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童年时,生活在农村的我们这些小学生,每天都是自己背着书包走在土路上去上学,从没有大人接送,更少见有人骑着单车上学。</p> <p class="ql-block"> 说起公路,那时弥渡坝子东边只有一条国家主干柏油公路,而从县城到各公社、从公社到各大队的路,大都是土路了。这些土路两旁多栽着灌木或树木,边上大多挖有排水沟。不少偏远山区连土路都没有,人们下山到坝区多走崎岖山路,全靠人背马驮运送物资去村镇交换,返回时同样是肩挑马驮,把换来的东西运回家。</p> <p class="ql-block"> 通公路的乡村路上,常见的是马车、手扶式拖拉机,偶尔能见到稀罕的解放牌卡车、吉普车或偏三轮摩托车……我们村旁的永华煤矿沙土公路上,每天都能看到运煤的解放牌卡车、大拖拉机、手扶式拖拉机和三匹马拉的马车进进出出。天晴时,大车驶过,路上便扬起一阵灰尘,走在路边的我们总得捂着鼻子躲开;暑假里,我们有时在公路边放牲口,天上突然下起阵雨,拉煤的汽车、拖拉机从身边经过,车轮碾过坑坑洼洼的路面,泥浆被卷得四处飞溅。我们戴着篾帽在路边避雨,怕被泥浆溅一身,只好跳到路边高处没泥的地方站着。</p> <p class="ql-block"> 在日常生活中,乡村土路上的机动车不多,自行车更是稀罕物。一年里,除了邮递员常骑着单车送信件,很少有人在乡村路上骑车。偶尔在永华公路上见到的骑车人,大多是骑着单位公用车的下乡干部或工人。那时供销社的自行车本就稀少,各村社员全家一年收入不过一两百元,没人买得起百十元的单车,广大农村几乎见不到自行车的影子。我们这些孩子,除了在新闻电影里,从没见过儿童骑的单车。只记得有一年春节,从开远回来的小宝哥说,城里有些工人子弟有小三轮车骑,后院的伙伴们听了,眼里都闪着光,心里满是向往。我们对小三轮的模样,也只在广场电影开场前的新闻纪录片里见过——城里一所幼儿园的孩子,骑着它在场地上来回转悠……</p> <p class="ql-block"> 不过,比起更偏远的地方,我们已算幸运。像我们这种离县城不远的农村,县城附近的人赶街时,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大多是三三两两迈开双腿走在土路上前去街市;而生长在那些深山里的孩子,有些甚至从来没下过一次山,从没见过真正的车呢。</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童年,多是在乡间小路上踱着步子长大的。头顶是透亮的蓝天白云,脚下是带着泥土气的路,抬眼能望见远处连绵的青山,耳畔常伴着近处潺潺的绿水。春天看路边野花星星点点地冒出来,夏天听蝉鸣在树叶间滚成浪,秋天捡熟透的野果揣满衣兜,冬天踩过结着薄霜的田埂——那些花开花落、草长莺飞的光景,就这么跟着我们的脚印,刻进了日子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