可能卖新鲜货,这大排就是前一日卖剩后的回油复炸,口感是带酸不入味,踩“雷”了! 至于蕈油面,以前发帖时说的话还能一用:来到常熟,其实最应该品尝的就是蕈油面,“蕈”其实就是一种鲜味独特的菌菇,因只产于春季的常熟虞山野生且数量少,以前只有在虞山兴福寺周边几家面馆有卖,但现在已成了全常熟城一年四季都应市的“游客面”,况且上海、苏州的很多苏式面馆里也在卖,所以,要满足这么大的销量,这个“蕈”不是人工栽培的就肯定是用其它菌菇来冒充的“李鬼” 按理说,现在如不花个40+元人民币,是肯定吃不到一碗正宗蕈油面的,收银小哥所保证的正宗“蕈”,其实是指量少所以便宜,恕我嘴拙,还真吃不出这碗面中蕈的真假,鲜到是很鲜,但第一口就吃出了一股怪味! 这股怪味就来自洋葱!这碗面的浇头,是地道常熟特色炒浇面的现炒,但鲜美的蕈和辛辣的洋葱混在一起,口味就可想而知了,由此想到以前在常熟“书院里面”吃的虾仁面,竟然把酸酸的番茄混着一起炒,真是不敢恭维常熟炒浇面浇头的怪异搭配! 吃完面条,去含晖面馆北侧达海路上的公交“崇文幼儿园”站 <p class="ql-block">当天计划,是乘坐110路公交车至“虞山北路(甬江路口)”站换乘9路公交车,然后到常熟的“三峰寺”礼佛、游览加喝茶,中午去“方塔”商圈的“得意楼”吃常熟蒸菜,下午再去重游“南门坛上”老街区外带买卤菜,没想到随之而来的一场大暴雨冲掉了我的这个计划。。。因为正逢江南黄梅雨季,当天在常熟会时不时的受到“大雨洗礼”,这也太难受了!于是我临时下了决定:“跳城”去昆山吃奥灶面和“听”苏州评弹,手机上的气象预报显示那边只是阴天!</p> “常来常熟”就“常熟”,乘坐110路能到达常熟汽车北站,但要稍微走点路。。。在车行过程中就通过网络app买好了去昆山的车票,这是一条常熟的“便民快巴”专线,单一票价24.9元,终点站是铁路“昆山南站”,我到终点站前一站的“葑亭大道地铁站”下,去转乘过境昆山的苏州地铁11号线 乘坐110路公交车,到达长江路上的“常熟电信局”站后下车,旁边就是“中国电信常熟分公司” 前行右转,走海虞北路向北行 <p class="ql-block">上午8点21分到达海虞北路上的“常熟汽车北站”,以前长途车运营风光的时候,我从上海往返常熟没少来过这里,印象里至少3年没来了,发现站前广场多了个直升机停机坪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候车时发现,已是上午8、9点钟的黄金时刻,站内乘客却寥寥无几!看来铁老大“指那打那”挤压长途车运行的威力,在常熟也是显而易见!</p> 长途车生意大幅萎缩,没奈何之下,常熟开通了好几条“便民快巴”专线往返邻近城市的苏州、无锡、昆山等地,这种“快巴”的特色,是在两个城区内设有多个上、下车站点,以方便沿线地区的居民和旅客出行,而且票价要比乘坐长途车更便宜些 就是乘坐的这辆黑色车去昆山,始发时连我在内3个人,后续站点又上来了4位,加在一起只有7位乘客! 车行途中,驶过名声在外的常熟服装城,也就是常熟“招商城” 离开常熟前的最后一个停靠站是“苏州工学院东湖校区”站,这边展示着所有常熟“便民快巴”专线的乘坐信息,除了去江苏苏州、无锡和昆山,还有去江苏常州、溧阳和宜兴的线路 上午10点14分,“便民快巴”靠停苏州地铁“葑亭大道”站4号口,我在这里下车。。。注意看,出入口这里标的是3号线、5号线 地铁“葑亭大道”站位于苏州的吴中区,进站后乘坐前往“花桥”方向的3号线地铁列车。。。其实这个地铁3号线也可以看作是地铁11号线,其以“唯亭”站为区间,“唯亭”往返昆山“花桥”衔接上海地铁11号线这一段是“苏州地铁11号线”;“唯亭”往返苏州新区火车站这一段即“苏州地铁3号线”,从花桥至苏州新区火车站总长度为‌85.72公里‌,中途无需下车换乘,实际上已经超过了目前国内地铁最长线路的82.4公里长“上海地铁11号线” 在坐上地铁3号线后,突然想到前方靠停的“草鞋山”站附近,就有一个我几年前来探寻过的史前“草鞋山遗址”,当时只是个考古回填场,2022年6月28日被改建成了遗址公园还建造了一座展馆,这些我都没来参观过,何不乘这次路过的机会去看看 上午10点38分到达“草鞋山”地铁站,发现其站厅设计得很漂亮,感觉是在模仿史前“草鞋山”先民居住的土墩宅屋 步出地铁站。。。注意看,出入口这里标的是11号线,说明列车前往花桥方向已过了“唯亭”站,而草鞋山的前一站就是“唯亭”站 一路步行来到草鞋山遗址,没想到吃了个大大的闭门羹:星期一休息!!我靠,只听说过很多博物馆周一休息,没想到它这个遗址公园也如此,只能怪自己临时改行程的考虑不充分,只能以后有机会再来了! 原路回入“草鞋山”地铁站,乘坐前往“花桥”的11号线列车 我在昆山市内的地铁“玉山广场”站下车 从3号口出站,这里是一个园林式“玉山广场” 沿着地铁站外的亭林路北行,我后续听苏州评弹的“玉峰书场”,就在前方的“昆山市民活动中心”内,而那座百年老店“奥灶馆”,就在“中心”的北向斜对面 <p class="ql-block">亭林路是一条很热闹的商业街,但感觉比我以前来时萧条多了,主要是其西侧的沿街商铺都动迁走了,据说是要配合“玉山广场”地铁站的“TOD发展(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开发居民区或商业区)”进行全新改建</p> 上图中,马路对面的“昆山市民活动中心”也处在改建区域之中 <p class="ql-block">到达柴王弄,其北侧就是“奥灶馆”。。。都知道江苏昆山有“中国十大面条”之一的奥灶面,而眼前这家“奥灶馆”就是昆山制作奥灶面的代表性商家,只是其近年来“老大”做惯了,口味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了,现在已被昆山当地人抵触成了一家“游客面馆”,我以前来昆山也经常到这里吃奥灶面,最近几年也成了抵触派而另选它家</p> <p class="ql-block">这次去不远处的“糊涂面馆”吃奥灶面,先沿着柴王弄东行。。柴王弄地名“弄”,其实是条街,相比前几年没啥店铺,现在到开了不少很雅致的文创店、咖啡店,早先“糊涂面馆”也在这里,后来搬到西边的横街去了</p> <p class="ql-block">来到“柴王弄”的支巷“聪明弄”。。。以前一直以为这条小巷子是因为旁边有个“昆山实验小学”才叫“聪明弄”</p> <p class="ql-block">这次看了巷子中展示的介绍,才知道“聪明弄”的得名,是来自昆山历史中的第四名状元顾鼎臣,因其府邸就在这里,而在中国古代1300多年的科举历史长河中,昆山共出了7名文状元、1名武状元、473名进士</p> “聪明弄”也就百米之长,但整条巷子很清静 <p class="ql-block">巷子内展示着昆山历史上的8名状元简介:卫泾(今上海奉贤籍徙居今江苏昆山的南宋孝宗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状元、昆山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顾鼎臣(今江苏苏州吴中籍生于今江苏昆山的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状元)、毛澄(今江苏昆山籍生于今江苏太仓的明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状元)、刘必成(今福建福安籍迁居今江苏昆山的宋理宗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武状元,昆山历史上的第二位状元)</p> <p class="ql-block">徐陶璋(今江苏苏州相城籍生于今江苏昆山的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状元)、沈坤(今江苏昆山籍徙居今江苏淮安的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状元)、徐元文(今江苏常州籍生于今江苏昆山的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状元)、朱希周(今江苏昆山籍生于今江苏苏州的明弘治九年/1496年状元)</p> <p class="ql-block">回出聪明弄,竟在手机即时定位图上发现了“糊涂楼”的地名,突然想起以前“糊涂面馆”开在柴王弄,应该有对应“聪明”之意,当然也包括这座糊涂楼</p> 按图示,“糊涂楼”就在聪明弄对面的柴王弄22号“昆山书画院”内 <p class="ql-block">昆山书画院的前身“毕厅”,是始建于清中晚期的昆山毕姓大户人家宅邸,现为“文保”级别仅次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江苏省)“省保”</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毕厅”,包含有门楼、主厅、后楼、厢房及天井等建筑,这里的厅,是指建筑中的主厅“诚德堂”,现名“玉山草堂”</p> <p class="ql-block">门楼上的砖雕很精致,其门楣题字“湖山清发”,出自今浙江诸暨籍元末明初诗人、文学家、书画家杨维桢在今安徽合肥籍元末画家张渥绘制《玉山雅集图》画上所作的题跋《图记》,主要是描写了雅集时的场景:。。。湖山清发,雅集诸人,脱口成章</p> <p class="ql-block">因书画院是工作场所,所以“毕厅”只对外开放参观第二进的大厅,里边只是一间空房,门楣高悬今上海金山枫泾籍中国著名书画家程十发题字的“昆山书画院”匾</p> 网搜图(感谢原摄):“毕宅”后楼 <p class="ql-block">离开“昆山书画院”后东行到达一座桥,过桥为横街,而其桥北有一个古迹景观“富春桥”,我先去“糊涂面馆”品尝奥灶面,完了再过来游赏</p> 东行横街,走过一个军队离退休干休所 <p class="ql-block">中午12点11分,到达备受昆山当地人推崇的横街112号“糊涂面馆”,时值饭点,小小的两开间店堂内,有不少吃客在哧溜哧溜地嗦面</p> 看看牌价,点了一份奥灶面经典传统浇头的爆鱼卤鸭面 下单完了去等着面条出锅,然后自个儿端着面碗去找座 <p class="ql-block">计价是按爆鱼面14元外加一块卤鸭仅6元算,总价20元,老实惠了!!。。。吃面过程中,与同桌的一位当地老爷叔瞎聊为啥昆山人都不去“奥灶馆”,老爷叔说,奥灶面的精华,就是用青鱼骨、猪骨、螺狮、鱼鳃等东西经慢火熬制出来的汤底,现在,像“糊涂面馆”在内的很多个体性质面馆,汤底一如既往的浓郁味美,而“奥灶馆”的汤底是做得越来越清淡,简直就没法吃了,怀疑是偷工减料!</p> <p class="ql-block">卤鸭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隔市货,所以要放到面条下边去捂热了才好吃,而这块爆鱼是当市现做的,口感非常好</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江南地区,爆鱼就是青鱼块经油炸后再浸入特制卤汁的熏鱼,这是我最喜欢品尝的一个面浇头,一咬爆汁,味道鲜美,其吃口的最佳之处,就是能完整脱离鱼肉的那张鱼皮,咬上一口,既爽滑又Q弹</p> 吃完奥灶面,回走横街来到“富春桥”景区 <p class="ql-block">先要走过名为“象棋公园”的街心小游园,取“象棋”为园名,是因昆山人很喜欢下象棋,这里就是包括不少高手在内的众多象棋爱好者的聚集地</p> 公园里的这尊太湖石太漂亮了! <p class="ql-block">一峰好的假山,必需具备“皱瘦透漏丑”的观赏特色,而这些特色,在这峰假山上应有尽有</p> <p class="ql-block">就这一峰品相如此之好的赏石,在不缺假山的江南地区,也就被随意的“扔”在了街心花园,这要安放在任何一座收费游览的园林里,那还不被“炒”成了“石王”?!</p> <p class="ql-block">象棋公园的北侧,就是以古桥“富春桥”为核心打造的“富春苑”景观区</p> 景区主角:富春桥 富春桥为南北走向的单孔石拱桥,其桥下为东西走向的东塘河,“富春苑”就在河道的西南面 桥面铺的是石板,中间还不是桥心石 来到北桥堍 桥头置有昆山“市保”碑,其碑后文字模糊不清 <p class="ql-block">由东向西(上图)、由西向东(下图)眺望富春桥,其两侧的桥栏板上未见桥名</p> 雕花石栏板 回走富春桥,进入桥南的“富春苑” <p class="ql-block">苑门口有介绍:富春桥始建于明正统三年(公元1439年),由黄彦修捐资重建,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重修,为并联式青石拱桥;“富春苑”因富春桥而得名,为一座明清格局的园林</p> 进入“富春苑”,其占地并不大,更像是一座小型市民公园 园中的芭蕉、假山石 又一个芭蕉、假山石 园林建筑:梅阁、望山亭 <p class="ql-block">小小的园子中,竟藏着一座恢宏的大开面假山群峰</p> <p class="ql-block">这座假山的湖石,犹如一群穿梭在森林中的老虎,彰显着无尽的力量与威严,而山下还有一汪莲花小池,与假山石一起呈现着刚柔相济的风韵</p> 园中还有一座办公场所“羽琌山馆” 游赏完“富春苑”,于中午12点31分离开后前去“昆山市民活动中心” 由东向西,回走柴王弄(街) 中午12点50分,到达亭林路108号“昆山市民活动中心” <p class="ql-block">这个“活动中心”还蛮大,里边有室外篮球场、健身跑道、棋牌室、舞蹈馆等,而我要去的“玉峰书场”是在综合楼的二楼</p> 到达“玉峰书场”。。。在江南的吴语地区,观众到书场来欣赏评弹表演都不叫看而是叫“听”,欣赏一场苏州评弹演出的行话叫“听一场书” <p class="ql-block">当天的演出,是苏州市评弹团两位青年女演员王思涵、王思懿说唱长篇弹词《落金扇》。。。听一场2个小时评弹说唱,费用仅区区3块钱还无限量免费提供茶水(买一个演出档期15天的15场连票,只要2.5元一场合计37.5元),我又要说了,这么高的高性价比,应该说任何戏曲、文艺演出都没法与之相比!现在有很多评弹社区书场都享受着国家专项资金补贴,听客有时只需象征性的花上1元、3元甚至免费,就可以在书场里孵孵空调、喝喝茶水、听听评弹,这码子好事,除了江南评弹界之外哪儿还有?</p> <p class="ql-block">下午1点,听书开始。。。“玉峰书场”是一座很接地气的老书场,观众席分为正坐席和侧坐席两个区域,因为正坐席的台口有两个大话筒会挡住演员的脸,所以我选侧坐席入座</p> 侧坐席这边,还可观赏电视直传的即时正面演出图像 <p class="ql-block">《落金扇》,讲述的是明朝官宦之子周学文拾得尚书之女陆青云遗落的金扇,后由其好友孙赞卿设计,乔扮成女子卖身进入陆府,以寻机与陆青云私订婚约,几经周折后两人终成眷属</p> 王思涵、王思懿是新生代的青年评弹演员,2021年从苏州评弹学校毕业后即进入苏州市评弹团,同年开始“跑码头(到江浙沪的各地书场去演出)”,就这一部长篇弹词《落金扇》,已在码头上断断续续的说唱了3年多,可谓经验从实践中而来,个人的表演能力和技巧也随之日臻完善。再一个,苏州评弹学校、苏州市评弹团那可是评弹界的天花板团体,能在这两个场所历练出来的评弹演员,综合实力自然不容小觑! <p class="ql-block">苏州评弹的弹词“双档(两个人)”演出,上手‌相对“吃功夫(费力)”一些,其主要负责叙述故事情节,通过说表及“放噱头(笑话)”来展开书情,同时用三弦伴奏自己及下手的唱;下手主要起辅助作用,配合上手完成表演,同时用琵琶伴奏自己及上手的唱</p> <p class="ql-block">上手王思涵,师从评弹艺术大师徐丽仙的弟子、女弹词表演艺术家张碧华,主攻由徐丽仙大师创造的“丽调”并兼学多种流派,是苏州评弹“丽调”的第三代传承人</p> 丽调唱腔的特色,讲究真假嗓转换、音域控制等技巧,从而呈现出实刚柔并济的听觉效果 下手王思懿,其师承与王思涵一般无二 在苏州评弹的女声唱腔流派中,“丽调”的特色是曲调幽美、韵味醇厚,最擅长表现细腻型的情感 虽然是年青演员跑码头,王思涵、王思懿的演出却也认认真真、张弛有度 除去中间小落回(休息)10分钟,前后2个小时的表演皆声情并茂、一丝不苟。。现场实录了二段唱: <p class="ql-block">苏州评弹的演出以长篇书目为根基,也就是最纯正的评弹表演是在“码头(书场)”,而真正考验演员功力的就是说长篇书,长篇演出的一个档期(连说)是15天、每天2小时。作为年青的评弹演员,只要耐得住寂寞跑码头,才能最终迎来自身演艺境界的升华</p> <p class="ql-block">下午3点听书结束,离场时看了一下玉峰书场的正坐席,我是第一次来这个书场,感觉还蛮大的</p> <p class="ql-block">离开“昆山市民活动中心”后就返程回上海了,先来到“活动中心”大门外的公交“奥灶馆”站,乘坐29或31路公交车到前方终点站的铁路“昆山南站”</p> 下午3点44分到达铁路“昆山南站”,发现这边建起了一个南广场,以前是没有的 乘坐靠停铁路昆山南站并于下午4点33分发车的G8277次(江苏宿迁站→上海站)高铁列车回上海,二等座票价28元 下午5点12分,G8277次高铁列车准点抵达铁路上海站 回到上海回到家!就此结束这一次江苏常熟过境苏州吴中区至昆山的二日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