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15px;">——追忆往事,我仿佛看到了自己从远方走来,擦肩,又看着自己的背影,在时光的繁杂里渐行渐远,我激动并欢喜,悲伤且无助,一切像梦幻般无法掌控。故,我努力着,将她一点一点记录,这,是我对自己最大的尊重!</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八、我们就从这里出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就从这里出发,我们的学校在小山脚下,四周的树苗茁壮挺拔,我们的教室宽敞明亮,窗外盛开着朵朵鲜花…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学二三年级读过的课文,曾经老师要求背诵,现在能记起的,也只是其中一句两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之初,跟着老师读到这篇课文,我从内心感到前所未有的愉悦。因为,我们的学校也是在一座小山脚下。不过,我们学校周围没有茁壮挺拔的树苗,没有宽敞的教室,甚至,教室的窗户都没有玻璃,只有竖立安插窗框的一根根钢筋,窗外更没有朵朵盛开的鲜花。我无法表达,但听即不忘、未见而思的涟漪却缱绻着少年那颗憧憬美好的心。</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学校叫“以洪小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洪村,隶属罗平县牛街公社,村里的公房,建在六队的仓房对面,大队支部和卫生所都设在这里。公房和六队仓房之间,有一大块空地,仓房门口,为了方便打粮哂粮,早已浇灌成了水泥地板,村里人称之为“滑场(chǎn)院(yīn)”,它也是我们村的篮球场和电影放映场,而靠公房这边,仍然是泥巴场院。北面尽头的台阶上,以洪小学就在这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进入大门,爬上十几级阶梯,一个长方形的操场左右挑着办公楼和厕所,正对面更高的台阶上才是教学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办公楼是一栋土木结构的二层小楼,校长熊老师的办公室在一楼最左边一间。有时,爸爸逢年过节回家,他会带我去找熊老师玩,才发现他的宿舍也在这里,干净整洁,被子折叠成豆腐块状,能够让人轻松领略文化人的风范。他是腊庄人,个子不高,但深蓝色或灰色的中山装都很合体,常常给人和蔼可亲感觉;最右边一间住着晏老师,他是学校年纪最大的老师,记忆里,他个子很高,不驼背,眉毛很长,而且白了,看着很有智慧,也是一位非常受人尊敬的老师。青年老师,本村的自然回家去住,外地的就住在二楼上。二楼的楼板是木板铺的,走在上面“咚咚”作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操场 上教学楼有左右两个石楼梯,俩楼梯之间是一个大圆形的水池,水池中央是钟乳石支砌的假山。“山”虽小,但造型独特,构思新奇,小径通幽,山势陡峭,木亭建于“山巅之上”,溪水滴落“万丈深沟”,让人不禁感叹,假虽假,若真,成了仙境还了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学楼是一所木料架构的大瓦房,很长。木料板壁将其隔开,就是一间一间的教室。教室没有吊顶,抬头就能看到椽子和瓦片,若遇雨天,滴落的水滴从房顶落下,都能够看得清清楚楚。陈设简单简陋,木制的三角架安放着一块黑漆刷过的木板,就是老师书写粉笔字的黑板,双人课桌配一条四脚条凳,分四组摆放还算整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是村庄最热闹的地方,琅琅的读书声,彰显着青春的活力,给人无限的遐想和希望…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60、70后这一代人,那时还没听过计划生育,没听过独生子女,一般说来,每家都是弟兄姊妹好几个,正值大集体生产队时代,父母为了上工挣工分,弟弟妹妹都交给了哥哥姐姐带着。哥姐们除了带着弟妹玩,带着干活,读书也会带在身边。有时在课堂上,老师在讲课,弟弟妹妹却大哭大闹起来,或耍泼,或“要找妈妈吃奶奶”。这样,会惹得包括老师在内的所有人哄堂大笑…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冬季特别的寒冷。记得学校与公房之间的沟涵出口,整个冬天都覆盖着坚硬的冰凌,房后公路往上看去,像瀑布,更像不经意间溢出学校外墙的珍珠、美玉;房子的瓦沟边沿,同样垂挂着很长的冰凌,有的估计超过两尺长,我们管这个叫“凌钩钩”。天气虽然寒冷,我们那颗狂热的心却依然“躁动”:我们会在一把稻草上系上绳子,坐的坐、拉的拉,大家狂奔在积水成冰的地面,释放着少年的天真;下午课之前,我们跑到很远的田里,敲碎水面的薄冰,找一块大的,对着冰块的一个点不断的吹气,直到吹出个圆圆的小洞,穿上稻草,提着跑回学校,跑在瑟瑟的寒风之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是我们提着火盆去上课,火盆有大铁盆改小的,有土陶罐的(烘笼),有专门售卖的小火炉,造型都差不多,一个弧形的提手,下面一个装有木炭的火盆。有时,因为个别人的木炭质量不是很好,燃烧时产生的浓烟,让整间教室乌烟瘴气,导致咳嗽声中泪花连连;下课时,很多人来到操场,狠命的甩动着自己的火盆,火盆在空中画着一个一个的圆圈,这不是风景,却倒非常壮观;偶尔,有人会在你不注意时,用竹筷“偷”走你的木炭,这时,马上就会有人故意、不故意的提醒你“火炭被人偷走了,火炭被人偷走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童年的世界,所见皆美,相识难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年,学校来了一男一女两位新老师,男的叫杨稳柱,女的叫张美玲,听说他们读的就是教师专业,学生们都很期待。的确,他们上课时,说的是普通话,还会在讲课时穿插故事,可能真因为有感染力,也可能因为好奇心,学生们很爱听他们的课。他们能歌善舞,张老师深情演唱“十二大精神鼓舞着我,心中燃起一团火,她在我生命中发光… …”获得了热烈的掌声,非常鼓舞士气;而杨老师那首《赤足走在田埂上》:“黄昏的乡村道上,洒落一地细碎残阳,稻草也披上… …”节奏轻快,活力四射,让人感觉全身力量满满。多年以后,依然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忆往事,除了感叹时光匆匆如流水,谁不是在追忆中寻找自己如歌岁月的纯真呢?有多少人还记得,记得刘家林担任我们少先队大队长?曾经的多少次,不管是去九龙瀑布,去九头山对面的溶洞,还是去斗普山春游,他在队伍最前面高高举着的红旗,哪次没带领着学弟学妹翻越山坡,跨过小河,蹚过溪流,跋涉崇山峻岭之间的羊肠小道?这一幕幕到了最后,不都成为了人生中最珍贵、最绚丽多彩的瑰宝呢?</p> <p class="ql-block">以洪小学,在模糊中渐渐清晰,熊建书老师,晏老师,邓玉昌老师,吴建学老师,李云红老师,李云波老师,吕秀莲老师,邓正海老师,王老莲老师,张美玲老师,杨稳柱老师,刘素娟老师,每一位,他们曾经的模样又浮现眼前,我原以为他们也如一些往事尘封不久后就被遗忘,殊不知,他们却像微风中晚霞映照的湖面,让人愿意将她珍藏在日记的扉页,常常谈及,常常追忆,追忆曾经与他们在一起的日子,是开心,是快乐,心情如此美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校已经搬迁,这里也改为他用。站在小山山顶向下望去,二层新建的小洋楼,与我在其他地方见到的并无两样,于我,这些只是一堆冰冷的钢筋水泥,没有一点值得留恋。我努力寻找的,是伴随我们成长的乐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静静聆听,仿佛又听到校园里曾经我们的声音,书声琅琅,快乐欢歌,还有老师们上课时抑扬顿挫的声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听,正对办公楼楼口的房檐下,铁链下端挂着的钢管正被敲响,“当~当当,当~当当… …”这是老师给我们敲的预备铃,“当当当,当当当… …”这是上课铃声,“当当,当当,当当… …”这是放学的铃声…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时间刹那间被定格,清晨的阳光下,我和我的同学们,一张张稚嫩的脸庞,绽放着鲜花盛开的笑容…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学校在小山脚下,我们就从这里出发… …</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文章∥原创</i></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i>图片∥①手机拍摄九龙瀑布 ②③④微信视频号截屏</i></b><b style="color:rgb(237, 35, 8);"><i>(感谢原创作者)</i></b></p> 那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