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对清朝历史饶有兴趣,是因为我一直想弄明白,一个人口只有20多万的渔猎民族,也就是以捕鱼和打猎为生的民族,怎么把号称有2亿人口的华夏帝国给灭了?上个月去东北四省旅游,专程游览了大清王朝开国宫殿一一沈阳故宫。清朝历史有296年,我的美篇只说说和沈阳故宫有关的故事,内容还是蛮有趣的,希望您看了有所收获。</p> <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始建于1625年,是由大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和清高宗乾隆帝,三代帝王在盛京(今沈阳)建造的皇家宫殿。</p> <p class="ql-block">【这是沈阳故宫的正门,也称大清门。】</p> <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占地6.7万平方米,相当于北京故宫的十二分之一。现存古建筑有114座,总体布局可分为东、中、西三路。</p> <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形成东、中、西三路,这是因为清朝的努尔哈赤、皇太极和乾隆三个皇帝分批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先说东路,1625年,在这个皇宫的东边,努尔哈赤建造了八旗议政宫殿。宫殿的正中是大政殿,这是皇上召集八旗旗主商讨军政大事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这是沈阳故宫东路的布局。】</p> <p class="ql-block">先说一点前清历史。努尔哈赤早年因明朝误杀其父亲和祖父,他凭借父亲留下的十三副铠甲起兵,通过军事征服和政治联姻,逐步统一了东北地区女真族的三大部落。1616年,努尔哈赤宣布建立国家,国号为“大金”(史称“后金”)。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盛京(沈阳),决定兴建宫殿,举办大典活动,商讨军机大事,与明朝分庭抗礼。这就是兴建沈阳故宫的源头。</p> <p class="ql-block">【1616年,努尔哈赤正式建立后金政权,年号,天命。自称,英明汗。汗,其实就是部落的首领,努尔哈赤只统治了20多万人口的女真族,他对称皇帝还有一点胆怯。】</p> <p class="ql-block">【努尔哈赤用八旗制度,把部落的人变成国家的兵;他用“七大恨”,把部族仇恨变成国家战争,最终,他在盛京(沈阳)完成了从酋长到皇帝的蜕变。】</p> <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东路,正中是大政殿,两侧呈八字形排列的十王亭,最前面是左右翼王亭,然后是八旗旗主亭。努尔哈赤时期的“左右翼王”并非固定职位,而是根据军事需要临时任命的统帅。】</p> <p class="ql-block">东路宫殿给人的印象是,大政殿采用了帐幄式造型,两侧的十王亭,组成了满族的“帐殿式”布局,寓意是“八方归一”,浓缩了满族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p> <p class="ql-block">【大政殿的特点,亭帐式外观源于满族早期的狩猎帐,盘龙金柱体现汉族皇家礼制,力士与铁链又具蒙古特色,大政殿集合了满、汉、蒙多民族的元素。】</p> <p class="ql-block">【其实,大政殿在努尔哈赤时期称“大衙门”,1636 年皇太极定名“笃恭殿”,康熙年间才改称“大政殿”。】</p> <p class="ql-block">【皇太极和福临的登基大典在大政殿举行。此外,节日、凯旋献俘、颁布诏书、议政王大臣会议,也都在这里举行,大清迁都北京后,这里仍作为陪都的“礼殿”,历代皇帝东巡盛京时亦在此接受朝贺。】</p> <p class="ql-block">【这个宫殿刚刚落成,努尔哈赤就在这里召集八旗首领,发布与明朝决战的战争动员。1626年元月,他亲率大军西征明朝,在宁远大战中被袁崇焕用红夷大炮弹片击中受伤,半年后便一命呜呼。】</p> <p class="ql-block">【努尔哈赤死后,他的第八子皇太极因战功显赫而继位。当时,皇太极继位最大的竞争对手是皇二子代善。据传,皇太极怂恿侧妃塔因查,数次告发努尔哈赤,说大妃(大福晋)阿巴亥(多尔衮之母)与代善有地下情。有史记载,努尔哈赤一怒之下,流放了阿巴亥,后来努尔哈赤对阿巴亥朝思暮想,又恢复她的大妃身份。努尔哈赤死在阿巴亥的身边,皇太极趁机把大妃阿巴亥与告密的侧妃一同陪葬。生母离去,年仅14岁的多尔衮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民间传说,后来多尔衮终于把绿帽子戴到了皇太极的头上。补充一下,满人先世长期实行收继婚姻习俗,即家族成员可继承长辈非血缘关系的配偶。满人认为,家族女性成员属于家族共有财产,可由同族男性来继承,没有汉人的伦理之说。 】</p> <p class="ql-block">【她就是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大妃阿巴亥,多尔衮的母亲,被皇太极殉葬。】</p> <p class="ql-block">1626年,皇太极继位。登基后他就地取材,把自己的贝勒府,改建成皇宫。</p> <p class="ql-block">顺便说一下,1631年,皇太极下令对盛京(沈阳)城进行整体改造,城市路网由“田字格”变为“九宫格”,正中一格即为皇宫;其余八格按八旗方位驻兵,形成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宫旗同城”格局。</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沈阳故宫周边街景。】</p> <p class="ql-block">皇太极对自己的皇宫规划是,他把贝勒府扩建为目字型的五进院落的皇家禁苑:第一进:大清门,象征王朝门面;第二进:崇政殿,皇太极的金銮殿,日常上朝听政的场所;第三进:凤凰楼,22米高的三层楼阁,既是制高点,也是后宫的门户;第四进:后宫,皇后妃子居住地;第五进:生活服务区。整个布局呈现殿堂低后宫高,保留着满族“高台筑屋”的旧俗,也暗含“后宫高于前殿”的女真遗风。</p> <p class="ql-block">【中路的第一进大清门,俗称午门,过了午门,前面就是第二进的崇政殿。】</p> <p class="ql-block">【崇政殿,又称“金銮殿”,是沈阳故宫中路建筑的核心,建于1627年,是清朝入关前最重要的权力中心。】</p> <p class="ql-block">【崇政殿位于中路前院正中,前为大清门,后为凤凰楼,形成“前朝后寝”的典型宫殿格局。】</p> <p class="ql-block">【崇德元年(1636)八月,皇太极在新建的崇政殿接受满、蒙、汉三族王公推戴,登上皇位,改国号“大金”为“大清”,改族名女真为满洲,同时正式赐名宫殿为“盛京皇宫”。】</p> <p class="ql-block">【崇政殿是前清的政治中枢,皇太极在此处理朝政、接见使臣、举行大典。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改族名的仪式都在此举行。殿内陈列有金漆云龙屏风、透雕金龙宝座,宝座上方高悬的“正大光明”牌匾,这是乾隆皇帝御笔亲书。】</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皇太极为何改国号,这里有几个原因。原国号“大金”(后金),中华史书都记载,北宋是被金国(女真政权)灭亡的。金军攻破北宋都城开封,生擒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然后,烧杀抢掠,强奸宫女,宋朝皇后不堪侮辱,带领宫女,愤而投河自杀。岳飞书写,靖康耻,犹末雪……就是直指女真族的金国。皇太极要统一中国必须与金国切割。此外,“清”在五行中属水,明朝的明字属“火”,朱姓皇帝也属火,水灭火,以天命相克,大清就是宣告要灭明朝。</p> <p class="ql-block">【改族名是因为,除了女真族在北宋的暴行外,还有女真是渔猎民族,低于农耕民族。皇太极以藏传佛教文殊菩萨的音译“满洲”,來取代女真,这样,族名起源也就神圣化了。】</p> <p class="ql-block">【中路第三进就是凤凰楼。此楼建造在4米高的青砖台基上,是沈阳故宫的最高建筑。楼高22米,共三层,建成后,成为沈阳近300年的天际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凤凰楼是皇太极时期的核心工程,他常在此召见大臣商议军政要务,清代诸帝东巡时亦登楼遥祭长白山龙兴之地。】</p> <p class="ql-block">皇太极的后宫实施的是“一后四妃”的五宫制度,只有五位后妃拥有独立宫殿住所,其他的侧妃和庶妃只能住在宫外。</p> <p class="ql-block">【中路第四进就是后宫,皇太极对后宫布局是,坐北朝南的是清宁宫,这是皇后哲哲的寝宫。东侧的是关雎宫,这是宸妃海兰珠的寝宫。还有麟趾宫是贵妃寝宫、衍庆宫是淑妃寝宫。在西边角落里是永福宫,这是庄妃布木布泰,也就是后来的孝庄的住所。】</p> <p class="ql-block">【清太宗皇太极画像。】</p> <p class="ql-block">皇太极后宫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说。皇太极的后妃中,最核心的一后四妃全部来自蒙古科尔沁部,并且都姓博尔济吉特氏。从努尔哈赤开始,满蒙通婚已成为常态。努尔哈赤认为,女真族要重振当年金国灭宋朝的辉煌,必须借助蒙古骑兵的威力,而当年金国正是被蒙古铁骑所灭。现在努尔哈赤告诉后人,只有满蒙通婚才能互相联手,只有满蒙联手才能入主中原。</p> <p class="ql-block">【 清宁宫外景。】</p> <p class="ql-block">皇太极的母亲是蒙古人,皇太极的中宫皇后叫哲哲,也来自蒙古科尔沁部,住在清宁宫。这是满蒙联姻的象征。她端庄持重,却未能生下皇子,只育有女儿。皇太极对她的尊重多过爱情。</p> <p class="ql-block">【中宫皇后哲哲画像。】</p> <p class="ql-block">【清宁宫中宫皇后哲哲寝宫。】</p> <p class="ql-block">【清宁宫内景。】</p> <p class="ql-block">【清宁宫暖坑。】</p> <p class="ql-block">海兰珠是皇后哲哲的亲侄女,是孝庄的亲姐姐 。为什么一个26岁的寡妇,却成了皇太极的“白月光”?皇太极对海兰珠的一见钟情,并非是一场普通的帝王宠幸,而是一次近乎偏执的真情沦陷。这段感情在冷峻的权力结构中,显得格外撕裂和动人。</p> <p class="ql-block">【海兰珠画像。】</p> <p class="ql-block">史书记载海兰珠容色出众,但更关键的是她性格温婉、举止柔媚,不争不抢、不刚不烈,皇太极征战半生,见惯权谋之后,这种懂得示弱的女人,反而击中了他内心最柔软的部分。</p> <p class="ql-block">【关雎宫,海兰珠的寝宫。】</p> <p class="ql-block">【皇太极对海兰珠一见倾心,特将其寝宫命名为“关雎宫”,取自《诗经》中“窈窕淑女”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皇太极的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民间传说,1634年,皇太极在科尔沁草原初见守寡的海兰珠,惊为天人,回宫后念念不忘,最终纳为妃子,赐居关雎宫,封号宸妃,地位仅次于皇后。此后,皇太极天天打卡关雎宫,海兰珠终于生下皇八子。皇太极大喜过望,马上下旨大赦天下,甚至要立为太子。万万没有想到,乐极生悲,皇子八子早早夭折。</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海兰珠生下皇八子后准备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更令皇太极无法承受的是,海兰珠受丧子之痛折磨,突然病危了!消息送到前线, 此时,松锦大战激战正酣,听到海兰珠病危,皇太极连夜单骑狂奔回京,但仍未见上海兰珠最后一面,他当场哭晕。从此,患上恋爱脑的皇太极再没有缓过神来, 两年后,皇太极在清宁宫猝死。</p> <p class="ql-block">【海兰珠的儿子就在这里夭折的。】</p> <p class="ql-block">现在说说庄妃怎么进入皇太极后宫的。蒙古科尔沁部为了确保对皇太极支持,同时弥补哲哲皇后无子的潜在危机,哲哲的侄子就把13岁的妹妹布木布泰送给皇太极当妃子,希望布木布泰为皇太极生下具有科尔沁血统的子嗣。</p> <p class="ql-block">【少年布木布泰。】</p> <p class="ql-block">孝庄是海兰珠的妹妹,13岁嫁给皇太极,生下皇九子福临(顺治帝)。她聪慧隐忍,却从未得宠。</p> <p class="ql-block">【庄妃布木布泰的画像。】</p> <p class="ql-block">老丈人家送来妃子当然笑纳,皇太极封布木布泰为永福宫庄妃,但位列五宫妃嫔之末。后来庄妃亲姐姐海兰珠又嫁皇太极,于是出现姑侄三人共侍一夫的离奇婚姻。</p> <p class="ql-block">【虽然庄妃不受皇太极宠爱,但是,庄妃肚子争气,终于生下皇九子福临。在母以子贵的皇宫,庄妃走路也横着走了。】</p> <p class="ql-block">【永福宫中这个卧室是庄妃的月子中心,清朝顺治皇帝福临诞生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永福宫的暖坑。】</p> <p class="ql-block">【民间盛传,虽然庄妃嫁给皇太极,但她心目中的白月光是多尔衮。一说是,多尔衮少年时随皇太极赴科尔沁,与幼年布木布泰相识,两人一见钟情,私定终身,细节丰富,逻辑自洽。】</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说,少年多尔衮随兄赴科尔沁,途中偶遇少女布木布泰(孝庄)被狼追赶,他射杀恶狼,救下布木布泰,从此,两人暗生情愫。后来,皇太极横刀夺爱,多尔衮隐忍不发,伺机夺回所爱。】</p> <p class="ql-block">皇太极后宫中还有一件奇葩事。扎鲁特是皇太极的侧妃,她是蒙古贵族,生下两位公主,却在第二个女儿出生第11天,被皇太极强行赐婚给他人。作为皇上,把还在月子里的老婆作为礼物赐给他人,这在中外历史上绝无仅有。</p> <p class="ql-block">【海兰珠死后二年,皇太极在清宁宫突然驾崩。】</p> <p class="ql-block">【庄妃死后未与皇太极合葬,引起人们猜测,民间盛传她下嫁多尔衮以保福临皇位,故无颜合葬。】</p> <p class="ql-block">皇太极猝死,因未明确指定继承人,导致豪格(皇太极长子)与战功卓著的多尔衮(皇太极之弟)形成对峙,若多尔衮强行登基,可能引发八旗内战。据传,关键时刻,孝庄主动寻求多尔衮帮助,为避免内战,希望多尔衮拥立她六岁的儿子福临继位,多尔衮当摄政王。多尔衮也是情种,既满足了庄妃的愿望,自己又是大清的皇上皇,还能完成他征服中华帝国的梦想。后来福临下诏书,将多尔衮的皇叔摄政王身份改称为皇父摄政王,不少历史学者认为,这就是孝庄皇后下嫁多尔衮的证据。</p> <p class="ql-block">【多尔衮当上摄政王后,就在崇政殿下达了改变中国历史的命令,攻进山海关,夺取全中国。】</p> <p class="ql-block">【福临当上皇帝后,下旨多尔衮从“皇叔父摄政王”晋升为“皇父摄政王”,仪仗等同皇帝。多尔衮猝死后,福临又下诏削去多尔衮“成宗义皇帝”谥号和所有爵位。】</p> <p class="ql-block">【史料记载,多尔衮打猎坠马身亡二个月后,福临下旨,剥夺多尔衮一切封号,开除宗籍,还命人开墓鞭尸,曝尸荒野,加盖铁签,象征永世不得翻身。福临渲泄多年积怨原因很复杂,有与母后下嫁和为父复仇有关。还有一说是,福临是虔诚的佛教徒,不杀生。史书记载,入住中原后,多尔衮以大清皇帝的名义,下达剃发令,命令汉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遭到汉人的强烈反抗,多尔衮下令镇压,发生了“三屠嘉定”、“杨州十日”的等等惨案。杨州因史可法的反抗,清军破城后,连续十天,至少屠杀了80万人,尸横遍野,妇女遭到系统性的奸淫,罄竹难书!我愿意相信,福临对多尔衮掘墓鞭尸,是一个虔诚佛教徒对残忍暴君的惩罚!如是,我们要为福临点赞!至于福临是病逝,还是出家退位,留给史学家去争论吧。】</p> <p class="ql-block">西路的宫殿是乾隆皇帝四次东巡,新建的行宫,包括,文溯阁、戏台、嘉荫堂等百余间,历时38年,沈阳故宫最终格局由此定型。</p> <p class="ql-block">【这里文溯阁外境。】</p> <p class="ql-block">【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为存放刚编纂完成的《四库全书》,乾隆下令建造文溯阁,专门用于藏书,象征清廷对盛京文化地位的确认。】</p> <p class="ql-block">【这是乾隆帝东巡时建造的戏台。清朝虽定都北京,但始终视盛京为“龙兴之地”。乾隆通过扩建西路,将皇家藏书、戏曲、礼仪等功能集中于沈阳故宫,强化了“根在关外”,也借此展示自己的文治武功。】</p> <p class="ql-block">烈日下,沈阳故宫打卡完毕,走出故宫的最后一道门槛,热气还在背上翻滚,合上了一本我觉得有点温度的前清宫廷秘史。在皇权时代,凡是有损皇帝形象的事,不可能被记录在当朝正史中,许多历史真相就藏在野史里,并在民间久久地流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