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故事)西域行:国际大巴扎

陈肯

<p class="ql-block">  欣赏完江布拉克美景,我们马不停蹄来到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这是我们新疆之旅最后一个景点,是集特色建筑、民俗风情、风味美食、餐饮娱乐等为一体的景区,有“新疆之窗”“中亚之窗”的美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巴扎在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新疆国际大巴扎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大巴扎:以新疆国际大巴扎为中心,包括乌鲁木齐市外环路开始至和平南路一巷,与老步行街(天池路)相连区域,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聚集了3000余家商铺,商业几乎涵盖全部。导游说,浙商在新疆影响力巨大,尤其是义务百货城,几乎占了乌鲁木齐小商品的半壁江山。</p><p class="ql-block"> 大巴扎步行街是我们此次行程目的地,位于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解放南路。限于时间和精力,我们只能来此浮光掠影打个卡。长约800米的大街,在平常,我们几乎可以一眼望到底,但这里人流太过密集,摩肩接踵的,矮个子的我只能看着别人的脖颈和后背,干着急。</p> <p class="ql-block">  大巴扎步行街非遗项目街区,有民俗乐器、剪纸、面塑、土陶、服饰等多家传承非遗项目的商户。阿凡提(维吾尔语“先生”意思)是当地人尽皆知、喜闻乐见的传奇人物。大街上随处可见他头戴一顶民族花帽,背朝前脸朝后,骑着一头小毛驴的形象,有塑像的、剪纸的,甚至画在西瓜上的。阿凡提脸部表情非常经典:满脸堆笑,可蔼可亲,下颌一绺上扬的胡子。阿凡提反应敏捷,大智若愚,口才超群,是睿智、正义的化身。 </p><p class="ql-block"> 虽然阿凡提是一位活跃在西起摩洛哥,东到新疆突厥诸民族中的传说人物,但新疆吐鲁番人坚持认为,阿凡提这位乐观、幽默、机智的民族达人,就出生在葡萄沟南部一个叫达甫散盖村的古老村落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读完私立小学,11岁开始学习古兰经,17岁时就可以翻译阿拉伯语言书籍。由于当时吐鲁番王、巴依、富商、宗教对百姓的种种欺诈压迫和残酷剥削,劳苦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阿凡提对百姓遭遇深深同情,对剥削者产生了强烈的不满,于是便勇敢地站出来与黑暗势力作斗争。他用自己的智慧、锐利无比的语言,在幽默的玩笑中,无情地讽刺地主财阀,为老百姓伸张正义</p> <p class="ql-block">  二道桥清真寺是步行街地标性建筑之一,原为吐鲁番清真寺,新疆国际大巴扎建设时被拆除,大巴扎建成后迁回,并更名为二道桥清真寺。二道桥清真寺建筑与大巴扎其他建筑一样,主体建筑采用典型的维吾尔传统建筑风格,殿内穹顶镶嵌彩色玻璃窗与外立面装饰石膏镂空花格构成鲜明视觉标识。建筑面积超过2300平方米,清真寺一楼为卖场,售卖饰品、乐器、新疆特产等产品,这种“寺店合一”模式既保障宗教活动正常开展,又通过商业收益反哺寺院维护,为宗教场所可持续发展提供范本。</p> <p class="ql-block">  在新疆,新疆维吾尔族人在空闲的时候会来一曲舞,增加生活的乐趣,繁忙的间隙也会来一曲舞,缓解生活的压力;放牧的时候,草场是舞台,居家的时候,院子是舞台;他们高兴的时候跳舞,忧伤的时候也跳舞;大人们聚一起会来一曲,小孩子聚一起跳个舞就是玩儿,情侣约会舞蹈是表达爱意的重要方式……可以这么说,有音乐的地方,必定就有新疆舞。这不,二道桥清真寺隔壁店铺前围着一大圈人,扒拉进去一看——“会跳舞的超市”。两对青年男女合着节拍,步伐轻快灵巧,舞蹈活泼优美。男伴转个身,拍个胸,注视着女伴,一副担当热爱的样子,舞姿矫健有力;女伴扭个脖子,眼角上挑,很销魂绕男伴转圈,一副娇羞真诚的样子,舞姿优美舒展。还有那柔软的手腕,踮起的脚尖,举手投足都有着浓郁的西域风格。</p> <p class="ql-block">  丰富优美的新疆舞是我国的民族艺术宝库中一朵盛开的奇葩,为新疆这个“歌舞之乡”增添了无尽的魅力。我很高兴看到新疆人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很享受徜徉在太平盛世新疆国际大巴扎步行街,很庆幸新疆八天游在此画上圆满句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