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亚麻纺织厂(146):天津姐妹回娘家

曹奶奶

<p class="ql-block">  文章可以分享转载,严禁剽窃</p> <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23日晚上我接到在天津生活的亚麻师傅李凤云的电话,询问我在哪里?我说在家里,她高兴的说:太好了,我和李金荣准备回银川,想看看亚麻厂的兄弟姐妹,特别是李金荣,她想念她们细纱班的姐妹和师傅们,想回银川看看。她们两个是73年离开银川的,那时宁夏的化建调往大港油田参加建设,李凤云是作为家属、李金荣是跟着父母离开银川去大港的。</p> <p class="ql-block">  2018年天津的李凤云和咸阳的胡亚荣相约回宁夏时《亚麻之家》群已经建立,我们以群的名义为她们举办了聚会,并且把那次聚会排序在我们亚麻纪念文章《追忆.3》。</p> <p class="ql-block">  也是那次聚会李凤云向我说起李金荣对厂里人的眷恋与思念之情,并拜托我们打听一些姐妹和师傅们的联系方式。我被这些调离亚麻纺织厂几十年姐妹对厂里人和事的深情厚谊深深震撼和感动了,我也愿意竭尽全力为她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很多失联几十年的人有了述说离情别绪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  得知她们已经来到银川,我们把聚会的日子定在7月6日早上10点,我在《盐池一品香》等大家的到来。才9点半人已经断断续续的来到了聚会地点,对于以后越来越难得的聚会机会,大家分外珍惜每次相见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  和李凤云、李金荣一起来的还有一个她们的朋友,面对着一群陌生的人群她没有丝毫的违和感,她大大方方的进行自我介绍:“我也是从银川去的大港,以前和金荣都是住在西门桥下的化建家属院,就想回银川看看。”</p> <p class="ql-block">  看着三个从天津回来的姐妹,心里好生羡慕,想起我72岁时为了了却几十年的心愿独行河西走廊,回到我儿时曾经生活的打柴沟、河西堡,没有一个认识的人,只有我孤独的身影,偶然能看到曾经生活过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而她们不仅是三人结伴住在李凤云的妹妹家,还有她的弟弟妹妹带着她们四处游玩,更有娘家银川亚麻纺织厂老少三代人为她们接风洗尘并送行。</p> <p class="ql-block">  聚会规模不大,两桌24人却有着那样多的感人故事。 </p><p class="ql-block"> 李金荣的电话打给曾经的细纱班长扈有宏:“老班长,我是李金荣,我从天津回来看你们,我想你们。”她话语的热烈与急切让身旁的我都被感动了,更别提话筒那边的老班长了,终于有了52年的重逢。</p> <p class="ql-block">  80多岁的雍继红师傅住在贺兰县,由于身体的原因一直没有参加亚麻人的聚会,她曾经给我视频中说:“什么时候有空来我家,不要买东西,现在家里什么都不缺,就是见不到厂里的人”。那份思念之情隔着手机屏幕我都能感受到。</p> <p class="ql-block">  这次她来了,是儿子专门去贺兰县接她过来的,离开亚麻纺织厂几十年,她第一次回到日思夜想的亚麻人中间,激动的心情不知如何倾诉,我的脸上落下一个轻轻的吻。</p> <p class="ql-block">  师傅的吻让我想起89年我带着女儿去东北扶余县看望离别18年的车间书记尹淑芬,临别时她送我去汽车站,途中我的脸上落下了她的吻。我们都是特别守旧的人,我知道这是思念到极致又不忍别离的情绪表达,这是两个让我永生难忘的吻。</p> <p class="ql-block">  我看到雍继红师傅和曹立凤相拥而泣,情绪有点失控,赶快过去从中间隔开。历次聚会中出现相拥而泣的情况挺多的,但是现在年龄越来越大,尤其是心脏病人我尤其关注。<b>开开心心的相聚,安安全全的回家是我每次组织聚会的最大愿望。</b></p> <p class="ql-block">  正在骑着自行车四处旅游的原厂里工会主席徐喜彬骑行到了郑州,他买了火车票赶了回来,下了火车,风尘仆仆来到了聚会现场。</p><p class="ql-block"> 厂子在时他是工人们的主心骨,厂子破产了,他的心依然牵挂着曾经的每一个下属,如同兄长般。这张照片是他回来后在银川骑行时偶遇亚麻二代李明辉的合影,曾经的长辈领导,如今的骑友。</p> <p class="ql-block">  候鸟般生活的杨润兰和张雪分别从海南岛和珠海回到了银川,我们的亚麻三代李雪琦是从青岛回来的。两个桌子24人,汇聚了天南地北的亚麻人,离情别绪,述不完的亚麻情。</p> <p class="ql-block">  当王丽和琦琦站在餐厅门口时,很多人都愣住了,在坐最小的也70岁了,她们母女的到来让这场聚会成了三代亚麻人欢聚一堂,为聚会增添了那样多的快乐。她俩是我受李凤云所托特意叫来的,她想见见南大姐的孩子。我还担心面对陌生的人群她俩会拘束,没想到琦琦面对着一个个询问的目光落落大方的自我介绍:“我是李成良、南淑敏的孙女。”她们母女俩为大家捕捉一个个快乐的瞬间,在给一个个长辈带来快乐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p> <p class="ql-block">  腿疼的郭丽云也爬上了二楼,67年他们一群青春少年去安阳学习,在那里结下了深深的友谊,他们戏称是安阳帮。席间郭丽云把他们在安阳的合影发到亚麻群里,大家激动的在照片里寻找曾经青春年华的朋友同事。</p><p class="ql-block"> 照片又勾起我的思绪,那时卫东姐正整理《追忆5》,准备为大家定制成书,在亚麻群里广泛征集老照片。大家回去翻箱倒柜,一张张老照片如雪花般飘洒在微信群里。最早出现在群里的是哈尔滨学员的集体照,紧接着上海学员的老照片也被收集起来了,安阳学习的师傅们向我们倾诉:我们那时候怎么没有照集体照?他们心中是那样的遗憾和失落。</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追忆5》紧锣密鼓的整理着,忽然有一天这张照片出现在群里,不用说女人们的激动,即便六十多岁的汉子也流下了眼泪,照片是安阳学员的珍贵记忆,同时也是银川亚麻纺织厂人的珍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  郭丽云和我说:“我的腿疼出不了远门,你以后出去玩路过咸阳,替我看看胡亚荣。”她们之间的思念与牵挂令人感动,我会把这份托付铭记于心。</p> <p class="ql-block">  聚会一向守时的贺丽娅姗姗来迟,原来她正在住院,早上的吊针打完后打的赶了过来,只为了来看看离别了52年当年同宿舍的小妹妹。</p> <p class="ql-block">  我的同学吴英是在2019年走进亚麻人为同学孙六举办的聚会里,从此和亚麻人结下不解之缘,并荣幸的被卫东姐编入亚麻系列文章追忆七 《同窗闺蜜,情深故里 》里,这是胡瑞香,张卫东和我三个追忆的编辑者都没有享受到的殊荣。</p><p class="ql-block"> 也许在我们的文章里一次次的看到和吴英相聚的场面,引起了同住在天津李凤云的关注,这次得知吴英也从天津回到了银川,她激动的告诉我一定要把吴英约到聚会现场。</p><p class="ql-block"> 吴英捧着一束鲜花来了,四个从宁夏走出去如今生活在天津的姐妹相识在她们的出发地银川,但愿她们以后能相约在天津。</p> <p class="ql-block">  相见时难别亦难,因为包间下午还有场,在服务员的催促下,大家拍了集体照后互道珍重,恋恋不舍的挥手告别,每个人心里都明白,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后相聚的机会越来越少,大家珍惜着每一次能够欢聚一堂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李凤云</b>:曹桂菊,你昨天好累呀,辛苦了,谢谢你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气氛,见到了期盼已久的老同事、老姐妹们,心里好是高兴,我和我的姐妹对你表示衷心的感谢。</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次聚餐,我真感到你挺不容易的,也特别理解以后大型聚会不再举办的决定。咱们年龄都大了,的确有些力不从心,操心受累不说,最关键的是心里的负担太重了,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哪怕是情绪激动都会让人揪心。看到聚会现场大家发自肺腑的笑脸,真心感谢你一场场的亚麻聚会带给大家的快乐。 2025年7月7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彭永芳</b>:辛苦你了!确实年龄不小了,组织一次聚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我看群里响应的同事还是挺多的,说明大家伙都有相见的意愿,辛苦并开心着!可惜我在广州暂时还回不去,不能参加。祝你们聚会愉快!7月6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彭永芳</b>:感觉过了70岁以后以肉眼所见的速度就老了,身体是最诚实的,无论你心气再怎么高,也抵挡不住大自然的规律。所幸你年龄还小点,平时也锻炼,体质比我们好,还能为大家操心。辛苦了!7月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