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军旅生涯永记忆 警营伴我卫华夏</p><p class="ql-block">献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八周年</p><p class="ql-block">小杰小写意花鸟画葡萄微展</p><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31日沈阳</p><p class="ql-block"> 2025年的7月,如火如荼的夏天,是真真正正的夏天,火热、荣耀、充满了希望,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憧憬和梦想。在这个月份里,我们迎来了2025年的8月1日,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八周年的纪念日。这个隆重庄严的节日,已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现(退)役军人共同的节日,只要曾经在部队当过兵服过役,都会与这个节日结下浓浓的情缘并相伴一生。记得有一首军歌叫《军人的本色》,歌词中唱到:风平浪静的日子,你不会认识我,我的绿军装是最普通的颜色。花好月圆的时刻,你不会留心我,我的红帽徽在远方默默闪烁。你不认识我,我也不寂寞。你不熟悉我,我也还是我。假如一天风雨来,风雨中会显出我军人的本色。 </p><p class="ql-block"> 我,也曾经是一个兵。提起当兵来,就难免想起那个特殊的年代和特殊的时期。1976年我应征入伍,距今已经有49年了。从一名战天斗地的知识青年,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潺潺庄河水,巍巍蓉花山。告别了公社的老领导,告别了同学和朋友,告别了父老乡亲,告别了第二故乡,走出了大山,走进了兵营。兵龄虽短暂,兵情却永远。回忆过往,心潮澎湃。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退伍后我不忘初心,永远保持兵的本色。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和工作,我都能够永葆兵的品质、兵的精神和兵的风骨,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出好的成绩。俗话说得好,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一生无怨无悔,无比骄傲。</p><p class="ql-block"> 7月里,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激励全省公安民警辅警见贤思齐、奋勇争先,厅里举办了“榜样力量耀金盾,忠诚担当续荣光”先进典型讲党课暨厅机关主题党日活动。老党员代表及厅机关、直属局民警辅警代表约700人参加了活动。我代表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离退休干部党委,围绕“建强银龄战斗堡垒,书写金盾时代风采”主题,讲述了老党员们以“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信念坚守初心、发挥余热的故事,充分展现了老党员退而不休、老有所为、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怀。</p><p class="ql-block"> 7月里,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离退休干部党委组织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参观了《抚顺战犯管理所》。青砖灰墙间,历史的沉重扑面而来。锈蚀的铁窗、泛黄的悔过书,无声诉说着侵略者曾犯下的罪孽,也见证了人性从扭曲到觉醒的蜕变。当年的战犯在此接受改造,从顽固抗拒到真诚忏悔,不仅是正义的震慑,更显人道主义的力量。站在和平年代回望,胜利的代价刻骨铭心。80载岁月流转,警钟仍需长鸣——铭记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以史为鉴,让和平的种子深植人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当以先辈风骨为炬,守护来之不易的安宁。 </p><p class="ql-block"> 7月里,为庆祝八一建军节,离退休干部党委举办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八一精神”暨退役军人座谈会,老兵们积极踊跃参加,讲述兵的故事,诉说兵的情结,展示各自才艺,抒发兵的情怀,体现了老兵们的时代风貌,受到广大离退休干部退役军人的好评。</p><p class="ql-block"> 七月流火,夏日如歌。今年的七月里,正值盛夏入伏天气,久违的高温席卷沈阳,酷热难耐。高温下又遇多年没见的大暴雨袭来。连续多日,水淹路基。我每天仍坚持去老干部活动中心打乒乓球,可谓是真正的夏练三伏,挥汗如雨。这个月我主要的绘画作品,是以小写意花鸟画葡萄小品为主,新购了一批生宣纸试画后手感格外好,心情也不错,尽管酷暑难耐,有空调相伴在画室作画,也是惬意。这期将夫人的京杭大运河系列摄影之十五《摇橹声声伴浆飞船歌飘过北京城》也呈现给朋友们,一并做个微展,也算作我们向八一建军节的贺礼吧!</p> <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系列摄影之十五</p><p class="ql-block">摇橹声声伴浆飞</p><p class="ql-block">船歌飘过北京城</p><p class="ql-block">摄影、撰稿:草头青华</p><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31日沈阳</p><p class="ql-block">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的运河,从北京起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至浙江杭州,全长1794公里。京杭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实现了互联互通。 纵观京杭大运河,有着悠久绵长的历史,是一部流淌不息的文明史诗。她具有很高的航运、灌溉、排涝价值,为历代漕运要道,对中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着重大作用。它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工程,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鼎盛于元代。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中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p><p class="ql-block"> 摇橹声声伴浆飞,船歌飘过北京城。京杭大运河经过千余里的奔波,蜿蜿蜒蜒来到了北京城。北京段的运河历史背景可追溯至元代,其核心工程包括通惠河、北运河等河道,是元朝为保障漕运而修建的关键工程。元代当时为解决粮食运输问题,通过白浮泉引水工程将昌平白浮泉的水引入了通州,并开凿了通惠河、北运河等河道,形成连接北京与江南的水路通道。这一工程解决了元代粮食运输难题,成为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础设施。京杭大运河北京段全长82公里,横跨昌平、海淀、西城、东城、朝阳、通州六区,沿线文物等级高、分布密集、时代跨度长、类型丰富,既是明清北京城连接西北部园林的纽带,也是古代中国连接南北方的大动脉,现在还是连接北京中心城与副中心的项链,地位非常重要。通州是京杭大运河孕育的一座历史名镇,是大运河北端璀璨明珠,向称京门,水陆要会,为都城之左辅雄藩,经济命脉,为首都建设、繁荣、稳定曾发挥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京杭大运河的北京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今保留的重要河道与遗址有:一是通惠河与北运河,是元代郭守敬开凿的通惠河连接大都(今北京)与江南的关键段落,白浮泉的引水系统打通了运河北京段的“最后一公里”。二是什刹海与玉河故道,元代作为漕运终点,什刹海(包括前海、后海、西海)曾是运河水源与码头的重要节点;玉河故道现存的澄清上闸、万宁桥等元代水利工程遗址。高梁闸与平津闸,是位于西直门外的元代通惠河二十四闸之一,兼具水利与交通功能。直接关联北京城的生存与发展。元代后历经明清两代修缮,成为维系南北经济命脉的关键水道。 有人曾这样描绘京杭大运河的北京段,说:水脉撞进皇城根,船歌漫过九道门。潮起潮落流不息,千年史诗存记忆。</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京杭大运河北京段,早已不是古老记忆里的模样,它已焕然一新,成为城市里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每当漫步在运河边,能看到清澈的河水潺潺流淌,两岸绿意葱茏,古桥、古建筑错落分布,每一处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它不仅是城市生态的守护者,为周边环境带来生机与活力;更是文化的传承者,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它让我们得以触摸历史的脉络,感受先辈们的智慧与勇气。望着这悠悠运河水,心中满是感慨,它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也承载着未来的希望 ,激励着我们珍视文化遗产,续写城市发展的新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