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西双版纳印象

同年郭

<p class="ql-block">2010年夏季,第一次利用年休假到妹夫创办的“云香嫂”腐乳生产地(云南牟定兴华食品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避暑旅游后,和妹夫一起在云南打拼的两位浙商,自驾数百公里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参观考察。当时的旅游业在政策推动和资源开发的双重助力下,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据了解该州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853.14万人次,同比增长16.5%。其中国内游客795.61万人次(占比93.3%),海外游客21.67万人次(同比增长42.8%),口岸入境一日游游客35.8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0.33亿元,同比增长28.8%。国内旅游收入74.47亿元,旅游外汇收入8617万美元(同比增长38.7%)旅游业对经济拉动作用显著。据当年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数据,旅游业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其他行业增收4.3元,凸显其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潜力。主要景区中国科学院热带植物园(5A级):门票80元,以热带植物研究和雨林景观为核心吸引力。原始森林公园(4A级):门票45元,主打“森林、野生动物、民族风情”三大主题。傣族园(4A级):门票45元,以傣族文化和泼水节体验为特色。野象谷、曼听公园等景区通过提升改造,逐步向5A级标准靠拢。2010年西双版纳提出从观光型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复合型转变,重点打造“热带雨林、避寒胜地、傣族风情”品牌,吸引北方避寒游客和东南亚寻根游客。2010年9月,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西双版纳召开,明确将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提出到2015年旅游收入翻番目标。州政府出台《旅游强州战略行动方案(2011—2015)》,强化资金投入(州级财政累计安排超5000万元)和项目审批改革。交通与配套升级,昆曼国际通道通车、机场改扩建完成,国内外直飞航线增至9条,提升可进入性。星级酒店达29家(四星级以上14家),告庄西双景等城市综合体启动建设,完善高端住宿需求。农业与生态资源,橡胶种植面积406.96万亩,干胶产量25.53万吨;茶园73.11万亩,为茶文化旅游提供基础。依托泼水节、傣族织锦、贝叶文化等非遗资源(全州203项非遗项目),推出《勐巴拉娜西》等文旅演艺产品,增强体验性。2010年,西双版纳旅游业在政策红利释放、交通升级和产品多元化推动下,实现了游客量与收入的双增长,为“十二五”期间跨越式发展(如2015年游客量达2001.4万人次)奠定了坚实基础。其发展模式凸显了资源型目的地向综合服务型目的地转型的早期特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