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六月的风刚掠过麦浪,“大雁号”专列又缓缓从海拉尔启程,向着吉林长白山方向颠簸而去。绿皮火车慢悠悠碾过铁轨,窗外的风景像摊开的水墨画,先是大草原的碧草如茵,渐渐化作东北平原的玉米田,吉林的青纱帐一路铺到天际,偶有白墙红顶的村落闪过,烟囱里飘出的烟圈在风里轻轻散了。</p> <p class="ql-block"> 专列驶入地处长白山西麓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换乘大巴。当地导游是个热情活泼的高个东北姑娘,举着7号蓝色的旗子在人群中很显眼,她自称“大凤”,1.78米高,说话嗓门大,豪爽直率,大家亲切地称她"女侠大凤"。</p> <p class="ql-block"> 夜幕渐渐降临,周围的群山抹上了一层黛色的浓妆。车队拐过几个弯,开进了二道白河龙顺雪山飞湖酒店的停车场。酒店被长满茂密原始森林的群山环绕,沟底小河流水潺潺,一下车顿觉进入了大氧吧,神清气爽。</p> <p class="ql-block"> 酒店屹立于群山之中,宏大的门面和木制造型彰显民族风格。一天的车马劳顿,一看见酒店端来的酸汤面、饺子,油汪汪的酸汤飘着葱花香菜,油炸辣椒鲜香扑鼻,急不可耐地一碗下肚那个酸爽舒坦劲,满足了西北人刻在骨子里的对面食的喜好。</p> <p class="ql-block"> 真没想到,雪山飞湖带来的惊喜不断,这里竟然还有一个东北大炕!坐电梯到六楼打开房门,眼前豁然一亮:满屋子一个齐腰高的大炕,雪白的床单、三床大红绸被子、老式枕头、长杆旱烟锅。房间的墙壁铺满了红底牡丹图案的墙布,墙上挂着毛主席像,旁边是印有红五角星的黄挎包、草帽,旧炕桌上放着老式电视、煤油灯、竹皮电壶、老式竹篮子等旧物件,侧面墙上挂着华丽的民族服饰、老式火车头大毡帽。同伴闻讯赶来,脱鞋上炕,不一会炕上坐满了人。</p> <p class="ql-block"> 火炕烧得极热。大家盘腿而坐,嬉笑打闹,又像回到了快乐的童年。老柳穿上大衣,戴上老毡帽,嘴里吸着长杆旱烟锅,往被子上一躺,活像个老财主,有人说像土匪头子座山雕。于是,搞笑的拍照一幕接着一幕:地主老财叼着长杆旱烟锅,大房姨太太点烟,二房递茶,三房捶背,四房揉肩,连单身来的老黄、老潘都被吸引,跃跃欲试,最后终于过了把被众姨太伺候的瘾。“您二老就不怕回去嫂夫人拧耳朵?”“哈哈,先享受美了再说!”</p> <p class="ql-block"> 女士们坐在热炕上纳鞋底、做针线活喜笑颜开,老男人们抽烟、喝茶聊天、喝酒猜拳不亦乐乎。火炕在身下暖融融地焐着,老姐妹们聊着年轻时的光景,窗外的虫鸣和屋里的笑闹缠在一起,恍惚间竟分不清是梦是醒。</p> <p class="ql-block"> 翌日,早早起来拍晨景。清晨的雪山飞湖宾馆笼罩在薄纱般的晨雾之中,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山间晨雾与晨光交织,碧水与远山被染上金辉,鸟儿鸣唱,人们说笑着陆续出来。“女侠”口中的二道白河的美人松果然名不虚传,树干笔直,修长而挺拔,树冠如伞,确似一个个临水梳妆的少女,在长白山的怀抱里展现着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早餐后,大巴车队载着银发一族奔赴长白山天池景区。巍峨的长白山愈来愈近,换乘环保车后攀援而上,进入景区椭圆形的拱门,千人的银发游客鱼贯而入,这场面可难得一见。“女侠”说天池气温低,需要租羽绒服,但大家都有准备,天气又晴好,只有少部分人花30元租了羽绒服。</p> <p class="ql-block"> 长白山是中国满族的发祥地和圣山,清朝时视之为神山,历史上全境属于中国领土,上世纪六十年代,为彰显中朝鲜血凝成的友谊,中国政府划割给朝鲜一部分,现为中朝两国界山。长白山天池是火山喷发自然形成的中国最大的火山口湖,也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三江之源,海拔2189米。邓公曾与1983年携家人游览长白山天池并题词。</p> <p class="ql-block"> 转乘景区倒站车盘桓上山时,林木渐渐矮下去,先是阔叶树的浓绿,接着是针叶林的墨青,再往上,便是贴地而生的高山苔原,开着星星点点的紫色小花,欧亚大陆从温带到极地四个垂直景观带从眼前一晃而过。上山的道路宽敞但弯道多,司机小哥车子开得飞快,几十辆小车在之子形山路上逶迤行进,陆续到达山顶停车平台。</p> <p class="ql-block"> “<b>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b>”仰望长白山峰顶,蓝天白云下,游客若长龙阵挤满山头,举着相机争相拍摄天池景色。工作人员挥动旗子指挥蜂拥而上的游客:“右边上,左边下”。我们随游客沿着带铁链扶手的山路拾级而上,身旁是一个火山喷发岩浆残留的棕褐色的大坑,里面覆盖着皑皑白雪,上下山峰蠕动的游客群形成了一个偌大的椭圆圈。</p> <p class="ql-block"> 我们终于登上了长白山天池峰顶!举目望去,天池藏在群峰环抱里,六月的长白山巅,仍囚禁在严冬的余威里,湖边山峰裹着白雪,湖边缘像铺了层厚厚的白玉,冰层在阳光下悄然融化,冰面消融的碎块,如洒落的珍珠漂浮水面,与融化的蓝盈盈的湖水交织在一起,格外迷人。风掠过的时候,雪粒儿簌簌地落,倒比盛夏的波光多了几分清冷的静美。风从朝鲜那侧翻山过来,裹着碎雪碴子,把苔原带最后几丛牛皮杜鹃刮得匍匐在地。</p> <p class="ql-block"> 据“女侠”介绍,天池一般在六月开始解冻,七八月份湖光山色,是一年中最美的时光。虽未目睹到碧波荡漾的天池略有遗憾,但眼前的景色,融合了初夏天池的消融和余冬的静美,却别有一番风味。老伙计们都举着手机拍照,风是凉的,但心里头热乎,毕竟不是谁都能撞见这样的好天气和天池这副素净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下山时站在“聚拢温泉”景点仰望“长白飞瀑”,最奇的是它没了丰水期的奔腾咆哮,反倒像被冻住的银练悬在崖边。水流似乎在半空中凝住了脚步,冰棱层层叠叠地挂着,阳光照过来,折射出细碎的光,倒比平日里多了几分倔强劲儿。</p> <p class="ql-block"> 回程路上的满族民宿村,藏在白桦林深处。木刻楞的房子涂着红漆,院子里竖着索罗杆,挂满了红布条。有游客扮作土匪,粗声大气地吆喝。有人拉着老李去当"压寨老爷",坐在仿制的虎皮椅上,他老伴在一旁笑弯了腰,手机拍个不停,有好友调侃:“你若不去当压寨夫人,我就去!”众人笑声不断。</p> <p class="ql-block"> 坐马车游览民俗村,赶车师傅长鞭一挥,马儿四蹄“蹬蹬蹬”,有节奏的马蹄声合着村子里飘起的袅袅炊烟,一幅儿时的乡村画面展现在在眼前。漫步在白桦林里,树干笔直地冲向天空,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脚踩在落叶上沙沙作响,偶有狍子的身影在林间一闪而过,快得像个童话。人参养殖基地里的野山参长得茂盛,村里的雕像群里,努尔哈赤的石像目光如炬,旁边的阿骨打像身披铠甲,风吹过石像的衣角,仿佛能听见千年前的号角。。</p> <p class="ql-block"> 最热闹的是满族传统婚礼。新郎身着满族礼服,新娘盖着红盖头,萨满法师摇着铜铃唱着祝词,围观的人笑着起哄,把花生和红枣往新人身上抛。几位看客也被拉上去喝喜酒,米酒甜得发腻。穿旗袍的满族姑娘跳萨满舞,坐在下面的老人们合着节拍鼓掌,眼里的光却亮得很。</p> <p class="ql-block"> 离别的那天,高个子女导游站在车下,给每个人手里塞了颗人参。“这是长白山的心意。”她笑起来眼睛弯成月牙,“回去泡在酒里,想着咱这趟缘分。”人参带着泥土的湿气,须根缠缠绕绕,像极了这一路的牵绊。</p> <p class="ql-block"> 火车开动时,长白山的轮廓渐渐远了,可火炕的暖意、天池冰雪融化时晶莹剔透中泛着的蓝光、悬在崖边的飞瀑白练、白桦林的沙沙声,还有那颗带着土腥气的人参,都在记忆里扎了根。或许旅行的意义,便是把这些散落在路上的时光碎片,串成挂在岁月里的项链,偶尔摩挲,便有香气从往事里漫出来,久久不散。</p> <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于华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