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的美篇来聊聊抗日岁月中的叛逆:新民会与文化侵略的暗流,以及末代帝后一家子及二十一名汉奸签名照…</p><p class="ql-block">↓这些女子穿得光鲜靓丽,长得也是美丽大方,却是一群女汉奸。</p> <p class="ql-block">在抗日战争的激荡岁月里,中国大地涌动着无数令人热血沸腾的英雄故事,这是一段充满英勇与民族精神传承的历史。</p><p class="ql-block">然而,在这漫漫抗战征程中,也有一些人选择了背叛,投靠日本侵略者,他们组成了汉奸组织,其中以新民会为最为骇人听闻。</p> <p class="ql-block">新民会,作为一个汉奸社会组织,其险恶用心在协助日本进行文化侵略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汉奸的雏形始于抗日战争初期,当时北京(当时称北平)被日本占领,建立了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其目的是以华制华,维护伪满洲国的利益。</p> <p class="ql-block">而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新民会开始崭露头角,积极协助日本进行文化侵略。</p><p class="ql-block">文化侵略的手段主要体现在协助日本进行广泛的宣传活动,旨在传播中日亲善思想,为日本侵略行为正名。</p> <p class="ql-block">虽然这种文化侵略手段不如武力入侵那般直接,但却充满了毒害性。新民会的存在成为明证,他们在汉奸行列中扮演了关键的推动角色。</p> <p class="ql-block">水上运动会的幕后</p><p class="ql-block">为了迎合日本侵略者,汉奸组织不仅进行文化宣传,还主办了水上运动会。这一运动会吸引了大批参与者,其中既包括知识分子,也有富裕家庭的女学生。</p> <p class="ql-block">这些汉奸组织的活动似乎无视了日本的侵略,仿佛他们生活在一个不合作国的氛围中。</p><p class="ql-block">在美丽的观众席上,水上运动会的比赛正式开始,吸引了大批女观众。</p> <p class="ql-block">这些女观众都貌美而娴雅,曾是新民会的骨干分子。然而,她们美貌的背后却隐藏着险恶的心思。她们扮成日本人,积极参与汉奸组织的活动,成为了文化侵略的帮凶。</p> <p class="ql-block">汉奸的背叛与历史的反思</p><p class="ql-block">这些汉奸的背叛行为无疑是对中国的背叛,让人深感愤怒。在抗日战争的年代,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浴血奋战,捍卫家园。</p> <p class="ql-block">而这些汉奸却选择了投降敌人,背叛了自己的国家,令人唾弃。这一时期的汉奸行为,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耻辱。</p><p class="ql-block">然而,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反思,我们也能更深刻地理解民族精神的坚韧和抵抗力。</p> <p class="ql-block">汉奸的背叛只是中国抗战历史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是英雄和普通人民的抗争。这段历史教育我们,不管面对多大的困难,中国人民都有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愿意为了国家的独立和尊严而付出一切。</p> <p class="ql-block">汉奸的背叛与历史的反思,让我们明白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反思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p> <p class="ql-block">虽然汉奸的背叛是中国抗战历史的一部分,是一个耻辱的章节,但通过这一历史事件的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抗战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总的来说,汉奸的背叛是中国抗战历史中的一块阴影,然而这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民族精神的坚韧和抵抗力,以及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尊严愿意付出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末代帝后:溥仪一家子的高清影像</p> <p class="ql-block">1908年12月2日,光绪三十四年冬月初九,年尚不满三岁的溥仪,哭哭啼啼地入宫继承了帝位。</p> <p class="ql-block">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辛亥革命结束了古老的帝制,清帝变成了逊帝。但对于年幼的溥仪来说,生命才刚开始。这位末代皇帝的一生,跌宕起伏,其中经历,我们从他的自传和各种史料,各种八卦中都已经有了认识。这位末代皇帝的皇后和妃子,我们也从影视中有了了解,但她们到底什么样子,我们并不一定清楚。今天分享一些旧照,是溥仪一家子的照片,他的父亲、他的兄弟姐妹,他的皇后和妃子,有些照片非常有趣和生动。从中我们也可以一睹这位末代皇帝的日常生活。</p> <p class="ql-block">1914年 载沣与家人合影</p><p class="ql-block">摄于醇亲王北府左一为载洵(载沣之弟),左二为载洵夫人,左三后立者为载涛夫人,中坐者为李佳氏(奕譞侧福晋),左十四为刘佳氏(载沣生母),右一为载涛(载沣之弟),右二后立者为载沣,左六后立者为载沣福晋瓜尔佳氏。</p> <p class="ql-block">清晚期 载沣与幼年溥仪像</p><p class="ql-block">本张照片为翻拍宣统帝即位时的宣传图画,图中载沣、溥仪的面容俱为真实相貌上的艺术再加工。</p> <p class="ql-block">清晚期 载沣与幼年溥仪溥杰</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 庄士敦 溥杰 润麟 溥仪 在御花园</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 溥仪和庄士敦、溥杰、润麟在养心斋楼上</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 溥仪在紫禁城屋顶上</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 溥仪分身着色照</p> <p class="ql-block">1917年 溥仪像</p><p class="ql-block">1917年,人称“辫帅”的安徽督军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拥戴溥仪进行了为期十一天的复辟。照片为复辟期间,溥仪正襟危坐在乾清宫龙椅上。</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 溥仪像</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 溥仪像</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 溥仪像</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 溥仪像</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 溥仪像</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 溥仪像</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 溥仪便装坐像</p> <p class="ql-block">1924年 溥仪与泰戈尔在紫禁城御花园四神祠前</p> <p class="ql-block">溥仪和父亲及弟弟妹妹合影</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 溥仪和日本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 溥仪等人在开滦矿务总局</p> <p class="ql-block">1922年 婉容像</p><p class="ql-block">郭布罗•婉容(1904〜1946),字慕鸿,号植莲,清逊帝溥仪的妻子,照片为1922年其与溥仪结婚时拍摄。</p> <p class="ql-block">婉容像</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 婉容像</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 婉容像</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 婉容及随侍太监</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 婉容在宫里骑自行车</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 婉容着色照</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 婉容坐像</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 婉容和她的英文老师</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 端康和婉容在建福宫</p> <p class="ql-block">溥仪婉容婚后合影</p> <p class="ql-block">溥仪婉容合影</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 溥仪婉容合影</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 溥仪和婉容在把玩相机</p> <p class="ql-block">清晚期 溥仪生母瓜尔佳氏像</p><p class="ql-block">苏完瓜尔佳氏(右)(1884〜1921),荣禄之女,名幼兰,载沣嫡福晋,溥仪和溥杰的生母。因与端康太妃发生矛盾,吞鸦片烟自尽,享年37岁。</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 溥仪兄弟姐妹九人合影</p><p class="ql-block">中坐者为溥仪、后排左起为韫和(载沣次女)、溥杰(载沣次子)、韫颖(载沣三女),前排左起为韫娱(载沣六女)、韫娴(载沣四女)、溥任(载沣四子)、韫馨(载沣五女)、韫欢(载沣七女)。</p> <p class="ql-block">清晚期 包衣选秀中待选秀女合影之一</p><p class="ql-block">清廷的选秀分为八旗选秀和包衣选秀,包衣选秀的参加者被称为“内府三旗秀女”,被选取者即成为宫女。</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 文绣像</p><p class="ql-block">额尔德特•文绣(1909〜1953),字蕙心,自号爱莲,1922年与溥仪结婚,封号淑妃。1931年离婚。照片红签上书“端恭之女额尔德特氏十五岁”。本帧为在溥仪婚前上呈以供其挑选配偶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 文绣像</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 文绣像</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 文绣像</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 溥仪、婉容及双方弟妹合影</p><p class="ql-block">摄于紫禁城御花园左起:溥仪、铁格格(毓崇之妹)、润麒(婉容之弟)、韫颖、婉容、韫和、韫英。</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 载沣与溥仪兄妹合影</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韫英(载沣长女)、载洼、溥杰;前排左起:韫馨(载沣五女)、韫颖(载沣三女)、溥任(载沣四子)、韫娱(载沣六女)、韫欢(载沣七女)、韫和(载沣次女)、韫娴(载沣四女)。</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 溥仪大妹韫媖像</p><p class="ql-block">爱新觉罗•韫媖(1908〜1925),载沣长女,溥仪大妹。嫁郭布罗•润良(婉容之兄),因病早逝。</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 溥仪三妹韫颖像</p><p class="ql-block">爱新觉罗•韫颖(1913〜1992),乳名佩格,字蕊秀,号秉颖,英文名“Lily”。载洼三女,溥仪三妹。嫁郭布罗•润麒(婉容之弟)。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委员。</p> <p class="ql-block">婉容、文绣、唐石霞合影</p><p class="ql-block">摄于紫禁城御花园 左起:文绣、婉容、唐石霞。</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 溥杰像</p><p class="ql-block">爱新觉罗•溥杰(1907〜1994),字俊之,载沣次子,溥仪二弟。曾赴日本留学,并于“伪满洲国”任宫内府侍从武官。新中国成立后获得特赦,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务。</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 溥杰与溥仪合影</p> <p class="ql-block">出宫后的溥仪夫妇等人合影</p><p class="ql-block">摄于天津 1924年,鹿钟麟带兵进入紫禁城,逼迫溥仪离开皇宫。溥仪于次年移居天津日本租界。照片为此期间拍摄。左二起为韫颖、韫和,右五为溥仪、右六婉容。</p> <p class="ql-block">溥仪打高尔夫球像,摄于天津静园</p> <p class="ql-block">溥仪郊游像,摄于天津</p> <p class="ql-block">婉容与玩跷跷板的溥仪留影</p><p class="ql-block">摄于天津 左为溥仪,站立者为婉容。</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 溥仪与弟妹合影</p><p class="ql-block">左起为韫和、溥仪、韫颖、溥杰。</p> <p class="ql-block">溥仪与网球爱好者合影</p><p class="ql-block">(以上图文源自:大观日知录)</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名汉奸签名照:</p><p class="ql-block">卿本佳人,奈何从贼</p> <p class="ql-block">这是溥仪的一张签名照,是送给“大英国大皇帝陛下”的,时间是庚午中秋,即1930年的中秋。此时,溥仪早已被赶出紫禁城,在天津鞍山道的静园中静待时机,当时的英国君主是乔治五世。对于与欧洲君主们的照片往来,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曾经讲过:“庄士敦没走以前,给我介绍了英国总领事和英国驻军司令官,以后他们又辗转介绍,历任的司令官和我酬酢往还不断。英王乔治五世的第三子过津时访问过我,带去了我送他父亲的照片,后来英王来信向我致谢,并把他的照片交英国总领事送给我。通过那些总领事,我和意大利国王、挪威国王都互赠过照片。”</p> <p class="ql-block">溥仪和庄士敦合影,英文签名</p><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照片是一种社交工具。当时的达官显贵、商贾巨富、名人政要、社会名流在进行社会交往时,往往会选择自己最美观的一张照片,在右侧偏上位置写上“某某先生惠存”,左侧偏下的位置写上“某某敬赠”的字样,有的还标有时间。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还代替了名片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当然,民国时期的拍摄行为还是一件很奢侈的事,照相馆不多,费用还很高昂,适用范围还不太普及,仅仅在达官显贵之间一个较小的“朋友圈”内。这些签名照除了包含重要的历史人物信息,还包含了很多当年的照相馆的信息,不少照片上都有清晰的标记。它们是民国摄影的一座座宝藏,更是中国摄影史重要的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今天发的这一组比较特别,无一不是投靠日本人,当了汉奸的人物,这些人出身不同,经历不同,有些人当年也是威名赫赫,但最后却以身败名裂收场。</p> <p class="ql-block">1.溥仪</p><p class="ql-block">溥仪的经历不必赘述。这张也是赠给英王乔治五世的。两方印比较清楚,上方是“宣统辰翰”,下方是“惟日孜孜”,在一些书画上也能见到溥仪的这两方印。</p> <p class="ql-block">这张是婉容赠给“大英国皇后陛下”的,婉容的这张照片应该是她比较喜欢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溥仪为庄士敦肖像题词:款识:方正贤良,巨学鸿儒。庄士敦行将归国,重洋远隔题此为念。乙亥春,溥仪。钤印:康德御笔(朱文)乙亥,已是1935年,此时的溥仪已在长春当了伪满洲国的皇帝,年号康德,时为康德二年。溥仪的结局是比较好的,1967年在北京病逝。</p> <p class="ql-block">2.汪精卫</p><p class="ql-block">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都叫他汪精卫,在正式的签名里,他都署名汪兆铭。这位曾经的热血青年,从“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到投敌后仍在吟唱”四万万人心尽赤,定教开作自由花。“其中心路,纵然众说纷纭,终究只有自己知道。</p> <p class="ql-block">汪精卫曾被王亚樵派遣的铁血锄奸团成员刺杀受伤,子弹深陷体内,无法取出,铅毒逐渐扩散,终至药石无效,于1944年在日本名古屋病死。</p> <p class="ql-block">3.郑孝胥</p><p class="ql-block">海藏楼主郑孝胥,诗书誉满天下。晚年跑到东北当了伪满洲国的国务总理,1938年病死在长春。</p> <p class="ql-block">4.陈公博</p><p class="ql-block">陈公博是个多面性的人物,当过中共一大代表,后又跻身国民党左派,最终却成为中国的第二号大汉奸。抗战胜利后逃往日本,最后被捕解回中国,1946年6月被枪决。</p> <p class="ql-block">附一张合影,这是1925年7月3日广东省政府成立时的照片,从左到右分别为商务厅长宋子文,民政厅长古应芬,财政厅长廖仲恺,主席兼军事厅长许崇智,建设厅长孙科,农工厅长陈公博。</p> <p class="ql-block">5.褚民谊</p><p class="ql-block">没有单人签名照,只能以合影签名照凑数。褚博士的故事之前已经讲过:民国政坛一裸男——被处决的搞笑型汉奸褚民谊。这是1934年在上海褚民谊与几位国民党元老的合影。后排左起:汪精卫、李石曾、褚民谊、蔡元培。坐者为张静江,左右为其儿女。</p> <p class="ql-block">6.王揖唐</p><p class="ql-block">今传是楼主人王揖唐,也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人物。论文,1904年就高中进士,有《逸塘诗存》行世,做过北洋政府众议院议长;论武,曾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是中华民国陆军上将。但最终还是投敌当了汉奸,抗战胜利后被捕,1948年在北平被枪决。</p> <p class="ql-block">7.王荫泰</p><p class="ql-block">王荫泰,早年间留学日本、德国,主修法学。归国后于北洋政府法制局、高等检察厅等处任职,在北洋政府中做过外交总长、司法总长,可谓官场达人。投敌后做过和王揖唐一样做过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抗战胜利后被逮捕,1947年以叛国通敌罪被判处死刑,不知为何却没被枪决,1961年死在上海提篮桥监狱。</p> <p class="ql-block">8.齐燮元</p><p class="ql-block">北洋军阀时期,齐燮元也是威震一方的大帅。1937年耐不住寂寞,跳出来当了汉奸,1946年被处决于南京雨花台。但到死都不承认自己是汉奸,他在审判法庭上辩解道:“汪精卫是汉奸,因为他听日本人的;蒋介石是汉奸,因为他听美国人的;……我齐燮元不是汉奸,因为我只听我自己的。”</p> <p class="ql-block">9.殷汝耕</p><p class="ql-block">这位早稻田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可是个在七七事变前就投靠日本人的老牌汉奸。1935年11月,他就发表宣言成立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公开和南京叫板。最终在抗战胜利后被捕,1947年被枪决。</p> <p class="ql-block">10.德王</p><p class="ql-block">德王的名字全称是德穆楚克栋鲁普,是世袭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札萨克亲王,按血统,他是成吉思汗的三十世孙,正儿八经的黄金家庭后裔,曾以现代的成吉思汗自命。</p><p class="ql-block">1938年德王出任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主席,伪首都设于呼和浩特,名义上归南京汪伪国民政府所辖,但在日本和伪满洲国驻有单独的外交机构,悬挂其“四色七条旗”,使用成吉思汗纪年。抗战胜利后德王还在四处流窜,1950年被被遣送回国,1963年获准特赦,1966年在呼和浩特去世。</p> <p class="ql-block">11.庞炳勋</p><p class="ql-block">庞炳勋是个标准的双面人物。1938年他在临沂保卫战中带领一支杂牌军击退日军精锐板垣师团,被蒋介石通电嘉奖,成为名噪一时的抗日名将。五年后,他兵败投降,成为伪军将领。抗战胜利后,他没被追究,最终台湾归隐,1963年去世。</p> <p class="ql-block">12.荣臻</p><p class="ql-block">荣臻,张学良的副手和智囊。九一八事变时,他是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奉行不抵抗政策。日本占领华北后,荣臻投敌成了伪军将领,后任伪河北省省长、伪华北政务委员会保定绥靖主任。解放后,荣臻被作为统战人士对待,1960年病死于北京。</p> <p class="ql-block">13.邢士廉</p><p class="ql-block">邢士廉,奉军将领,东北易帜时他是张学良派出的谈判代表。九一八事变后出任伪职,曾做过伪满洲国军政部大臣。1954年死于旅顺战犯管理所。</p> <p class="ql-block">14.曾仲鸣</p><p class="ql-block">曾仲鸣,留法文学博士,颉颃楼主人,以收藏近代书画名迹而负有盛名。</p> <p class="ql-block">他一直是汪精卫的秘书,1938年12月,追随汪精卫离开重庆经昆明到河内。1939年3月21日凌晨,在河内汪精卫寓所中,被前来刺杀汪精卫的军统特务误刺身死,当了替死鬼。</p> <p class="ql-block">15.何佩瑢</p><p class="ql-block">何佩瑢,北洋时的陆军上将,1938年日军占领湖北后投敌,做过汪伪湖北省政府主席,1942年6月中毒身亡。</p> <p class="ql-block">16.张宗援</p><p class="ql-block">看照片和签名,无论如何想不到这是一个日本人。张宗援,原名伊达顺之助,祖先是诸侯伊达政宗,后改名张宗援,入中国国籍,臭名昭著的日本浪人土匪,早年策划“满蒙独立运动”,刺杀张作霖。后来在山东半岛作恶多端,制造掖城惨案,还在青岛主持间谍、黑社会组织,专门搞暗杀和其他恐怖活动,可谓罪行累累。</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后,张宗援被逮捕,1948年9月在上海提篮桥监狱刑场被执行枪决。</p> <p class="ql-block">17.李寿山</p><p class="ql-block">李寿山,是张宗援的马仔,曾任日伪安奉警备司令,少将军衔,一生杀人如麻,恶行累累。1945年后找关系躲藏起来,一直到1953年在广州火车站乔装打扮,想要逃往香港时被抓,1954年被枪决。</p> <p class="ql-block">18.赵琪</p><p class="ql-block">赵琪,汪伪时期第一任青岛特别市市长,1946年被国民政府以汉奸罪逮捕。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被重新审判,后获释,1957年在北京去世。</p> <p class="ql-block">19.朱深</p><p class="ql-block">朱深,早年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法科毕业。1915年任大理院总检察长,1918年在段祺瑞内阁任司法总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朱深就投敌开始筹备华北伪政府,后来接王揖唐当过华北伪政权的头子,1943年病死。</p> <p class="ql-block">20.周作人</p><p class="ql-block">周作人,文坛巨匠。1937年自称因家累未南下而留在北平。1939年,出任伪北大教授兼该伪校文学院院长;1941年1月,周作人升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兼伪教育总署督办,并以督办身份出访日本;1942年5月,为庆祝伪“满洲帝国”十周年纪念,随同汪精卫赴满访问;同月,前往南京参加汪精卫六十大寿的庆祝活动;9月,伪华北作家协会成立,周作人任协会主席。</p> <p class="ql-block">1945年12月,周作人被民国政府判处14年有期徒刑,后经上诉改判十年,关押在南京老虎桥监狱。1949年初获释,1967年在北京去世。</p> <p class="ql-block">21.金雄白</p><p class="ql-block">金雄白,一个当过律师的资深媒体人。1939年投靠汪政权,历任法制、财经方面多项职务,并曾任《中报》总编辑。1945年抗战胜利后被捕入狱,1948年获释,翌年移居香港,从1957年开始写作著名的《汪政权的开场与收场》。金雄白生于1904年,1985年在日本去世,是以上人物中最年轻的一个,也是最后死去的那个。</p> <p class="ql-block">以上图文源自:《汪伪政权全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