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教育行走最开始有少年营,可能就是因为很多来参加教育行走的老师们,暑假正是带娃的时刻。如果学习就不能带娃,如果带娃就不能学习,这仿佛成了一个矛盾。但是聪明的文质研究院和教育行走,能把这个不可能的矛盾变成和谐的统一,于是少年营应运而生,而且日渐庞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来到第十届教育行走的时候,就被五颜六色的娃娃们的营服所吸引。这不就是彩虹的颜色吗?这不就是天地间应该有的童年的色彩吗?很光荣的是,小霞老师给我发了一段语音,让我给少年营的孩子排一个节目——把五六个班的孩子串成一首串烧,在24号的晚会上演出。从这一刻起,我就跟少年营的节目组结下了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很奇怪,从头到尾,我们几乎没见过太多面,但大家相互配合得如此默契,真的完成了一场线上的无缝对接。首先是青青老师,跟我把课表安排得清清楚楚。虽然是第一次接触,但她说话的方式宛如多年合作的老朋友,一二三四五六,有节有度又有序,安排得井然有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然后是霞辉老师主动加了我的微信。以前别人加我微信,我心里还有些障碍,会纠结加不加,有不少内心戏。但现在,我毫不犹豫地通过了好友请求,还标注上标签“教育行走”。无论第几届,这都是一张名片,一种温暖的象征,代表着做事通畅的一群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霞辉老师在网上跟我聊节目需要什么歌,最终定下了几首。我每提出一个建议,霞辉老师都会说:“嗯,好,你就去办吧。”他也会给我提一些要求和想法,我觉得可行,这个事情就能办。于是我们开始了节目的排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些少年营的班级,能接触到中国最好、最有爱心、最具激情的老师来授课,真的是非常荣幸的事情。我能陪伴他们,看着他们成长,也觉得无比荣幸。</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排这个节目,我只有一节课的时间,45分钟就要排好一个节目,还要把音乐、图像串场。我和小慧老师总是错开,不是我在这里她在那里,就是她在那里我在这里,我们都在相互奔波,但彼此心里都懂。终于有一刻,我们在302碰面了,简单画了几个图,就把事情敲定了。特别是星光营的大孩子以什么方式呈现,我们几乎一拍即合:让他们奔跑,让他们跑起来,热力四射起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交谈过程中,我突然觉得通畅是多么珍贵且令人愉悦的事。你跟他说一件事,他懂并且欣赏;他跟你说一个想法,正好说到你心坎上,或是带你进入一个崭新的领域,这种思想的契合,或许能用“知己”来形容?这可能就是优秀的代表吧,同频共振,无需纠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时间越来越近,节目还处于零散的状态。小慧老师告诉我:“你现在别把视频给我了,我在搞节目单没时间,我还有两个娃。”哇,他还带着两个娃,我真不知道他是怎么运转过来的。还有一次,我跟他汇报情况,他说:“你等一下,我还在门口拿快递,我两个娃的主食到了。”我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分身乏术,管这么多事的。总而言之,我很佩服他,仿佛十个手指头能同时工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所以有时候我也反思,当我们做了很多事感到疲劳、疲倦,或者有点沾沾自喜的时候,想一想,总有人比你更累,事情比你更多,却能更乐观地对待——就是简单去做,定好目标,踏实地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到了晚上,我终于把几个节目串好,视频也穿插在一起,却因为版本和各种问题,只能马马虎虎交了一版。小慧老师告诉我:“我们今晚已经彩排了,所有学生都在台上,300个孩子都在台上。但你那个视频有地方没声音。”他竟有这样的大手笔,能指挥千军万马把300多个孩子请上舞台,这一下真把我整不会了。我都想不明白300多个学生怎么能全站在台上,可他做到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听了他的话,我在网上迅速留言:“好的,马上。”那一刻,除了这四个字,我想不出其他话来回应这份高效、这份激情,以及心底的佩服。于是我连夜重新下载视频,把没声音的部分补全,再搜集更多素材,力求做到最完美。可做完才发现,视频像素太大,没地方传输。幸亏有摄影师吴林肯的电脑和他的U盘帮了大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趁着节目间隙,在后台大家争着用电脑装课件的空当,终于把少年营的两个节目放进了24号晚会的文件夹,还备份了一份在25号上午的文件夹里。之后轻轻给小慧老师发去短信:“视频已装好。”没有多余的话,更没有一丝不信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到了晚上,等我忙完自己的事冲到台前时,300个孩子如彩虹般铺开,每个班一条线,端端正正坐在台上,像一座层林尽染的小小山峰——那是人,是“山高人为峰”的“峰”,也是由孩子们组成的、承载未来希望的“人峰”。视频稳稳地、活泼地呈现在大家面前,孩子们跟着从未彩排过的音乐欢歌、跳跃、尽情表现,全场都热烈起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表演完的那一刻,我心里涌起一阵感动:你永远不知道前方有什么,但总会有一双手(认识的或不认识的)在承接你。一个片刻接着一个片刻,一个阶段连着一个阶段,你做的事总有人接过去,你递出的东西总有人稳稳接住,又总有一双无形的手,把新的力量传到你手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份无形的信任,超越语言、超越见面、超越寒暄,也超越一纸一纸的计划。计划藏在我们心里,在你我他共同的描绘中慢慢成形。我想,这只有心怀默契的人才能做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所以,这个节目是我们对少年营的一份奉献,却在另一种意义上,更成全了我们自己——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无限可能,让我们明白人生除了坎坷,更多的是通畅、通达与默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