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艺术宫邂逅“中国白”,超200件德化瓷精品展现“万象本色”。​

徐文华

<p class="ql-block">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我站在中华艺术宫前,背后“中国白”的字样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张开双臂的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拥抱这份来自千年瓷都的纯粹之美。</p> <p class="ql-block">原本计划中的完美拍摄因为手机故障而泡汤,但走进展厅的那一刻,我便释然了。展品的灵性远比照片更动人,那种“碰瓷”般的惊艳,只有亲临现场才能体会。</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25年7月26日,雨天。八号线中华艺术宫站下,人群如潮水般涌向艺术宫。尽管天公不作美,大家的热情却丝毫未减,一把把五颜六色的伞花在雨中绽放,仿佛也在为这场艺术盛宴喝彩。</p> <p class="ql-block">中华艺术宫的红色建筑在雨中显得格外庄重,自动扶梯上人来人往。我选择拾级而上,一步一个脚印,尽管雨水打湿了衣襟,却挡不住我对艺术的向往。在楼梯间随手拍下几张照片,记录下这雨中独特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我始终相信,生活中的自律和坚持,才是通往美好体验的阶梯。哪怕是在雨天,也要保持一颗热爱艺术的心,不惧风雨,勇敢前行。</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本月第二次走进中华艺术宫。七月初刚看过农民画展,如今又被“万象本色”大展吸引而来。每一次到访,都想留下纪念,今天也不例外。</p> <p class="ql-block">走进展厅,仿佛进入了一个瓷的世界。悬挂的红色横幅上写着“万象本色”,背景中一幅大型黑白画作吸引了我的目光,人物众多,细节丰富。而最让我驻足的,是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白瓷作品,如愿多宝佛像前,不少观众正静静观赏、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7月18日,“万象本色——‘中国白·德化瓷’上海艺术大展”正式开幕。作为第36届上海旅游节的重要文博艺术项目之一,展览带来了超过两百件白瓷精品,堪称近年来上海规模最宏大的德化瓷展。</p> <p class="ql-block">信息时代,足不出户也能了解各种展览信息。但亲临现场的震撼与感动,是屏幕永远无法替代的。网络让我们更轻松地筛选信息,也让我们更有目的地走进艺术,融入生活。</p> <p class="ql-block">展厅一角,“国白·德化瓷”几个大字映入眼帘,旁边是“上海 艺术 大展”的字样。一件名为“玉玲珑梅瓶”的瓷器静静陈列在玻璃柜中,雕刻精美,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德化,这座千年古县,自夏商时期便开始烧造青瓷。如今,“万象本色”大展汇聚了三代陶瓷匠人的200余件力作,将“你以为是纱,其实是瓷”的神奇技艺呈现于世人眼前。这场展览,值得亲临现场,一饱眼福。</p> <p class="ql-block">在展厅一角,我偶然遇见一位同样热爱摄影的女士。她微笑着站在中文文字背景前,脖子上挂着相机,仿佛在等待捕捉下一个精彩瞬间。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自己——一个追逐梦想、热爱生活的人。</p> <p class="ql-block">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作为策展人,深度呈现了德化瓷“凝天地素色,铸中华美魂”的精神内核。展览不仅探讨了德化瓷的跨文化价值,更在传承与创新中寻找当代意义。</p> <p class="ql-block">展厅中,一束红色花朵在钢筋花枝的衬托下格外醒目。花瓣层层叠叠,花蕊清晰可见,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坚韧与美丽。</p> <p class="ql-block">排队限流进入展厅后,第一眼便被一组瓷花吸引。有游客好奇地问工作人员:“这是塑料花吗?”工作人员笑着回答:“这里没有塑料花,都是瓷花哦!”我忍不住感叹:美美哒!</p> <p class="ql-block">在展厅一角,我自拍了一张照片,红色滤镜下的我显得格外精神,相机挂在肩上,记录着这一段美好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自拍一张!</p> <p class="ql-block">《等花开》这件作品由一朵朵小花组成,花树错落、色彩斑斓,将传统捏塑工艺发挥到极致。每一片花瓣都仿佛在诉说着匠人的匠心与坚持。</p> <p class="ql-block">德化陶瓷以“白”见长,瓷雕技艺名闻天下。因“白如雪、润如玉、薄如纸、声如磬”而享誉世界,素有“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的美誉。德化窑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德化瓷烧技艺也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一件大型的鼎状瓷器吸引了我的目光,装饰繁复而华丽,顶部有类似树枝的装饰,背景中参观者络绎不绝,大家都在细细品味这件艺术品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为献礼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陈仁海以中国传统“铸鼎铭盛世”为灵感,融合奥运精神与世博理念,于2006年底启动创作。作品旨在展现中国陶瓷技艺的革新与文化自信。</p> <p class="ql-block">这件鼎状瓷器在灯光下显得庄重而神秘,鼎身雕刻着复杂的纹饰,顶部装饰有精美的花朵和枝叶,仿佛将人带入了古代宫廷之中。</p> <p class="ql-block">这件作品的创作历时39个月,由29名陶瓷艺人及科技人员参与研发,攻克了七大技术难关,最终成为全球孤品。30余件瑕疵品的废弃,也见证了匠人们的坚持与执着。</p> <p class="ql-block">从另一个角度欣赏这件鼎状瓷器,背面的纹饰同样精美,顶部的枝叶和花朵更加繁复。参观者或站或坐,或拍照或交谈,整个展厅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一幅荷花图映入眼帘,荷花盛开于绿色花瓶中,花瓶设计独特,底部为木质,整体清新雅致。背景中,一件名为“汉字艺术百家姓”的作品由许多白色小雕像组成,每个雕像代表一个汉字,排列成金字塔形状,展示在透明框架内,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一件传统的石雕鼎,表面雕刻有精美图案,盖子上装饰有红色宝石,放置在黑色底座上,背景简洁,光线柔和,展现出庄重典雅之美。</p> <p class="ql-block">一尊白色雕像描绘了一位古代女性,身穿长袍,头戴发饰,姿态优雅,背景为黑色,底座上有圆形图案,整体风格古典而庄重。</p> <p class="ql-block">《神话》塑造的玉漱公主瓷骨仙姿翩然独立,享受“单间”待遇,最是引得观众挪不开眼睛。她在灯光下白中透红,透着独特的温度,光影在衣袂间游走,独具东方美学韵味。</p> <p class="ql-block">一尊白色佛像端坐于莲花座上,双手合十,面带微笑,背景为浅粉色,上方有“DAILY VLOG”字样,下方写着“Initial Memories”,记录着一次难忘的周末艺术之旅。</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连紫华的作品《极彩·如愿佛》打破了德化瓷“单一白”的固有印象,用象牙瓷作原料,结合唐卡绘画工艺与天然珠宝镶嵌,世界陶瓷史上尚属首创。</p> <p class="ql-block">色彩斑斓的佛像雕塑,身穿华丽服饰,镶嵌宝石,色彩鲜艳,背景中参观者纷纷拍照留念,记录下这震撼人心的艺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一尊精美佛像身穿华丽服饰,装饰丰富,背景中还有其他佛像与参观者。展厅另一侧,一组花形雕塑排列整齐,色彩柔和,一位女士站在花前,身穿迷彩上衣,佩戴红珠链,形成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彭成雄的《汉字艺术·百家姓》引人驻足,层层累叠的瓷器远看是造型各异的物,近看则是由笔顺组成的汉字姓氏。他说:“我想用这一辈子去挑战一样事情,就是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地做。”</p> <p class="ql-block">一件白色婚纱带有蕾丝装饰,裙摆宽大,模特头部装饰成花朵形状,双手高举,姿态优雅,周围有红色边框与心形装饰,仿佛在诉说着爱情与美的永恒主题。</p> <p class="ql-block">花语云裳,瓷艺如诗。每一件作品都仿佛在低语,讲述着属于自己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三只白色手臂雕塑姿态各异,背景中有红色边框与心形装饰,右下角写着“树的故事”。另一件雕塑人物手持花束,身着长裙,背景中有人群,时间显示为2025年7月26日11:25。</p> <p class="ql-block">白色手臂雕塑上雕刻有猫的图案,背景模糊,隐约可见参观者。另一件作品中,白发老者与小孩雕塑相依而坐,背景简洁,风格古典。</p> <p class="ql-block">一只熊猫玩偶</p> <p class="ql-block">苏献忠的《纸》以极致的轻薄柔软,重塑白瓷的坚硬形态,从层层叠叠、薄如蝉翼的“纸”中,流淌出极致的反差感与诗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