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灵儿</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56893800</p><p class="ql-block">图/网络(感谢原摄影老师)</p> <p class="ql-block"> 深冬的绍兴难得放晴,我走进沈园时,冬阳正斜斜地穿过光秃秃的枝桠,在青石板上织出细碎的光网。粉墙黛瓦在暖阳里泛着柔和的白,檐角的冰棱折射着光,偶尔滴落的水珠在地上砸出小小的坑,像时光留下的浅浅脚印。</p><p class="ql-block"> 照壁前的空地上,几位老人正晒着太阳聊天。红漆斑驳的石碑在冬阳下更显沧桑,《钗头凤》的字迹里积着薄薄一层尘,却仍能读出“东风恶,欢情薄”的凛冽。穿棉袄的老伯用拐杖轻敲碑座:“天冷时来这儿最好,能把陈年的故事晒得暖些。”他指着碑上“黄縢酒”三个字,“你想啊,当年陆游喝那酒时,说不定也盼着这样的太阳,能把心里的寒驱散几分。”阳光恰好移到“错、错、错”的字迹上,给冰冷的石碑镀上层金边,那些锋利的笔画仿佛也柔和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 沿着回廊往前走,池塘的水面结着层薄冰,冰下的水草隐约可见。曲桥的栏杆被晒得温热,我扶着栏杆望去,冰面倒映着光秃秃的柳枝,像幅简洁的水墨画。一位母亲正指着冰面给孩子讲故事,她没有说太多悲伤的细节,只说“从前有对相爱的人在这里分别,但他们把最好的回忆留了下来”。孩子伸出手指想摸冰面,母亲轻轻拉住他:“冰会化,就像难过的事会过去,但回忆会像这桥一样,一直在这里。”阳光照在他们相握的手上,暖得能驱散冬的寒意。</p><p class="ql-block"> 假山后的石亭里,有人摆了个小小的炭火炉,炉上温着黄酒,香气混着炭火的暖意飘得很远。几位游人围坐炉边喝酒,酒杯碰撞的脆响里,夹杂着轻声的笑谈。“来口酒暖暖身子,”穿皮夹克的大哥递过酒杯,“别总想着故事里的苦,陆游后来不也写出‘僵卧孤村不自哀’吗?这人生啊,就像这酒,初尝烈,后味甜。”我抿了口酒,暖流从喉咙淌到心底,忽然懂得,沈园的故事里不只有“泪痕残”的悲戚,更有历经风霜后的坚韧,就像这寒冬里的炉火,再冷也能燃出暖意。</p> <p class="ql-block"> 双桂堂的木门紧闭着,门楣上挂着几串晒干的桂花,风一吹便轻轻摇晃,落下细碎的金粉。我透过门缝往里望,堂内的长凳上积着层薄尘,却仍能想象出春夏时这里的热闹。墙角的蛛网粘着阳光里的飞絮,像谁精心收藏的时光碎片。忽然想起陆游晚年的诗:“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他年老时再来沈园,看到的或许就是这样的冬景,草木凋零,却藏着来年的生机,就像他心头的思念,虽深却不绝望。</p><p class="ql-block"> 离园时,我在出口处的老槐树下驻足。树干上的裂痕里积着雪水,阳光下闪着晶莹的光。几位工作人员正忙着清扫路上的落叶,扫帚划过石板的声响里,混着他们的说笑声。“这园子啊,冬天看着冷清,开春就不一样了,”扫地的阿姨笑着说,“你看这树杈上的芽苞,都在等着发芽呢。”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果然有小小的绿芽裹在褐色的苞壳里,像藏着整个春天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 走出沈园,巷口的酱园飘来咸鲜的香气。回头望去,冬阳给沈园的飞檐镀上层金边,那些光秃秃的枝桠在蓝天下伸展,像在书写着未完的故事。忽然明白,沈园的动人之处,从不是刻意营造的悲情,而是藏在寒冬里的生机——就像这冰会化、芽会发,就像陆游与唐琬的故事虽有遗憾,却在岁月里沉淀出温暖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冬阳渐渐西斜,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长。我揣着满口的酒香往前走,觉得这暖阳会一直跟着我,就像那些藏在时光里的坚韧与希望,从未因寒冷而消散。有些故事,不必时时挂在嘴边,却会在某个晴朗的冬日,像这沈园的阳光一样,悄悄晒暖心底的角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