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血色与诗意交织的北国行吟 </p><p class="ql-block"> —— 读王景组诗《俄罗斯旅行断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艾 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诗歌的版图上,旅行往往是丈量历史的标尺。诗人王景的三行体组诗《俄罗斯旅行断想》以行走为笔,以心绪为墨,在俄罗斯的土地上勾勒出一幅交织着血色记忆与诗意怅惘的长卷。诗人以敏锐的历史感知与深沉的个体情怀,将红场的方砖、克里姆林宫的雨雾、冬宫的余晖转化为承载集体记忆的意象,让一次异国之旅成为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p><p class="ql-block"> 一、 历史褶皱里的痛感书写</p><p class="ql-block"> 组诗的开篇即奠定了沉重的基调。在 "历史的记忆" 中,贝加尔湖的风、海参崴的波涛、瑷珲条约的墨迹,构成一组指向民族创伤的意象群。诗人没有回避历史的痛感,而是直面 "一百五十万公顷失地" 这道 "永不结痂的伤痕"。这种书写并非狭隘的民族情绪宣泄,而是将个体见闻与集体记忆相勾连,让历史的重量在当下的旅行中苏醒 —— 当白桦林的 "沙沙" 声与亡魂的诉说重叠,当冬宫的金辉与沙皇掠夺的本性对照,诗歌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历史追问。</p><p class="ql-block"> 二、红场内外的时空折叠</p><p class="ql-block"> 红场作为核心意象,在组诗中三次登场,形成复调式的咏叹。"走进红场" 里,克里姆林宫的钟声与交替的王朝构成时空叠印,教堂尖顶刺破的不仅是苍穹,更是 "百年沧桑";"红场掠影" 则将笔触转向时代的断裂,苏联解体的碎片、褪色的红旗、蒙尘的勋章,在长明火的映照下显露出历史的惆怅;而 "走进克里姆林宫" 的突降大雨,更像一场隐喻 —— 伞能挡雨,却挡不住信仰崩塌后的迷茫。诗人以场景的流动,展现出红场作为历史舞台的多重面相:它既是沙皇骄横的见证,也是苏联兴衰的剧场,更是当下人触摸历史体温的媒介。</p><p class="ql-block"> 三、个体与历史的精神对话</p><p class="ql-block"> 组诗的动人之处,在于个体视角与宏大历史的巧妙平衡。列宁墓前 "庄重地抬臂,行一个军礼" 的细节,无名烈士墓前 "献上一个老兵的崇高敬仰" 的告白,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事件堆砌,而成为可感知、可对话的精神存在。即便是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这样抒情的篇章,也暗含着个体经验与集体记忆的共鸣 —— 当熟悉的旋律在异国响起,"找不到歌声里的那些时光" 的怅惘,恰是一代人面对历史变迁的共同心绪。</p><p class="ql-block"> 诗人的身份在诗中若隐若现:有时是冷静的观察者,记录红场方砖上的岁月痕迹;有时是深情的共情者,在列宁墓前 "站成一炷清香";有时是老兵,以军人的视角致敬无名烈士。这种多重身份的切换,让诗歌既有历史的纵深感,又有个体经验的真切感。</p><p class="ql-block"> 四、时代命题的诗性叩问 </p><p class="ql-block"> 诗集的深度,更在于对现实与未来的思考。“苏联解体的碎片在空中飘飞”“信仰破裂,一个时代在此终结谢幕”,红场掠影中,诗人捕捉到帝国崩塌后的迷茫;克里姆林宫的雨中,“落地的红旗不知飘向何处”的追问,既是对一个时代信仰的反思,也暗含对价值重构的探寻。 </p><p class="ql-block"> 而“想起俄乌战争”一章,则将视野从历史拉回当下。“谁都心知肚明,俄乌战争的背后/实际上是两个大国的博弈与对战”,诗人没有回避复杂的国际局势,而是将悲悯投向“战争阴影下的母亲儿童”,最终落脚于“能战方能止战”的清醒认知。这种从个体情感到人类命运的升华,让诗歌超越了单纯的旅行记游,具备了更广阔的时代视野。</p><p class="ql-block"> 结语:在行走中打捞历史</p><p class="ql-block"> 《俄罗斯旅行断想》最成功的,是将旅行的见闻转化为历史的沉思。从贝加尔湖到莫斯科河,从冬宫到夏宫,诗人的足迹所至,皆是历史的褶皱。那些洋葱头穹顶的沉默、莫斯科河底的灯影、叶卡捷琳娜宫的十八世纪邮戳,最终都指向一个核心:如何在行走中与历史对话?如何让个体的凝视激活沉睡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组诗以 "断想" 为名,却非碎片化的拼凑。它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将历史的痛感、时代的迷茫、信仰的坚守、诗意的怅惘熔铸一体,最终在 "网住了一大片诱人的美色" 的晚年视角中,完成对历史的温柔和解 —— 不是遗忘,而是带着所有的记忆与思考,继续前行。这或许正是旅行的意义,也是诗歌的使命。(Al诗评)</p> <p class="ql-block">附:王景的三行体组诗《俄罗斯旅行断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