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国际大巴扎:活色生香的人间大杂烩

罗山行者(戴建达)

<p class="ql-block">  在新疆的最后一天,当出租车将我们卸在雄伟米黄色建筑群的阴影之下,那带有鲜明阿拉伯风格的宏大拱门已先声夺人,仿佛一道巨大的西域界碑将我迎入了这喧嚷异域。门楣上“新疆国际大巴扎”几个金色大字在烈日下灼灼发亮,恍若千年商道的黄金誓言再世。我仰头站在这座据说是“世界最大巴扎”的入口,顿感自身渺小如一粒微尘,即将卷入色彩与人潮熔成的灼热旋涡。</p> <p class="ql-block">  拱门之内,喧嚣声浪即刻裹挟了我。各色语言如丝线在耳畔穿行:维吾尔商贩悠扬起伏的吆喝,混杂着各地口音的普通话,还有中亚面孔游客们嗡嗡的低语。空气里塞满浓烈而鲜活的气息:刚出炉馕饼喷香的小麦热甜,烤羊肉串上孜然、盐与焦香肥肉爆炒出的烟火气,新剥石榴汁水飞溅的清冽甜香,还有香料摊前那些混杂的浓郁辛香……每一种气味都像一只无形之手,将人不断牵引向前。</p> <p class="ql-block">  随着人流迈入主街,五光十色的浪潮便扑面而来。店铺挨挨挤挤列在两侧,头顶悬着的艾德莱斯绸如倾泻而下彩色的瀑布,被阳光蒸腾出无数晃动的彩色光斑。铺面上,是满坑满谷、令人眼花缭乱的色彩盛宴:流光溢彩的挂毯绘满伊斯兰风格的绵密藤蔓;堆成小山的葡萄干和核桃在日光里散发油润光泽;还有堆叠如丘的香艳瓜果,堆叠似塔的铜壶在阳光下黄得耀眼……在这五色汇成之海中央,裹头巾的大爷叼着烟卷,却手起刀落,将哈密瓜切成大小均匀的月牙;而浓眉维族姑娘手腕翻飞间,一条彩色丝巾已如蝶轻盈展开——色彩与味道构成的旋风几乎席卷了我所有的感官神经。</p> <p class="ql-block">  在街道一侧,我终于找到大巴扎的灵魂所在一一二道桥清真寺。金色的阳光洒在清真寺高耸的宣礼塔上,塔尖直指苍穹,仿佛诉说着信仰的虔诚。步入寺内,穹顶高阔,彩绘的藻井层层叠叠,蓝绿相间的几何图案在光影中流动,仿佛星空垂落 。地毯柔软厚实,光脚踩上去,能感受到细密的绒毛轻抚脚底。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檀香,去远处传来的悠扬换礼声交织,静谧的气息扑面而来,完全绝隔了外面的喧嚣。</p> <p class="ql-block">  热风裹挟着馕饼余香送我们离开,忽然觉得,当物质被赋予记忆的温度时,连沉甸甸的干果也成了丝路情意的化身。它们与满眼灼灼颜色一同,都沉甸甸地裹进了我们归途的行囊,把一场喧嚣的市集奇遇,酿成了一份可咀嚼、可触摸、可细细回味的,最地道的“新疆味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