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60年代的一分厂会战初期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我拍摄滨南石油人舍生忘死战井喷</p> <p class="ql-block">《光影岁月里的守望者》</p><p class="ql-block">是胜利油田滨南老年服务部路贻霞送我“美称”。</p><p class="ql-block">深夜十一点,胜滨小区的灯火渐次熄灭,我家书房的台灯却依然亮着,这是“常态”,暖黄色的光晕中,我戴着老花镜,小心翼翼地翻开那本珍藏多年的相册。皮质封面上“胜利油田滨南采油指挥部”的烫金字样已经斑驳,内页纸张泛黄发脆,可每当指尖触碰到那些微微翘起的边角,被时光尘封的记忆便如潮水般涌来,鲜活地浮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作为胜利油田“五老”专家团成员的我,亲历了滨南采油厂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从创业初期肩挑手扛的艰苦月到如今智能化生产的现代化场景,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次蝶变都深深印刻在我的生命里。望着相册中几位已故老朋友的笑脸,那些在夺油上产,并肩奋斗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不能让这些故事被时间掩埋。”这个念头促使我踏上了《滨南相册》的创作之路。</p><p class="ql-block">万事开头难。没有专业的扫描仪,我就用手机翻拍老照片,为避免反光,常常</p><p class="ql-block">要调整几十次角度;不懂视频剪辑,我就跟着网络教程一点点学,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快捷键和操作步骤。有一次为制作反映滨南人战井喷场景的视频,他反复修改了五版配乐,从激昂的进行曲到舒缓的钢琴曲,直到找到最能表达当年艰苦却充满斗志的那段旋律。“就像当年打井找油一样,不坚持哪能成功?”我总是这样给自己打气。</p><p class="ql-block">2025 年 2 月 15 日,第一条以《滨南采</p><p class="ql-block">油厂厂志》为背景的视频在他微信视频号“油田闲不住的人”上悄然发布。令我没想到的是,这条承载着岁月痕迹的视频收到了许多后台留言,这让我坚定了做《滨南相册》系列视频的决心。随着《滨南相册》143 条影像视频的陆续推出,有年轻职工私信他,说在视频里看到了英年早逝的父亲;有远在他乡的留言,感谢这些影像让他们找到了精神的根。有人在评论区写道:“看着姥爷年轻时的照片,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他总说那段日子最难忘。”现在,越来越多的滨南人参与到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有人分享父辈的故事,有人提供珍藏的老照片。两百万的浏览量、上万次点赞、数百条真挚留言,记录着人们对往昔岁月的眷恋。这些看似普通的照片,在我的努力下,化作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成为滨南区域石油人共同的情感坐标。</p><p class="ql-block">翻开《滨南相册》,从九二三厂一分厂低矮的土坯工棚,到胜利油田滨南采油指挥部热火朝天的会线场景,再到如今配备智能监控系统的现代化生产车间,每一张照片都是时光的切片,凝固着奋斗者的汗水与欢笑。在我的坚持下,这些本应沉睡在档案柜里的老照片,通过手机屏幕走进千家户,让年轻一代得以触摸父辈们的奋斗足迹。那些发黄的合影里,老一辈石油人灿烂的笑容跨越时空,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热火朝天的干劲。在这个信息快速更迭的时代,我用最朴实的方式,守护着属于滨南的集体记忆,让那些闪耀着奋斗光芒的岁月,永远不会在时光长河中褪色。而我的《滨南相册》,也将继续记录着这片土地上的事,传承着永不熄灭的石油精神。</p> <p class="ql-block">送医到井喷现场</p> <p class="ql-block">滨南石油会战初期的“主力军”大依法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