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美兰区桂林洋兴洋社区卫生服务站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预案

🌵

<h3>海口市美兰区桂林洋兴洋社区卫生服务站<br>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预案<br>为了更好控制基孔肯雅热传染病的流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特制定本预案:<br>一、工作小组及分工<br>成立基孔背雅热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防,据指挥办公室、疫情报告组、疫情处置组、检验组、宣传组及后勤保障组。<br>1、防控工作领导小组<br>组长:黄秀娟<br>成员:何永信、吴石妹、莫海美<br>负责制订基孔肯雅热预防控制方案;评估和预测基孔肯雅热事件:参与并指导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基孔肯雅热疫情处置,指导、督导基孔肯雅热预防控制工作;全面领导基孔肯雅热预防控制工作,参与制订、修订应急方案;对应急准备提出建议,对应急处理进行技术指导;负责制订基孔肯雅热预防控制方案评估,负责全面领导、组织、协调各防控组成员,部署防控处置工作。<br>2、防控指挥办公室<br>组长:黄秀娟<br>成员:刘柏英、莫彩珠<br>负责本单位基孔肯雅热疫情监测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反馈和上报,包括基孔肯雅热疫情动态、趋势、防控措施、防控效果评估、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下阶段工作建议等:对基孔肯雅热疫情应急处理情况的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进行审核;负责应急工作的协调、高度、指挥和报告工作;负责对基孔肯雅热预防控制工作的业务指导、防控知识及医疗业务知识培训等工作;统筹安排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和现场处置。<br>3、成员:吴钟荣、曾娜<br>负责掌管网络报告和审核工作,对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及时向防控指挥办公室汇报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进展情况,向县卫生局等上级部门报告基孔肯雅热疫情信息动态;基孔肯雅热疫情的初始报告。<br>4、疫情处置组<br>组长:莫海美<br>成员:陈婉<br>负责对基孔肯雅热疫情采取及时有效措施,协调配合医疗救治人员开展救治工作,对医疗机构进行基孔肯雅热预防控制指导,降低基孔肯雅热疫情发生频数。负责流行病学调查、填写《基孔肯雅热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査表》、危害评估等工作,根据防控工作的需要,负责及时提出需要储备的药品、应急物资等,要求有关医疗卫生单位进行储备。<br>5、检验组<br>组长:曾娜<br>成员:吴海萍、李宗妲<br>负责患者标本的采集(急性期血清和恢复期血清)、伊蚊标本的采集 (伊蚊成蚊和幼虫)及其他相关样品的采集、包装、保存和运输,标本运输按照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的规定执行;主要采用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3种检测方法进行检测;负责检测结果的分析、报告和评估工作。<br>6、宣传组<br>组长:吴石妹<br>成员:曾娜、郑愉<br>负责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基孔肯雅热疫情预防控制的新闻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方案,指导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及相关部门做好基孔肯雅热疫情的信息发布、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等工作;负责开展基孔肯雅热疫情应急知识普及、心理危机干预及防控技术支持,消除公众恐慌.<br>7、后勤保障组<br>组长:黄秀娟<br>成员:何永信、王丹敏<br>负责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所需设施、设备、药品、检验试剂、现场工作人员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和调运工作,保障运输车辆的正常运行,以满足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需要:根据各工作组提出的资金需求及时向财政部门申请。<br>二、防控流程<br>1、各医疗机构发现发热、关节痛和/或皮疹的患者,应详细了解患者的流行病学史(旅游史或周围人群发病情况),考虑本病的诊断,及时采样送检。发现基孔肯雅热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病例时,要于24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它传染病”,如为输入病例须在备注栏注明来源地区。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当在2小时内美兰区疾病控制中心报告。<br>2、实验室检测<br>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医疗机构发现可疑病例时,要认真按照《基孔肯雅热实验室检测方案》(见附件2)进行标本的采集、保存、运送和实验室检测。本单位实验室无条件检测时,应及时送市疾控中心进行检测,<br>3、病例管理与职业防护<br>基孔肯雅热病例的治疗主要是采取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对急性期病例必须采取防蚊隔离措施,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7天,且应持续到发热症状消退。重症病例应住院治疗。<br>在做好病例管理的基础上,医疗机构应落实防蚊灭蚊措施,防止院内感染,应采取标准防护和防蚊防护等措施。<br>4、预防控制措施<br>目前尚没有基孔肯雅热疫苗。控制伊蚊媒介密度、做好防蚊灭蚊工作是预防控制基孔肯雅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措施。<br>5. 加强卫生宣教,普及预防知识<br>(1)指导群众防蚊灭蚊。<br>在有基孔肯雅热流行风险的地区,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宣传要点包括:基孔肯雅热由伊蚊(俗称花斑蚊或花蚊子)叮咬传播;伊蚊在水缸、水盆等积水容器中繁殖;清除积水、翻盆倒罐,清除蚊虫孳生地可以预防基孔肯雅热流行:在发生疫情的地区要穿长袖衣,可涂蚊虫驱避剂防止蚊虫叮咬。<br>(卫生机构协助旅游部门做好前往基孔肯雅热流行区的旅游者及导游的宣传教育,尤其是前往东南亚、南亚和非洲流行区的旅游者,提高防范意识,防止在境外感染基孔肯雅热。告知游客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应主动就诊并将旅游史告知医生。<br>(2) 强化医务人员培训,提高疾病识别能力<br>开展医务人员诊疗知识培训,提高疾病诊断与识别能力。重点地区应在每年流行季节前开展一次基层医务人员基孔肯雅热相关知识的强化培训,增强对基孔肯雅热的认识,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基孔肯雅热病例。<br> (3) 加强媒介伊蚊密度监测,落实灭蚊措施疾控中心应开展以社区疾控中心应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蚊媒密度监测或调查,包括伊蚊种类、密度、季节消长等;发现蚊媒密度偏高时,及时提请相关单位开展清除蚊虫孳生地及预防性灭蚊工作。<br>(4)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清除蚊虫孳生地<br>存在流行风险的地区应积极做好爱国卫生运动,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清除蚊虫孳生地等工作。<br>(5) 加强信息沟通,做好联防联控<br>卫生部门与检验检疫、旅游等部门建立联防机制,及时通报信息和协调疫情处置工作。<br>三、 疫情控制措施<br>疫情控制措施包括:病例管理、个案调查、病例搜索、宣传教育、蚊媒密度调查、灭蚊及效果评价等内容为基础的蚊媒密度监测或调查,包括伊蚊种类,提示旅游者预防境外感染情的控制。</h3> <h3>门诊发热诊室(隔离病房防蚊设施)</h3> <h3>应急防护物品</h3> <h3>NS1抗原</h3> <h3>医护人员登革热、基孔肯雅热诊疗知识培训情况</h3> <h3>总结: 本单位于2025年07月17日下午组织了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培训学习得到知识提升参训人员掌握了基孔肯雅热的诊断要点和防控流程。 技能强化提高了蚊媒监测、病例报告及应急处置的实操能力。 意识增强认识到基层医疗机构在早期发现中的关键作用。</h3> <h3>院内及院周灭蚊、消除孳生地工作开展情况</h3> <h3>院内宣传教育、温馨提示开展情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