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狼烟之台</p>
<p class="ql-block">北山之巅,那座古老的烽火台巍然矗立,仿佛仍在低语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我伫立山下,仰望那抹沧桑的身影,思绪穿越六百余载,回到明军为抵御倭寇而筑台燃烟的年代。这座台,不仅是烽火岁月的遗迹,更是烟台这座城市的起点,点燃了城市最初的荣光与记忆。烽火虽熄,历史未远,狼烟台下,一段关于守护与崛起的故事,正悄然展开。</p> <p class="ql-block">烟台,这片土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早在七千年前,这里便孕育了白石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商周时期,属莱国疆域;唐初设登州,治所文登,宋元沿袭其制。至明代,登州升为府,辖区扩展至今日烟台、威海一带。1398年,明政府设立奇山守御所,构筑北山烽火台,俗称“狼烟台”,城市由此得名,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从渔火点点到商船云集,从烽烟战鼓到市井繁华,烟台,以一座台为起点,书写了一部山海之间的城市史诗。</p> <p class="ql-block">从蓬莱驱车三小时,抵达这座滨海之城。脑海中浮现的是登州的古韵与张裕葡萄酒的醇香。幸运入住银座和美酒店,与张裕葡萄酒公司仅一街之隔。虽未能深入探访,但从那斑驳的门脸中,仍能感受到这家百年企业的沧桑与辉煌,仿佛每一砖每一瓦都在诉说岁月的故事。张裕的酒香,穿越百年,不仅酿出了东方的醇厚,也见证了烟台与世界接轨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从张裕酿酒公司西行约二百米,便来到始建于1872年的朝阳街。这条全长四百米的街道,是烟台最具代表性的百年商业街。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雕梁画栋,古意盎然,既是商贸繁荣的见证,也是文化交融的缩影。如今,它已成为烟台重要的文化旅游地标,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流连,沉浸于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时光长廊。漫步其间,仿佛穿越百年,听见马蹄声与汽笛声交织的旧时光。</p> <p class="ql-block">与朝阳街毗邻的,是始建于清咸丰年间的广东街,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1861年,烟台根据《中英天津条约》和《中法天津条约》被迫开埠,取代登州(今蓬莱),成为通商口岸。这一历史转折由英国驻华公使指派领事马礼逊实地考察后提出,因烟台港湾条件优越,清政府在列强压力下最终同意变更。广东街作为烟台开埠文化的重要见证,承载着近代商贸与移民的厚重记忆。街巷深处,曾回响着南腔北调的叫卖声,也见证了烟台从边陲小镇走向开放前沿的蜕变。</p> <p class="ql-block">马迭尔品牌由俄籍犹太人约瑟·开斯普于1906年在哈尔滨中央大街创立,以马迭尔旅馆及同名冰棍闻名于世。其冰棍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冰棍,选用牛奶、鸡蛋等优质原料,口感香甜不腻,冰中带香,成为百年经典。这份来自北国的甜蜜,穿越时光,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烟台虽非马迭尔的故乡,却也在岁月流转中,接纳了这份异域风情,成为城市文化中一抹独特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克利顿饭店始建于1910年,前身为1908年设立的俄国邮政局,后改建为以俄式餐饮著称的饭店。1912年8月,孙中山北上途中曾在此下榻,并发表实业报国演说,使这座百年俄式建筑成为见证近代中国变革的重要历史地标。如今,它以克利顿葡萄酒餐厅的身份继续讲述着岁月的故事,仿佛仍在回响着那个时代的铿锵之声。烟台的清晨与黄昏,都在这里沉淀出一段段关于理想与奋斗的回音。</p> <p class="ql-block">7月29日</p>
<p class="ql-block">清晨去看海,晨阳洒满心怀,海风轻拂面颊,潮声如歌,唤醒沉睡的思绪。我赤脚踩在沙滩上,感受着浪花轻拍脚踝的温柔。远处的海天交界处,几艘渔船正缓缓归航,仿佛也在这宁静的早晨,找回了属于自己的节奏。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只留下海与心的对话。烟台的海,不喧哗,却深情,它以潮汐为笔,书写着属于这座城市的宁静与辽阔。</p> <p class="ql-block">崇正中学始建于20世纪初,由法国天主教方济会设计建造,原为男子中学。校园内现存南北两座形制对称的教学楼,建筑融合法国古典主义风格与中式装饰元素,青砖红瓦,外廊环绕,角楼高耸,木雕与砖雕工艺精美,展现出中西合璧的独特魅力。这座百年学府,见证了无数学子的成长,也承载着烟台教育的厚重历史。琅琅书声,穿越百年,依旧在红瓦青砖间回荡,诉说着教育兴城的初心与使命。</p> <p class="ql-block">烟台十字街,始建于1861年烟台开埠之后,因街内曾设有红十字会而得名。街道位于芝罘区滨海广场附近,全长480余米,南接大马路,北望广仁路,呈南北走向。作为烟台早期重要街区之一,十字街见证了城市从军事要塞向商业港口的转变。1906年前后,基督教浸信会教堂在此落成,1912年红十字会分支机构入驻,使这条街道承载了更加丰富的历史内涵。十字交汇处,不只是街道的交汇,更是信仰、仁爱与商业的交汇,是烟台近代文明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十字街,正在修缮之中,老建筑静静伫立,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变迁,期待以崭新面貌重现历史风华。我走在街道的一侧,看着脚手架下的老砖墙,心中竟生出几分敬意。这些墙,听过教堂的钟声,见过红十字会的旗帜,如今又将迎来新的时代,续写属于烟台的不朽篇章。历史并未远去,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陪伴这座城市前行。</p> <p class="ql-block">烟台东炮台遗址</p>
<p class="ql-block">屹立于海岸之畔,东炮台静默如碑,诉说着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铁锈斑驳的炮口仍指向远方,仿佛在守望那片曾被战火洗礼的海疆。这里是烟台近代军事防御的缩影,也是民族屈辱与抗争的见证。每一块石砖,都镌刻着历史的回响,每一缕海风,都吹拂着不屈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甲午战争中的烟台角色</p>
<p class="ql-block">烟台作为清末北方海防重镇,1894年甲午战争期间,北洋水师在此增设炮台加强防御。战争爆发后,东炮台官兵曾参与抵抗日军,但因清廷海防废弛、兵力不足最终战败。 战争结束后,烟台作为清末海防要塞的历史地位进一步强化。1894年增建的烟台东炮台至今仍保留历史遗迹,成为见证那段历史的实物见证。硝烟虽散,警钟长鸣,东炮台不仅是一段军事史的遗存,更是一堂关于国运与海防的深刻课堂。</p> <p class="ql-block">烟台,一座承载古老文明、历经近代沧桑、走向现代繁荣的城市。西方列强留下的建筑遗迹犹存,那段屈辱的历史铭刻在心。铭记历史,方能砥砺前行;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不息。在这片土地上,过去与未来交织,历史与现实共鸣,烟台,正以崭新的姿态,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山海之间,这座城,正以开放与自信,续写属于新时代的烟台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