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国农业碳排放量为8.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7%-8%。如果加上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用能,农业农村碳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7%左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开发农业碳汇项目是通过改善农业管理、改变土地利用方式、育种技术创新、植树造林等途径,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农业碳汇项目如何开发,应该采用哪些方法学?下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详细解答,此外我汇总了5份农业碳汇项目开发方法学,可一同下载使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农田土壤碳汇是通过保护性耕作措施,扩大水田种植面积、增加秸秆还田和有机肥的施用、采用轮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等,使土壤有机碳库产生显著差别,让农田土壤由碳源转化为碳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农田土壤碳汇项目基于土壤固碳减排的功能,由排碳方对提供该种碳汇服务的固碳方付费,以抵消自己在环境中的排碳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研究表明,我国的农田土壤具有明显的固碳减排潜力。在耕种、施肥、灌溉等农田土壤管理活动影响下,农业土壤碳库的质和量会迅速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整个大气环境中的温室气体总量。</p> <p class="ql-block"> 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为8.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7%-8%。如果加上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用能,农业农村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7%左右。农业农村温室气体排放体量大、分量重,如何开发农业农村碳汇资产、推动农业“双碳”目标是亟待研究探索的课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01/</b></p><p class="ql-block"><b> 农业碳汇方法学有哪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目前,国家已备案的方法学清单中,与农业直接相关的方法学只有5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CMS-083-V01保护性耕作减排增汇项目方法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CMS-017-V01在水稻栽培中通过调整供水管理实践来实现减少甲烷的排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CMS-081-V01反刍动物减排项目方法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CMS-082-V01畜禽粪便堆肥管理减排项目方法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CMS-026-V01家庭或小农场农业活动甲烷回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未来农业领域将有更多减排技术被开发出来,服务于农业碳交易的规范标准和方法学也将不断完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02/</b></p><p class="ql-block"><b> 农业碳汇项目开发流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项目开发一般包括三个阶段九个步骤,如下图所示:</p> <p class="ql-block"> 根据《暂行办法》和项目实际操作情况,项目开发的时间周期如下:</p> <p class="ql-block"><b> 03/</b></p><p class="ql-block"><b> 农业碳汇如何交易?</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农业尚未纳入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但农业减排项目可以参加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碳交易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将农业碳汇转化为可交易碳资产,通过碳交易手段变现碳资产价值。</b>发展农业碳汇是实现农业领域生态产品价值有效途径,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价值转化。农业碳汇交易不仅利于农民增收,还能促进传统农业向绿色低碳农业转型,更能促进落后地区碳扶贫等模式的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全国碳交易市场于2021年6月25日正式启动。CCER市场重启在即,农业自愿减排碳交易市场也将活跃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5日,福建厦门市完成首单农业碳汇交易,并在厦门产权交易中心成立了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这是对农产品固碳的生态价值进行量化、交易、变现的做法,既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指出了“破题之道”,也为农民增收注入了“源头活水”,成为撬动绿色经济的新支点。2022年8月17日,农业碳汇保险在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试点落地,为当地特色农业产业提供300万元碳汇损失风险保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11月全国碳排放配额的成交价格达到58元/吨,纵观国家碳交易市场,欧盟的碳价已超过90欧元每吨,换算成人民币约为630元每吨,约为国内碳价的10倍之高。<b>即使按照当前国内的碳价,农业通过减排、固碳的技术路径增加的碳汇交易市场规模也将超过百亿元。</b></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lKplpE1NG2E-jN0wf1g2w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