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井冈山那片红色圣地上,朱毛会师雕像宛如一座不朽的丰碑,庄严而又肃穆。雕像中毛泽东与朱德的双手,紧紧地,有力地握在一起,彰显出两位伟人在那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承载着伟大的使命和深厚的感情。</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的面容清廋却不失坚毅,他的额头宽阔而平坦,孕育着无尽的智慧与深邃的思想,一双眼晴深邃而明亮,目光坚定,注视着前方,仿佛穿透历史重重迷雾,直抵末来那光明而美好的彼岸。朱德的面部表情尽显威严与稳重,仿佛是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峰。他紧锁的眉头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彰显出他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精神。在井冈山会师的雕塑中,毛泽东的睿智豪情与朱德的沉稳坚毅,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坚定自信威严的画面。这尊高5点9米,重5点4吨的雕像,威严矗立在高高的筑台上,毛泽东与朱德握手的铜像,在朝阳下泛着青铜特有的温润的光泽。</p> <p class="ql-block"> 我们站在伟人的雕塑前,久久地凝视着,耳边听着解说员清彻流利的讲解:南昌八一起义之后,毛泽东一直关注着南昌起义部队的下落。他深知:这支部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当得知朱德部队在湖南地区遭遇困境时,毛泽东果断地派何长工前往寻找,并亲自率部接应。</p> <p class="ql-block"> 1928年4月28日,两股红色的洪流,两支饱经风霜的队伍终于在罗霄山脉井冈山圣地上会合。朱德抢先几步握住毛泽东的手,宁冈的龙江书院前迸发出震彻云霄的回响。这一刻,不仅是两支军队的会师,更是两个伟大灵魂的共呜。毛泽东与朱德这两个名子从此如双峰并峙,共同托起了中国革命的苍穹。</p> <p class="ql-block"> 会师当日,毛泽东与朱德在龙江书院彻夜长谈,两个伟人的思想在碰撞中迸发出耀眼的火花。朱德说:"我们是来投奔光明的,来和毛泽东同志一起干革命的”,毛泽东则回应:"有朱军长加入,我们的力量更强大了”。毛泽东在会师大会上说:这次会师标志着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起点,我们要把红旗插遍全中国!</p> <p class="ql-block"> 随后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正式成立,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这支部队从此成为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会师后,井冈山很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五斗江的硝烟中首战便击溃赣敌一个团。红军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迅速采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接连粉碎了敌人多次会剿。同时红军深入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使井冈山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农民分得了土地,他们踊跃参军支前,红军队伍迅速壮大,成为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革命武裝。朱毛会师,不仅是一次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次精神上的升华,它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p> <p class="ql-block"> 如今当游客走过会师桥,望着修复如初的龙江书院,总能触摸到历史的瞬间。书院门前的百年古松依旧挺拔,树皮上的弹痕成了最生动的教材。松柏树古朴苍劲,枝干虬曲如龙,针叶密布如绿云,四季常青,仿佛以沉默的姿态诉说着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 建军广场上红旗猎猎,井冈山会师纪念碑巍峨矗立,朱毛会师的精神,虽历经岁月洗礼,却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