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强对冀建新《[正宫·鹦鹉曲]也说少林方丈释永信》小令的赏析

心心相印

<p class="ql-block">师道强对冀建新《[正宫·鹦鹉曲]也说少林方丈释永信》小令的赏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原玉:</b></p><p class="ql-block"><b>冀建新</b></p><p class="ql-block"><b>[正宫·鹦鹉曲]也说少林方丈释永信</b></p><p class="ql-block"><b>嵩山寺里多年住,面似慈善僧父。度良宵折柳攀花,享尽阳台云雨。(幺)本应该普救苍生,却倒敛财贪去。喜今时雾散云开,露出那灵魂丑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元散曲,作为元代文学的独特代表,有着区别于正统诗词的显著特征。它鲜少涉及如正襟危坐、忧国忧民这般严肃庄重的主题,更多呈现出幽默讽刺、调侃游戏的风格,以通俗且泼辣的姿态,打破正统诗词的格律束缚,展现出对传统文学范式的大胆反叛。在当今时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土壤,运用散曲揭露与批判社会阴暗面,不仅是对这一文学体裁传统的继承,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映照意义。冀建新的《[正宫·鹦鹉曲]也说少林方丈释永信》,便是在这样的散曲特色与社会背景下创作的一首极具锋芒的讽刺佳作,一经读来,便让人眼前一亮,感受到散曲在当代社会批判中的独特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根据少林寺官方网站于7月27日发布的消息,少林寺住持释永信被曝涉嫌刑事犯罪,包括挪用侵占项目资金与寺院资产;同时,他还被指严重违反佛教戒律,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目前,释永信正接受多部门联合调查。中国佛教协会也迅速作出回应,发布公告坚决拥护和支持依法处理决定,并注销其戒牒。这一系列事件,在佛教界乃至全社会都引起了轩然大波,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新的这首作品,正是基于上述备受瞩目的事件创作而成。他以犀利如刀的笔法,对释永信的行为展开了毫不留情的批判,每一句都有着坚实的事实依据。全曲主题鲜明,直击释永信被指控的负面行为,强烈谴责他违背僧人本分与道德准则的行径,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这种行为的愤慨,以及对佛门清净之地被玷污的痛心疾首,情感真挚且浓烈,引发读者对宗教信仰与道德底线的深度思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位深谙散曲创作之道的高手,建新在这首作品中充分展现了其深厚的艺术造诣。从曲牌选择来看,他选用的[正宫·鹦鹉曲],又名黑漆弩、学士吟,此曲牌有幺篇换头,且须连用,在古典散曲中不乏经典范例。其曲调奠定了一种既严肃又不失灵活的情感基调,恰好适合承载对人物评议这样的内容。在创作过程中,作者严格遵循格律要求,又巧妙地在字词运用上精心安排,使得整首曲词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平仄相协,音韵和谐,同时又能精准无误地传达出作者对释永信行为的批判态度,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语言运用上,作品恪守散曲直白通俗的本色,摒弃了华丽雕琢,以简单易懂的表述直陈其事。像“却倒敛财贪去”“露出那灵魂丑处”等词句,质朴无华,却又一针见血,这种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不仅符合散曲的传统特色,更能让普通读者毫无障碍地理解作者的批判意图,大大增强了讽刺的力度与传播的广度。使作品能够在更广泛的读者中引起共鸣,发挥其社会批判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创作手法上,作品巧妙运用先扬后抑、正反对比的修辞艺术。首句“嵩山寺里多年住,面似慈善僧父”,描绘出释永信仿佛是一位在嵩山古寺潜心修行多年、面容慈善的高僧形象,给予读者一个正面的初印象,为后文的反转埋下伏笔。紧接着,“度良宵折柳攀花,享尽阳台云雨”“本应该普救苍生,却倒敛财贪去”等句,笔锋陡然一转,将其被指控的荒淫、贪财等丑陋行为揭露无遗,与前文所塑造的正面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鲜明的对比,让批判效果更为震撼,也使读者对其虚伪本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感受,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当下的曲坛,讽刺散曲的创作数量稀少,尤其是直面社会现实、针砭时弊的作品更是凤毛麟角。我们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既有无数值得歌颂赞美的美好事物,也存在不少需要揭露讽刺的丑恶现象,这既是时代赋予散曲创作者的使命,也是不可多得的创作机遇。对于作品的审美取向而言,无论是歌颂还是批判,关键在于是否能敏锐捕捉并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当我们面对那些脱离现实、无病呻吟,甚至胡吹乱捧、庸俗献媚的无聊作品时,再品味冀建新的这首《[正宫·鹦鹉曲]也说少林方丈释永信》,不难发现它如同一剂清醒剂,为当代散曲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激励创作者关注现实,用手中的笔抒发真情实感,让散曲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p><p class="ql-block">2025.07.29</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师道强</b>,中国散曲研究会会员,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散曲创作室特邀评论员,山西诗词学会唐明诗社顾问兼吕梁分社社长。孝义散曲社和吕梁散曲社首任社长。著有长篇小说《山水间》《白雪梦》,诗词集《莺啼序》,曲作与曲论《蟾宫曲》等多部著作,计200多万字。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诗刊》《中华散曲》《中国当代散曲》《山西日报》《太原晚报》《吕梁文学》等报刊杂志。散曲收入《中国散曲三十年》,散曲论文入选第十七届散曲与相关文体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诗词获全国百家诗会一等奖、散曲获白雀奖全国原创诗词大赛一等奖,小说获朱自清新文学全国大赛二等奖,散文获庐山杯中国最美游记奖等全国多个文学领域大赛的奖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冀建新</b>,榆社县小学教师。山西省诗词学会会员,黄河散曲社社员,榆社诗词学会会员,漳源散曲社社员。作品发表于人世情丛书,部分作品收录于《中国当代散曲大典》,还有部分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中华散曲》、《当代散曲》、《中国当代散曲》、《楚天散曲》、《难老泉声》、《咸阳诗刊》等。在白雀奖季度赛中偶获小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