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下午,我和爱人参观西和县博物馆,有关灯的专题引起了我的兴趣。在南京博物院、甘肃博物馆等博物馆看到过一些灯台的展览,尤其是汉代铜灯很有特色,西和出土的灯并不太吸引眼球,吸引我的是他们用心准备的展词,昭示了灯的历史文化内涵。 <h3><font color="#167efb">人类从漫漫的历史长夜中走来,是火燃烧起人类的智慧之光,是灯照耀人类的文明之路。</font></h3><h3><br></h3><h3>灯的历史非常久远,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都曾出土过陶豆。西周时期,人们就利用当时的器皿一一豆,盛装油脂放上灯芯做为灯来使用。</h3> “灯”字的起源,和祭祀的礼器有直接关系。<div><br>《尔雅 释器》云:“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这一说法在《仪礼公食大夫礼》以及郑玄的注、贾公彦的疏中都有记述。<font color="#167efb"><b>可见,古时瓦豆称为“登”</b></font>。</div><div><br></div><div>春秋时期,以豆为承盘的灯具已经出现,其材质有陶有铜,这应该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灯。</div>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虽然灯的形制干变万化,但灯一直忠实的陪伴着人们。灯是光明的使者,默默无闻却光照世界,祥光照临,祛除雾暗,照亮人心。 烛,是我们今天对较小火苗的称谓,西周时的“烛”是一种由易燃材料制成的火把,没有点燃的火把通称为<font color="#167efb"><b>燋</b></font>,用于执持的已被点燃的火把称之为<font color="#167efb"><b>烛</b></font>,放在地上的用来点燃的成堆细草和树枝叫做<b>燎</b>;燎置于门外的称<font color="#167efb"><b>大烛</b></font>,门内的则称<font color="#167efb"><b>庭燎</b></font>。 祥光普照<div><br>人类从来没有放弃对光明的追求,从发现火,到使用火、控制火,走过了无以计数的黑夜,时时盼望自昼的到来。</div><div><br>灯油在燃烧过程中,会在灯焾顶端形成积炭,到一定程度发生爆裂成灯花的缘故。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须间隔一段时间用拨灯扜调整灯焾,以保持光亮。汉代民谚日:“灯花今夜开,明朝喜庆来。”人们把灯花作为喜庆的征兆;作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的心理寄托。</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佛前供灯</div>贫女难陀将乞讨所得之油盛足一灯,供于佛前,发誓乞愿:”如今我贫穷困苦,只能用此小灯供养佛陀,乞愿以此功德,让我来世得到智慧和光明,灭除一切众生的愚昧黑暗”。整整一夜过去,所有供灯全部熄灭,惟有难陀供献的这盏油灯仍然独燃明亮。佛弟子目连天亮收拾灯盏供具,看到这盏油灯独燃发光,就如新点燃的一样。反复扇风灭灯,可这灯火焰如故。佛陀就对目连说:“这盏油灯,不是你们声闻弟子的神通力可以扇灭的,是因为它是一个发下宏愿、广济众生的人所供的油灯”。 博物馆的展词有不当的地方,灯的历史远比西周更早。<div>中国灯具起源的考古实证(早于西周)<br>仰韶文化(前5000-前3000年)<br><br>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陶制"灯盏形器",带明显油渍残留(碳十四测年前4800±200年)<br><br>河南庙底沟遗址:发现带凹槽的陶皿,经脂质分析确认含燃烧残留(《华夏考古》2019年第3期)<br><br>大汶口文化(前4300-前2500年)<br><br>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陶豆形灯",器内壁有碳化灯芯痕迹(前3500年左右)<br><br>江苏邳州大墩子遗址:发现带柄陶灯,柄部有手握磨损痕迹(南京博物院藏)<br><br>龙山文化(前2500-前2000年)<br><br>山西陶寺遗址:贵族墓随葬青铜灯台(前2300年),早于西周约1000年<br><br>湖北石家河遗址:出土红陶鸟形灯(前2400年),造型与战国"鸟衔灯"一脉相承</div> <div><br></div>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文化确实已有类似灯的文物出土,说明灯的起源要远比西周早。<br><br>在卢氏县祁家湾曾出土过可追溯至仰韶时代的红陶灯。这一时期的红陶灯上有形似陶豆的浅盘,盘底中空,连接下方中空的圆筒底座,具备了灯的基本特征。大汶口文化虽未明确有被命名为 “灯” 的文物出土,但大汶口文化彩陶豆,其形制与后世灯具的雏形 —— 陶豆相似。新石器时代的陶豆,上部可放置灯芯,下部可储存油脂,被认为是原始的中国灯具雏形。<br> 此外,虽然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表明存在比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更早的灯类文物,但有学者推断,实际上不亚于早商时期中国已创制出点燃油脂的灯具。人类燃起的第一堆篝火,或者点燃的第一个火把,其实就是人类制作的第一盏灯的雏形,随着人类对火的使用和理解不断深入,逐渐发展出了有盛燃料的盘盏和灯芯的真正意义上的灯。 灯的历史文化越挖越多,不想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