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23日上午我和姐姐顺利地完成了今日上海之旅的第一个目标:探索外滩20号到33号。中午12点我们离开外滩33号走向外白渡桥。我们准备参观第二个内容的景点:外白渡桥、浦江饭店、上海大厦、四行仓库。</p><p class="ql-block"> 外白渡桥位于上海市区苏州河汇入黄浦江口附近,是连接黄浦区与虹口区的过河通道。它是中国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的桥梁,也是当今中国唯一留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式桥。</p> <p class="ql-block"> 在外白渡桥的南端眺望了桥北的古老建筑后我们准备穿过人行横道从东侧过桥。</p> <p class="ql-block"> 走上如今的车人同行,雄伟与精致并存的外白渡桥,内心五味杂存,从当年英国人修造国人得付费过桥到如今2008年我们自己修旧如旧建造起的这座桥梁,经历了多少的磨难和艰辛呀!</p> <p class="ql-block"> 第一代外白渡桥是1856年建成的木桥,名为“威尔斯桥”,由英商韦尔斯等投资建造,桥长137.25米,宽7.015米,中间设活动桥面。</p> <p class="ql-block"> 第二代木桥是1873年,在残破的“威尔斯桥”东侧建成一座木桥,被命名为“花园桥”,也被称为“外摆渡桥”,后因民间口误及过桥免费,逐渐演变成“外白渡桥”。</p> <p class="ql-block"> 第三代钢桥是1906年开始建造,1907年竣工,1908年1月正式通行。所有钢材料皆从英国进口,由英国工程技术人员完成设计和架构。</p> <p class="ql-block"> 这座桥的结构采用下承式简支铆接钢桁架结构,两孔跨径各52.12米,梁底标高5.75米,既满足了当时的交通需求,又能适应苏州河的通航要求。</p> <p class="ql-block"> 工艺技术运用铆接工艺连接各部件,使桥身紧密稳固。钢材全部从英国进口,保证了材料的质量和耐久性。</p> <p class="ql-block"> 外白渡桥见证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例如</p><p class="ql-block">1915年上海镇守使郑汝成被刺案、淞沪会战期间大量难民从闸北潮水般向南通过外白渡桥的情景以及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从外白渡桥进城等。</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外白渡桥出现在众多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如《子夜》《情深深雨濛濛》等,成为了上海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 目前外白渡桥为双向三车道,2020年启用可变车道,以优化交通流量。</p> <p class="ql-block"> 1994年2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将外白渡桥列为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之一。2008年,外白渡桥进行了百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整修,遵循“修旧如旧”原则,使其历史风貌得以恢复。历经百年风雨的外白渡桥,在2008年3月因超期服役而正式封闭交通。同年4月,除桥墩外,该桥的其他部分被精心拆解并送至上海船厂进行全面大修。在修缮过程中,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受损部件被一一替换,剥落的油漆被彻底除锈,并涂上与原色彩无偏差的防水油漆。这使得外白渡桥即便在现代也依然吸引着无数游客,成为观景台和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为契合修旧如旧原则,外白渡桥最早曾用木板铺设,后来因木头易腐烂而难见木板踪迹。2008年大修时,为恢复1907年的原生态,依据“修旧如旧”原则,决定重新铺上木板,而龙脑香木是较为理想的选材。</p> <p class="ql-block"> 现在外白渡桥两侧的桥面步行道选用的是龙脑香木,这种木材颜色类似淡牛皮纸色,具有较高的耐磨性,不容易变形,能够承受长期的行人踩踏。</p> <p class="ql-block"> 桥面步行道特制防滑凹槽为方便公众雨天步行,工人在龙脑香木板上特制了防滑凹槽,既美观又实用,增加了行人行走的安全性。</p> <p class="ql-block"> 精确铺设安装,外白渡桥两侧人行道各长</p><p class="ql-block">105米,宽3.6米,总计210米的铺设工程需要精工细作,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铺设,确保木板之间衔接紧密、平整。</p> <p class="ql-block"> 木板的铺设恢复了外白渡桥的历史风貌,让人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这座桥在百年前的样子,承载着上海的历史变迁和几代人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外白渡桥的木板是其文化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上海从开埠到现代的发展历程,也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p> <p class="ql-block"> 走过外白渡桥东侧的步行道正对面的就是浦江饭店。</p> <p class="ql-block"> 上海浦江饭店原名礼查饭店,Astor House Hotel 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百年老饭店,坐落于上海外滩核心区域(虹口区黄浦路15号),毗邻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隔江与陆家嘴现代建筑群相望,历史与现代交融。饭店是19世纪中叶建造的英式建筑,曾是上海最早的西式旅馆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木质旋转楼梯、彩色玻璃穹顶都特别有复古感。</p> <p class="ql-block"> 1846年由英国商人礼查(Richard)兴建,最初为西式旅馆,后几经扩建,成为上海乃至中国最早的西商饭店之一。</p> <p class="ql-block"> 大堂的彩色玻璃穹顶、复古水晶吊灯、木质旋转楼梯及走廊的老照片长廊,充满19世纪欧洲风情。</p> <p class="ql-block"> 中国第一盏电灯、第一部电话、最早的交谊舞会、最早的马戏团演出等西方新鲜事物均在此亮相,被誉为“远东第一饭店”。部分房间及餐厅可俯瞰黄浦江与外白渡桥,夜景尤为迷人。20世纪初为上海顶级社交场所,设酒吧、舞厅、弹子房等,是外侨与上流社会的活动中心。</p> <p class="ql-block"> 曾接待过爱因斯坦、卓别林、罗素等国际名人;1922年,爱因斯坦在此得知自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也是周恩来等革命家早期活动的场所之一。</p> <p class="ql-block">饭店朝苏州河的外墙上有"周恩来避难地"的标牌。</p> <p class="ql-block"> 大楼是新古典主义与维多利亚风格结合,部分区域保留哥特式尖顶和拱窗。1990年代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中国现代证券的发源地之一,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就在浦江饭店孔雀厅正式开业,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声钟响”就从这里开始。</p> <p class="ql-block"> 2018年后,浦江饭店停止酒店运营,建筑划归中国证券博物馆(中国大陆首家证券期货行业主题博物馆),展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 馆内有模拟炒股的设备,能体验一把“老股民”的操作,还有展示股市发展历程的时间轴,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迁特别清晰。</p> <p class="ql-block"> 浦江饭店3楼的孔雀厅保留了上交所初代交易大厅的原貌,红色地毯、老式交易柜台、电子显示屏上还模拟着当年的股票行情,能直观感受到早期股市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中国最早的股票(比如19世纪的轮船招商局股票)、不同时期的股民磁卡、早期的交易单据,还有“老八股”(上海最早上市的8只股票)的实物股票样本,像飞乐音响的股票就很有代表性。</p> <p class="ql-block"> 站在这幢百年老建筑里看着这一幕幕现代金融的实物图片历史结合在一起,有种很奇妙的碰撞感,尤其是站在孔雀厅里,想象当年这里人声鼎沸的交易场景,还挺有意思的。</p> <p class="ql-block"> 浦江饭店见证了上海从开埠到国际化大都市的百年变迁,是近代中西文化碰撞的缩影。如今作为博物馆,既保留了建筑的历史风貌,又赋予了新的文化教育功能。</p> <p class="ql-block"> 参观好浦江饭店我们就来到了对面的上海大厦。上海大厦(原百老汇大厦)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北苏州路20号,大厦糅合了早期现代派高层建筑与装饰艺术派风格,八字式结构,立面为中高两低跌落式构图,自11层起往上逐层收进,顶部沿口有连续几何形装饰图案,轮廓线条丰富。全楼以泰山砖贴面,底层外墙以暗色花岗石装饰,色调和谐统一。</p> <p class="ql-block"> 上海大厦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布局整体为X形,使四翼的房间均可获得较好的朝向与采光,共22层,其中地上21层,地下1层,高77米的百老汇大厦当年是整个外滩最高的大楼。</p> <p class="ql-block"> 上海大厦1930年夏季动工兴建,1934年竣工,由英商业广地产公司投资,英国建筑设计师弗雷泽设计,新仁记等六家营造厂承建,原名百老汇大厦,初期作为公寓使用,由业广地产公司经营租赁业务。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后,大厦被日军占用,后由日资恒产株式会社经营,光复后由国民政府接管,改为励志社第七招待所。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5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该大厦,1951年5月1日,更名为上海大厦,上世纪80年代成为对外开放的宾馆,后发展为五星级豪华酒店。</p> <p class="ql-block"> 上海大厦见证了上海的历史变迁,包括东方华尔街的没落与繁华,是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见证者。上海大厦曾经接待过上百位各国元首或政府首脑及随行代表团,如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曾下榻这里,1973年周恩来总理接待法国前总统蓬皮杜时曾登上大楼的观光平台,这也是周总理最后一次陪同外国客人来到这里,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及夫人等曾来过这里,大厦在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上海大厦作为五星级涉外酒店,拥有248间客房,2009年完成新一轮内部装修,整体硬件设施得到提升。餐饮,以淮扬菜为主,同时还拥有多家餐厅、酒吧、宴会厅,可满足不同客人的需求。大厦的娱乐休闲,设有健身中心、棋牌室、桑拿、桌球室、交谊舞厅、卡拉OK厅、乒乓球室等康体娱乐设施。会议设施,拥有可容纳100人的会议室,能够举办各类商务会议和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上海大厦内保存着三件“镇店之宝”,即大堂东侧1932年从德国原装进口的钢琴、英式酒吧内1934年英国制造的老式斯诺克台球桌、自</p><p class="ql-block">1934年大楼竣工起运行至今的“文物级”老式手摇OTIS电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我们参观好浦江饭店底楼的中国证卷博物馆已经1点40分了,肚子饿了,我们穿过百老汇街道,上海大厦的东门口是一家名为一卷屋的寿司店,我们俩点了两份寿司(每份48元),就着大麦茶吃得饱饱的。</p> <p class="ql-block"> 上海大厦朝向苏州河的大门西侧有一家玉石展厅,里面展示着好几件玉石雕刻制品,柜台中有出售的玉石饰品,姐姐买了一条很漂亮的和田玉手链。</p> <p class="ql-block"> 我们参观了上海大厦的富丽堂𤾗的大厅后准备步行至四行仓库。我至今还记忆犹新的是,记得7月17日那天我带着小外孙冒雨参观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一路走到外白渡桥我站在外白渡桥上望向上海大厦的西边,看到不远处大概只隔三四幢高楼的地方就是四行仓库,我清楚地看到了朝苏州河的外墙上全是千疮百孔的弹孔……当时心里就想,下次来一定要去看看当年的抗日英烈们。今天的主要任务探索外滩20号到33号已经完成,浦江饭店和上海大厦也已打卡完毕,我就建议我姐步行去四行仓库,还信誓旦旦地对我姐说,很近的。然后我们走啊走,经过了中国邮政博物馆,又走了半个多小时了,还没有看到四行仓库,就问了上海本地人,才知道还有10多分钟的路程呢,走了40多分钟终于到了四行仓库,然和我印象中的完全不是一回事,难道说?应该确实那只是我的梦境而已。幸运的是四行仓库的确是在上海大厦一直往西走的苏州河北岸边,但不是隔三四幢大楼而是隔三四十分钟的路程。</p> <p class="ql-block"> 我们步行不远就路过了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北苏州路250号的上海邮政博物馆,设在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内,是中国第一家省级邮政行业博物馆。大楼建于1924年,由英国建筑师设计,为欧洲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外形呈“U”字型,地下一层,地面四层。正门有十九根贯通三层的科林斯立柱,上方建有钟楼和塔楼,钟楼正面镶嵌着直径为3米的罗马数字大钟,极具特色。上海邮政博物馆开放时间:周三、周四、周六、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场),国定假日另行公告。周三、周四(工作日)开放二楼展厅;周六、周日(节假日)开放二楼展厅和一楼中庭。周三、周四、周六参观请走北苏州路250号,周日参观请走天潼路395号。免门票。我们今天的参观内容里没有包含上海邮政博物馆,我们就观望了这幢豪华大楼的外表,沿着他长长的外墙朝目的地四行仓库前行,下次一定要来好好参观。</p> <p class="ql-block"> 我们顶着太阳走呀走,好在今天有微风吹拂,总算看到了四行仓库。四行仓库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光复路1-21号,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西北角。从外白渡桥步行过去,虽然路途不近,但一路沿着苏州河走,能感受到浓浓的老上海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大陆银行、金城银行、盐业银行、中南银行共同合组的“北四行”为满足四行储蓄会存放货物的需求而建造。</p> <p class="ql-block"> 四行仓库建筑占地0.3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采用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原建筑为5层,后加建至6层,结构体系为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体系,外墙面设高窗,布局合理,空间容量大。</p> <p class="ql-block"> 仓库时期于1933年1月5日开始营业,主要用于堆放抵押品和其他货物。</p> <p class="ql-block"> 抗战时期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四行仓库被用作防御堡垒,“八百壮士”在这里打响了“四行仓库保卫战”,与日军激战四天四夜,毙伤日军200余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p> <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后,经大规模修补继续作为仓库和办公楼使用;1949年后交付给上海市商业储运公司做仓储使用;1976年因商业发展需要加建了一层;1995年“上海四行仓库八百壮士英勇抗日事迹陈列室”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 2014年起,上海市、区两级财政投入资金对四行仓库进行修缮改造;2015年8月13日,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落成开馆。</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到四行仓库时快下午3点了,前来参观瞻仰的人们还络绎不绝,有来团建的、党建的,更多的是学生趁暑假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也有不少象我们姐妹俩一样的家庭人员。进入四行仓库的人都怀着崇敬之情默默的边仰望边前行。</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位于四行仓库西侧一至三层,总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分为“血鏖淞沪”“坚守四行”“孤军抗争”“不朽丰碑”等六个部分,通过大量的历史照片、报纸、史料、实物等,全方位展现了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历史细节。</p> <p class="ql-block"> 馆里那些“八百壮士”的家书看到那句“舍生取义,儿所愿也”,真的特别戳人泪目。站在这些年轻壮士的遗书前百感交集,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们浴血奋战,用年轻的身体筑起了一道牢不可破的屏障。现在过着幸福生活的我们岂能忘记先烈们的奋勇拼杀。</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仓库的西墙上保留的8个炮弹孔和430个枪弹孔,是战斗惨烈程度的真实见证,极具视觉冲击力;馆内的大型艺术展项“遗书明志”,展示了“八百壮士”在战斗最危急时刻给家人留下的遗书家信,令人动容。</p> <p class="ql-block"> 尤其是走到四行仓库西墙下,看着那些真实的满目苍夷的弹孔,瞬间就被拉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服装统一的党建团队在四行仓库外墙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下午4点多了,我们回程火车是松江18:22发车的K 1127次列车从7月开始海宁到上海南站的火车锐减,大多数是到松江站的了,我们只能匆匆结束参观,在朋友的指点下步行到曲阜路地铁站乘12号线到嘉善路换9号线到松江火车站。19:23到达海宁站侄女婿带侄女开车接送我们回家。上海一日游圆满结束。</p><p class="ql-block"> 真珍整理编写完成于2025年7月2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