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一的城市

假装是个文人

<p class="ql-block">  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b>兰州</b>,我认为是以五个一著称,即<b>一碗面</b>、<b>一条河</b>、<b>一本书</b>、<b>一匹马</b>、<b>一座桥</b>!</p> <p class="ql-block"><b>一碗面</b></p><p class="ql-block"> 兰州牛肉面,讲究“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即面汤清(一清),萝卜白(二白),辣椒油红(三红),蒜苗绿香菜绿(四绿),蓬灰和面条黄(五黄)。</p> <p class="ql-block">  我却对浆水面情有独钟,当然,也是第一次去尝试。浆水面是一种以浆水为汤汁的面条,广泛流行于兰州、天水等地,尤其以兰州的浆水面最为考究。 这种面条酸辣清香,具有开胃的功效,适合夏季食用。浆水面不仅美味,还含有多种有益的酶,能够清暑解热,增进食欲,对高血压、肠胃病等有一定的疗效。</p><p class="ql-block"> 通俗讲,就是有点馊味,可淡可浓的馊味......</p> <b>一条河</b><div> 一条河说的是母亲河黄河。黄河真正穿城而过的城市很少,兰州是其中之一,也有很多人认为是唯一。</div> (站在中山桥上拍的黄河抽象画) <b>一本书</b><div> 一本书说的是《读者》。一本《读者》,两代人的共鸣。《读者》最初叫《读者文摘》,于1980年4月始创于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如果您是过来人,一定不会忘记当年《读者文摘》一本难求的经历,喜欢、收藏、摘录,与青春相伴的一本杂志!</div> <b>一匹马</b><div> 一匹马说的是甘肃博物馆里的“马踏飞燕”,为东汉青铜器,国宝级文物,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1983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div> <b>一座桥</b><div> 一座桥说的是中山桥。中山桥又叫“黄河铁桥”,在清朝光绪年间开始建造,宣统元年竣工通行。这座桥由三个国家共同完成:美国桥梁公司设计、德国泰来洋行承建、中国工匠施工。</div> <p class="ql-block">我还想增加一个灰豆子。</p><p class="ql-block"><b>灰豆子</b></p><p class="ql-block"> 灰豆子是甘肃兰州独有的传统甜食小吃,以麻色豌豆、红枣、白糖及当地特有蓬灰(植物提炼的食用碱)为原料,经长时间熬煮成绵密微沙的粥状食品,兼具豆香与枣香,四季皆宜。</p> <p class="ql-block">  其核心特色在于蓬灰的加入,既能软化豆质,又可赋予汤汁独特风味,制作需经历泡豆、炒豆、多次加碱慢熬等工序,传统以砂锅煤炉古法熬制数小时而成 。</p> <p class="ql-block"><b>  兰州有几个非常出名的博物馆,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b></p><p class="ql-block"> 参观<b>甘肃博物馆</b>那是必须的!</p><p class="ql-block"><b>马踏飞燕:</b></p><p class="ql-block"> 铜奔马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掠飞鸟的瞬间,飞鸟回首惊顾,更增强奔马急速向前的动势,全身的着力点集注于超越飞鸟的一足之上,准确地掌握了力学的平衡原理,具有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p><p class="ql-block"> 这可是镇馆之宝!</p> <b>金棺、银椁、铜匣、舍利瓶及石函:</b><br> 唐代 泾川县大云寺出土 此套舍利容器<b>共5件</b>,由石函、铜匣、银椁、金棺和玻璃舍利瓶层层套置而成。玻璃瓶,长颈、圆腹、平底,白色透明。内装舍利14粒,形如米粒,质似珍珠,中间有人工所穿的小孔。瓶上盖古铜色丝质小帕。全套作品精巧华丽,光彩夺目,反映了盛唐时期金银器制作的高巧水平,也是佛教艺术的珍品。<br> <p class="ql-block">  提醒你,不要忘了提前预约哦!暑期,一票难求,参观的人太多了!</p> <p class="ql-block"><b>甘肃简牍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 甘肃简牍博物馆是目前中国汉简藏量最大的,集简牍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学于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现收藏各类文物50129件(组),三级以上的珍贵文物共31943件(组),其中一级文物1679件(组)。</p> <p class="ql-block">普及一下简牍的基本知识:</p><p class="ql-block"> <b>简牍</b>是纸张发明前中国古人用于书写文字的载体。根据长宽尺寸,分为不同类别:长条形较窄的称<b>简</b>,长方形较宽的称<b>牍</b>,多棱形的叫<b>觚</b>,还有两行、榻、封检、削衣等。从材质来说,南方多竹质简牍,北方多木质简牍。</p> 馆藏文物以简牍为主,有天水放马滩秦简、居延新简、肩水金关汉简、地湾汉简、敦煌马圈湾汉简、悬泉汉简及魏晋简牍等共计近4万枚,与简牍相伴出土的纸张、丝绸及纺织品、竹木器漆、金属器、动植物标本等文物有1万余件。 (2000多年前也有公务接待的问题) (也有公务接待中的饮酒问题) (也有工作中的磕磕绊绊) (借酒浇愁愁更愁,只能是酗酒斗殴) <p class="ql-block">  如果有时间,真想在这里待上几天时间,去倾听2000多年前的人和事,与将士们沟通过往的戍边生活,那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b>读者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 通过图书期刊、文件书稿、读者书信等实物,以及场景再现、图片视频资料等,生动展现了读者出版集团70余年的发展历程和《读者》杂志成长壮大之路。</p> 看到下面的这幅画,终于找到了源头,作者张守义,人民出版社编辑室原主任、编审。 想起了在绍兴鲁迅故居前的一幅宣传画,“我将大笑 我将歌唱”,当时还琢磨,这是那位大师的作品?! <p class="ql-block"><b>兰州战役纪念馆</b></p><p class="ql-block"> 兰州战役纪念馆是为纪念1949年8月在兰州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的,是研究展示兰州战役的专业机构和专业场馆,毕竟有17年的军旅生涯,寻访过往的战争遗迹,也是一种心灵的慰藉。</p>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园区正南方,修建于1958年,碑体采用五角星形式设计,原国防部部长彭德怀亲笔题词“革命烈士精神永垂不朽”。文化大革命期间改为仿毛泽东字体“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纪念碑高30米,面南朝阳,依山而立,巍峨挺拔,气势雄伟。据说鲁迅美术学院的专家教授,曾认为这是全国除天安门以外最好的纪念碑。 兰州战役,是第一野战军于1949年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的城市攻坚战,也是解放大西北中最关键、最激烈的一次决战。 兰州一役歼灭敌人2.7万余人,消灭了马步芳集团的主力,使西北其他反动军队完全陷入分散、孤立的境地,打通了进军青海、宁夏和河西走廊的门户,为新疆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解放铺平了道路。第一野战军由于战前准备不足,自己也伤亡8700余人,在解放战争期间城市攻坚战中属于损失较大的一场战役。 <p class="ql-block">  这纪律制定的接地气,亲民,这部队一定所向披靡!</p> 兰州,历史悠久,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了璀璨多元的文明。 喜欢兰州!一座美丽的城市!山清水秀,地杰人灵!避暑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