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曾国藩是什么人?</b></p><p class="ql-block"> 曾国藩(1811年—1872年),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b>晚清四大名臣</b>”。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b>一等毅勇侯</b>(中国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等,后朝代不同等级不一。),谥曰(shì yuē,中国古代给予已故君王、贵族或有功之臣的称号,用以表彰其功绩和德行。)<b>文正</b>(古代谥号,是对文人的最高评价)。 </p><p class="ql-block">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自幼勤奋好学</b>,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实学”</b>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p><p class="ql-block">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耐烦</b>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勤俭廉劳</b>,<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不可为官自傲</b>。他<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b>,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p><p class="ql-block">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b>第一批赴美留学生</b>。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p><p class="ql-block"> 曾国藩的一生经历可以分成七个阶段:跻身六曹(成功进入古代行政机构或组织)、创建湘军、坐困江西、决战安庆、攻陷天京、剿捻失败和抑郁而死。人生变数无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首先,曾国藩精通古文,广泛猎读。</b>在学术上向很多当时有名人士请教。不仅增长了个人见识,极大提高了个人声望。另一方面受到穆彰阿(清朝道光皇帝十六年,成为内阁首辅、领班军机大臣,善于揣摩上意、深受宠幸,权倾内外。)的垂青和举荐。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其次,曾国藩经过几年的大彻大悟后再度出山。</b>早期官场对曾国藩来说太顺利了,造就了他当初锋芒毕露、自恃清高的性格,使他坐困江西期间处处碰壁、受到地方官的百般排挤和刁难。后受命为钦差大臣和两江总督,为大展夙愿夙志提供了舞台。清廷依靠曾国藩集团所创建的湘军来镇压太平天国,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机会永远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然后,政治嗅觉灵敏、经验丰富、审事祥明、处事果断。</b>湘军攻陷天京以后,曾国藩果断自剪羽翼,释清廷疑忌自保末路。 </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最后,曾国藩是个爱才如命,求才若渴的贤人。</b>行军打仗,每到一地,必广为访案。凡具<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一技之长者</b>,必设法延至、收为己用;闻有德才并兼者,更不惜重金,驰书礼聘。他还能<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虚心纳言</b>,鼓励众幕僚<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直言敢谏</b>,故能收到<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集思广益</b>的效果。他在事业上能够取得如此成功,与其有很大关系。</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学习曾国藩什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b>曾国藩是个<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极高修养、极有头脑、极有远见、极有谋略</b>的人物。他的修身过程之于后人的最大意义,使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一个资质非常平庸的人,如果真的实心实意全心全意地进行自我完善、自我改造,通过“陶冶变化”、“脱胎换骨”地蜕变,可以成为超人。</b>学习他:</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是“笨功夫”。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b>就是“<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死磕</b>”、“<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拙诚</b>”精神。 他通过<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超人的努力</b>,走通了科举之路,曾国藩本人的天资连一般都算不上,更不用说聪慧。秀才就考了7次才考上。</p><p class="ql-block"> 他一生做事从来不绕弯子、不走捷径,总是按照<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最笨拙最踏实</b>的方式去做。从不靠奇谋诡计,只凭坚韧踏实、死磕到底。<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涓滴积累、水滴石穿</b>,追求最扎实彻底的功夫,一步一个脚印。 </p><p class="ql-block"> 做人讲究“拙诚”,不玩心眼。曾国藩曾说:“<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b>”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真诚和笨拙的方式在处理事务中的重要性。 </p><p class="ql-block"> 人的成就,都不在于开始了多少件事,而在于结了多少次尾。我们通常定计划做规划容易,开头也很多。但能够有恒心、有始有终坚持的情况比较少。大多数时候,<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我们不愿意下笨功夫,不愿意死磕到底。</b>所以只有开头,没有结果。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没恒心没毅力来死磕自己</b>,还根本轮不到拼智商。</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是“善自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b>年轻时,曾国藩也有很多缺点和毛病。并且知识面很窄,眼界见识也不高。他通过<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写日记天天自省,高度自律</b>,来一次脱胎换骨的改变。再一次证明了人的能力和自我要求密切相关的,官场的失利也让他痛定思痛。他常写信给各位好友,让大家给他多提意见,帮助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自己来了一场中年变革,为后面的事业奠定了基石。 </p><p class="ql-block"> 曾国藩也是在自省中了解了人性的复杂,明白了“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行事过于放荡的人,表面上是强者,实际上却是弱者。这片土地真正的强者,都是表面上看起来柔弱退让之人。最后曾国藩用<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诱之以名、拢之以利</b>,网络天下英才,巩固扩大湘军,完成他的“中年变法”。</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是“能自律”。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b>成功人士的标志,体现在高度的自律。曾国藩是个老烟枪,下定决心戒烟后,很快就戒了。其对此事洋洋得意、甚为骄傲。不抽烟的人,不能明白其中的痛苦。<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曾国藩的人生总是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b>,给自己立下十二条军规,终其一生从未放松,可敬可叹! </p><p class="ql-block">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曾国藩自省的方式是通过记日记,不是记流水账。而是分成工作、应酬、学习等好几大模块。从细节着手,<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小到每一句话、每一个念头、每一个想法,如有不符合自己的标准,都会记录下来,体现在高度的自律真正反思自己。</b> </p><p class="ql-block"> 记得其中有一个细节:曾国藩听说有个朋友纳了个非常好看的小妾,第二天非要去他家观看,过过眼瘾。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原来曾国藩年轻的时候也是个性情少年。你看,伟人和我们普通人一样。 </p><p class="ql-block"> 你会时常看到他心中有两个小人在打架、左右摇摆,白天情不自禁犯了错,晚上曾国藩<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在日记中深深责骂自己</b>。曾国藩写日记反省不是自创,而是借鉴别人才采用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感悟曾国藩什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b> 曾国藩身体力行,带给我们的启发: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1、天生笨拙,不是成长的障碍。</b> </p><p class="ql-block"> 看曾国藩的成长路径,从读书起就比常人慢,学习方法笨,学生本身也笨。但是终成“立言大家”。无非是普通的起点,但是假以时日,在正确的方向上<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不断校对、持续精进</b>的结果。用动态的思维看待人和事,就是站在今天的起点上,知道终点在哪里,知道路程是什么,<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埋头赶路、抬头看路,</b>势必将一步步走进目标。</p><p class="ql-block"> 需要切忌的反而是,不要从开始,就以“<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资质平平、资质普通</b>”反而不去精进,继而与人的差距越来越大。<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成长的障碍,从来不是天资弱差,而是不行动!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2、起步普通,逐步醒悟也不迟。</b> </p><p class="ql-block"> 罗马城(建立和发展经历了2000多年的漫长历程)不是一日建成的,胖子不是一口吃成的。凡事都有个过程。曾国藩活着的时候已经是<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完人</b>,死后又盖棺定论为<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圣人</b>,人生如此,夫复何憾!可他不是天生完人。</p><p class="ql-block"> 二十几岁的曾国藩,迈过了年轻青涩、勤奋笨拙,即便是高中进士,进京做官,他到了京城也不是一步登天、信心满满。而是发现自己更是普通得不再普通。</p><p class="ql-block"> 三十岁的曾国藩,虽然长进明显,但是生活不规律、莽撞多言、傲慢无礼、夸夸其谈、不懂装懂,和普通人并无不同。后来他才<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立志做圣人</b>,日课十二条(在道光22年,他给自己定下了例行的十二条功课),<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圣人之言,滚瓜烂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3、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b>44岁的曾国藩,在九江大败于太平军,不仅折损花费数年心血惨淡经营起来的湘军水师,自己还差点成了俘虏颜面尽失。江西的困境不仅使得曾国藩陷入军事上的危局,更使他陷入政治上的泥沼,没有实权的他,又被夺了兵权,有口难辨,遂成怔悸(中医指心悸,患者因害怕而心惊肉跳)。让他痛苦的是,建立不世功勋的良机从眼前溜走。江西困境之后,他在家不断反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当行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应该反过来检查反省自己)这句圣人之言。</p><p class="ql-block">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机会又来了。曾国藩居乡期间,心灰意懒。而他帮助过的湖北巡抚胡林翼却在千方百计、绞尽脑汁地为他再次出山创造机会。这才有了他48岁时候的再度出山,以及以后得立功、立德、立言。当曾国藩经过“中年危机”,再次复出后,完成了“中年变法”,48岁了仍在不断精进的路上。回望他的几十年,我们看到的是这个逐步醒悟的普通人,如何一步步走出不普通的成长弧线。 </p><p class="ql-block"> <b>所谓“</b><b style="color:rgb(237, 35, 8);">完人</b><b>”,不是起点、不是终点、也不是路径,而是这种活法:</b><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每前进一寸、就修改一寸、就有一寸的进步!</b><b style="color:rgb(237, 35, 8);">生而为人,日日精进! </b></p><p class="ql-block"> 曾国藩讲“<b style="color:rgb(237, 35, 8);">凡成大事,人谋半天谋半。</b>”机会的来与去自由它的时间,无需激动无需追悔,平常心对待,<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专注自我精进</b>才是正途!</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家族关联】 </b></p><p class="ql-block"> 曾国藩和我祖上应该算得上是同宗同族(确实没考证过)。</p><p class="ql-block"> 我母亲叫曾庆秀,祖父叫曾宪模(父亲入赘)。小时候听我祖父多次很自豪地说过,他爷爷的爷爷(在族谱记载是生于嘉庆乙亥年,即清朝嘉庆二十年,1815年。)在清朝是有“举人”功名的,具备做官资格,还可免除赋税徭役,并享有"老爷"的尊称的..。 </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祖父一生一世没下田地干过农活,生前一直都在红庙大队队部当经理。那时村里有打米厂、加工厂、搬运队等几家村办企业,都是我祖父经营管理的。</p><p class="ql-block"> 祖父<b>睿智精明、能说会道、吃苦耐劳、品正行端、大公无私</b>,<b style="color:rgb(1, 1, 1);">从来不拿公家一件东西!从来不贪公家一分钱!</b>在村里是个<b>文化水平第一高、群众口碑第一好的长者!</b>小时候的耳濡目染和祖父的谆谆教诲,令我受益终身!</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