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张新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仲夏五月的午后,阳光透过绿叶倾泻而下,洒在xx小区的n号楼前。这里是我退休后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一套面积不大的房间,是我的工作室、也是我的书房和卧室。步入其中,便能看到每个房间布满整墙的书柜。书柜里错落有致地排满了有关大同的史料、文学、画册等各类书籍。整套屋子陈设井井有条,不显逼仄,充斥着学术氛围与馥郁书香。退休后,我全身心投入书法创作、史料研究和自己深爱的阅读生活。我不仅在书法艺术方面下苦功研究,还将视野辐射至大同历史研究及传承、同朔地区方言俗语的研究、文化旅游等方向。我的研究格局与学术理念,都能从自己浩如烟海的藏书中窥见一二。</p><p class="ql-block"> 我的藏书多而且专项,只要是大同人写的或者是写大同的都是我收藏和阅读的范围。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就是:长大以后想看啥书就买啥书,只要是自己喜欢的,统统买回来。我立志要当一名藏书家。因为喜欢读书进而不断收藏,我的零花钱,基本都换成了书。我有一个原则,即放在书架上的书不能有破损、不能有折页、更不能让它有污点。</p><p class="ql-block"> 截止目前,我收藏了近两万余册书,基本上是有关大同的。家里的每堵墙都摆放着书柜,甚至连电视柜、衣柜放得也是书。因为从小爱书,视书为宝,一个学期课程结束了,尽管翻阅了无数次,但我的课本还是崭新。</p><p class="ql-block"> 我家里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甚至一件像样的衣服,但书柜子不含糊,必须是实木的、耐压的。如果买个经不住压的书柜,首先对不起那些陪伴自己的书。</p><p class="ql-block"> 我平时最爱去的地方或者说是最爱做的事是逛书店、逛地摊。看到自己喜爱的书,慢慢攒钱,一定要买下来。所以,买书这笔家庭开支向来是列入预算内的。每天临睡前,我要专门打开灯,看一眼自己心爱的书,也就是说“让我再看你一眼”才能安然入睡。</p><p class="ql-block"> 城市改造拆掉旧房搬过一次家,是搬家公司给干的。搬运工都是身强力壮的好后生,但他们承不住书的压力。休息之余纳闷地问:您这一箱一箱是啥值钱的东西?我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千里不捎书的书。搬运工说从来没搬过这么重这么多的书,别人搬一车300,您500。所以,书多了是一件好事,也是一种负担。</p><p class="ql-block"> 我收藏的书不外乎大同人写的、写大同的,包括时事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民俗、文学艺术、科技学术、工具书等方面。种类多、品种全。收藏有关大同的书是我的爱好、责任,更是一种事业。生在大同这座美丽的城市,就应该拿出热爱这座城市的具体行动,这也算作一种吧。这些书很有价值,最起码给人以大同是一座有文化的城市的感觉。对于研究大同历史、未来发展可能用处更大。</p><p class="ql-block"> 专项收藏大同的书已经自觉地融入我的生活,用不着费多少笔墨去描述。我把书比作自己的亲人,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因此,爱护书特别用心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p><p class="ql-block"> 在徜徉书海的人生中,我已将读书视为一种生活方式,用一抹书香,浸润岁月流年。</p><p class="ql-block"> 我的阅读习惯,是在学生时期养成的。上个世纪80年代,我在应县一中和山西农业大学读书。彼时,我将图书馆能借到的自己感兴趣的书统统借上,从头到尾通读。那时的他我,就是一门心思想利用时间好好读书,有些书平时借不到。一旦把书借到手中便如饥似渴地读。</p><p class="ql-block"> 我在读书中汲取养分,驰而不息。我认为读书用于治学,而不限于治学。为了要做某件事,要完成某项任务才去读书,那是万万不可取的,读书不该存在目的论。一些书籍看似无用,实则有无用之用。读书潜移默化地涵养着人的素质与修养,在无声的浸润中,书籍便逐渐融入了人的生命,内化为构筑人格的精神力量。</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读书能涵养自己的修养,帮助你成为有知识、有教养的人。读书也可以完善人格,使你的人格得到健全。我提倡青年人多读经典,将网络上的碎片阅读条理化、系统化。要有读书的自主意识,不能死读书。</p><p class="ql-block"> 回看我的人生经历,读书为我指引着成长的方向,读书让我生活充实、信心满满。这也算作自己的多彩人生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