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东馆,中国古代玉器展

刘一丁

<p class="ql-block">美篇号:5285514 </p><p class="ql-block"> 上海博物馆东馆是上海市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位于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952号。这里是东馆地下一层,参观人员由此安检进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上海博物馆东馆是“十三五”时期上海市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东馆定位为“世界顶级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旨在呈现海内外体系最完整的中国古代艺术通史陈列,同时融入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特色,并推出创新的互动体验空间。</p> <p class="ql-block">  东馆的设计理念以窗口为核心,寓意“上海之窗口”,同时象征智慧、互动、创新、多样、开放和面向世界。建筑外观蜿蜒起伏,造型典雅,内部空间布局强调开放性与共享性,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的封闭式设计,融入了大量落地玻璃、室外露台和屋顶花园,营造出园林般的漫游。</p> <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初,我们参观了上海博物馆东馆。首先参观中国古代玉器展。</p> <p class="ql-block">  一楼大厅。</p> <p class="ql-block"> 中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以玉作器已有近万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虽然中美洲的古印第安人、新西兰的毛利人同样对玉器十分倾心,西伯利亚、欧洲和日本列岛等地区也都有早期玉器的考古发现,但是,只有中国人不间断地保持着对玉的热爱,并延续至今。 </p> <p class="ql-block">  在古代中国,玉被用来沟通神灵、敬天崇祖、辟邪殓葬、祈求祥瑞,不仅代表财富、权力和地位,甚至被当作长生灵药。</p> <p class="ql-block">  玉温润、洁白、坚韧等自然属性更被赋予仁、义、 智、勇、洁等高尚品德,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作为中华文明重要而独特的标识,玉文化已经融入民族之魂。</p> <p class="ql-block">龙形玉佩</p><p class="ql-block">仇大健先生捐赠</p><p class="ql-block">西周宗法制度严格,贵族以组合式玉佩的繁简区分身份高低。 至东周,纷争不息,秩序不再,儒家提出玉有“德”,倡导君子佩玉,借以重申法度。组佩再次流行,以龙形为主体。 </p> <p class="ql-block">春水玉带饰</p><p class="ql-block"> “春水”是金元时期流行的玉器装饰题材,由辽代契丹族的春季渔猎活动衍生而来,更是草原民族风情与汉族传统玉文化的完美融合。 </p> <p class="ql-block">农事图玉山</p><p class="ql-block">玉山多以山水人物及历史故事为题材, 布局有清初山水画之风,雕琢集历代大成, 代表了中国古代玉雕艺术的最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石器时代玉器:</span></p><p class="ql-block">(距今约9000-4000年) </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先后诞生了具有各自区域特征的大量玉礼器和玉饰件。 以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动物形和几何形器物, 长江流域良渚文化的玉璧、玉琮、玉钺,以及黄河流域龙山文化的玉璋、玉刀等为代表,或造型独特,或饰纹神秘。这些珍贵的玉器蕴含丰富的精神内涵,是早期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实物见证。 </p> <p class="ql-block">石镯</p><p class="ql-block">崧泽文化(距今约6000-5400年) </p><p class="ql-block">上海市青浦区崧泽遗址出土</p><p class="ql-block">崧泽文化因上海市青浦区崧泽遗址得名,玉器品类有玦、璜、镯、坠饰等。</p> <p class="ql-block">玉璧</p><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距今约5400-4300年) </p><p class="ql-block">上海市青浦区福泉山遗址出土</p><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因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遗址得名。 研究显示,良渚社会已形成金字塔型分层结构,琮、璧、等玉器是墓主身份和地位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神人兽面纹玉琮</p><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距今约5400-4300年) </p><p class="ql-block">上海市青浦区福泉山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神人飞鸟纹玉琮</p><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距今约5400-4300年)。</p> <p class="ql-block">玉钺(yue) </p><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距今约5400-4300年) </p><p class="ql-block">上海市青浦区福泉山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玉项饰</p><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距今约5400-4300年) </p><p class="ql-block">上海市青浦区福泉山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神人纹玉锥形器(附套管) </p><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距今约5400-4300年) </p><p class="ql-block">上海市青浦区福泉山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玉龙</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晚期(距今约5500-5000年)</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因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后得名。红山先民尚玉成风,唯玉为葬,玉器以动物形器、几何形器为主,带有巫术、祭祀色彩。 </p> <p class="ql-block">鹰攫人首纹玉佩</p><p class="ql-block">石家河文化(距今约4500-4200年)</p> <p class="ql-block">玉璋</p><p class="ql-block">龙山文化(距今约4500-4000年)</p><p class="ql-block">龙山文化因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龙山镇得名,广泛分布于山东、辽宁、河北、河南、山西和江苏等地。山东龙山文化玉器见有牙壁、圭、璋、越等。其中璋、钺等不具实用功能,而重礼制意义,被称作“玉兵”,是军权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玉刀</p><p class="ql-block">齐家文化(距今约43 00-3500年)</p><p class="ql-block">齐家文化因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遗址得名,其玉器以多孔玉刀、多璜联璧、玉璧、玉琮为典型。随着考古发现,学界认为齐家文化玉器的玉料可能主要“就近取材”自河西走廊地带。</p> <p class="ql-block">玉琮</p><p class="ql-block">齐家文化(距今约43 00-35 00年)</p> <p class="ql-block">玉璧</p><p class="ql-block">齐家文化(距今约43 00-35 00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夏商西周玉器</span></p><p class="ql-block">玉璧</p><p class="ql-block">齐家文化(距今约43 00-35 00年)</p> <p class="ql-block">玉琮</p><p class="ql-block">商(公元前16世纪一前11世纪)</p> <p class="ql-block">玉戈</p><p class="ql-block">商(公元前16世纪一前11世纪)</p><p class="ql-block">玉戈流行于夏商周时期,为礼仪用器,常作“尖锋弧援直内”。学者分析甲骨卜辞及出土实物,认为玉戈与圭、璋关系密切。战国之后,玉戈受青铜戈造型影响出现“胡”,同时进入发展尾声。</p> <p class="ql-block">直纹玉戚</p><p class="ql-block">商(公元前16世纪一前11世纪) </p><p class="ql-block">顾恺时先生、成言嘉女士捐赠</p><p class="ql-block">玉戚</p><p class="ql-block">商(公元前16世纪一前11世纪) </p><p class="ql-block">顾恺时先生、成言嘉女士捐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龙纹玉戚</p><p class="ql-block">商(公元前16世纪一前11世纪)</p> <p class="ql-block">凤纹玉系璧</p><p class="ql-block">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 </p><p class="ql-block">龙纹玉饰</p><p class="ql-block">商(公元前16世纪一前11世纪) </p><p class="ql-block">龙纹玉系璧</p><p class="ql-block">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 </p> <p class="ql-block">双神人首玉璜</p><p class="ql-block">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p> <p class="ql-block">兽面纹玉戚</p><p class="ql-block">商(公元前16世纪一前1世纪)</p> <p class="ql-block">鸟形玉佩</p><p class="ql-block">商(公元前16世纪一前11世纪)</p><p class="ql-block">龙纹玉佩</p><p class="ql-block">商(公元前16世纪一前11世纪) </p><p class="ql-block">孙鼎先生捐赠</p><p class="ql-block">熊形玉佩</p><p class="ql-block">商(公元前16世纪一前11世纪)</p> <p class="ql-block">鸟形玉佩</p><p class="ql-block">商(公元前16世纪一前11世纪)</p> <p class="ql-block">蜥蜴形玉佩</p><p class="ql-block">商(公元前16世纪一前11世纪)</p> <p class="ql-block">玉柄形器</p><p class="ql-block">玉柄形器始见于夏,或与史前玉锥形器有渊源。柄形器的具体功能随时间发展而演变,目前主要有佩饰、石主(类似牌位)、祭神祇的裸(guan)礼用器等推测。</p><p class="ql-block">龙纹玉管</p><p class="ql-block">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 </p><p class="ql-block">龚理曾、龚理宸先生、龚理荃、龚理华、 龚理菁女士捐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人龙纹玉饰</p><p class="ql-block">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p> <p class="ql-block">人龙纹玉饰</p><p class="ql-block">西周 (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春秋战国玉器</span></p><p class="ql-block">(公元前770年一前221年) </p><p class="ql-block">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玉礼器逐渐衰落,多种具有新造型、新寓意的玉器出现。在儒家“玉德”思想的助推下,由多件玉器灵活组合而成的组佩成为“君子”必备。</p> <p class="ql-block">兽面谷纹玉璧</p><p class="ql-block">战国(公元前475年一前221年) </p><p class="ql-block">上海市青浦区福泉山遗址出士</p> <p class="ql-block">双龙首玉璜</p><p class="ql-block">战国(公元前475年一-前221年)</p> <p class="ql-block">谷纹玉璜</p><p class="ql-block">战国(公元前475年一-前221年) </p> <p class="ql-block">龙形玉饰</p><p class="ql-block">战国(公元前475年一前221年)</p> <p class="ql-block">双身龙形玉饰</p><p class="ql-block">战国(公元前475年一-前221年) </p><p class="ql-block">双首龙形玉佩</p><p class="ql-block">战国(公元前475年一前221年</p> <p class="ql-block">龙形玉佩</p><p class="ql-block">战国(公元前475年一前221年)</p> <p class="ql-block">龙形玉佩</p><p class="ql-block">战国(公元前475年一前221年)</p> <p class="ql-block">龙纹玉饰</p><p class="ql-block">春秋(公元前770年一前476年)</p> <p class="ql-block">龙纹玉珌</p><p class="ql-block">春秋(公元前770年一前476年)</p> <p class="ql-block">兽首兔纹玉带钩</p><p class="ql-block">战国(公元前475年一前221年)</p> <p class="ql-block">兽首玉带钩</p><p class="ql-block">战国(公元前475年一前221年)</p> <p class="ql-block">汉晋玉器</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06年一420年) </p><p class="ql-block">汉代人创造出一种逍遥自在、玄幻多彩的精神世界,并企望长生不老、羽化升仙。</p><p class="ql-block">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分裂, 战争频仍,导致交通阻塞,玉材来源受限,琢玉手工业短暂走向低迷。</p> <p class="ql-block">谷纹玉剑首</p><p class="ql-block">西汉(公元前206年一公元8年)</p> <p class="ql-block">双螭(chT)纹玉</p><p class="ql-block">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p> <p class="ql-block">龙凤纹玉璣(zhi) </p><p class="ql-block">战国(公元前475年一前221年)</p> <p class="ql-block">龙纹玉鲜卑头</p><p class="ql-block">晋(公元265年一420年)</p><p class="ql-block">“鲜卑头”为自铭,意即腰带扣。此器正面透生曲、满饰鳞纹的龙,背面两侧各有一列铭文,名称、制作年代、制作机构、制作工时、监。学者考证认为,此带扣或曾为晋代皇帝御用</p> <p class="ql-block">螭纹环形玉佩</p><p class="ql-block">东汉(公元25年-220年)</p> <p class="ql-block">凤纹玉璧壁</p><p class="ql-block">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唐宋辽金玉器</span></p><p class="ql-block">双凤纹玉饰</p><p class="ql-block">唐(公元618年一907年)</p> <p class="ql-block">龟鹤纹玉饰</p><p class="ql-block">宋(公元960年-1279年)</p> <p class="ql-block">象形玉佩</p><p class="ql-block">宋(公元960年-1279年)</p> <p class="ql-block">鸟形玉佩</p><p class="ql-block">宋(公元960年-1279年)</p> <p class="ql-block">龙纹玉佩</p><p class="ql-block">唐(公元618年-907年)</p> <p class="ql-block">马形玉佩</p><p class="ql-block">唐(公元618年一907年)</p> <p class="ql-block">春水玉带饰</p><p class="ql-block">金(公元1115年-1234年)</p> <p class="ql-block">虎纹玉饰</p><p class="ql-block">金(公元1115年-1234年)</p> <p class="ql-block">葡萄纹玉饰</p><p class="ql-block">金(公元1115年-1234年)</p> <p class="ql-block">双螭纹玉璧</p><p class="ql-block">宋(公元960年一1279年) </p><p class="ql-block">上海市松江区圆应塔(西林塔)地宫出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元明清玉器</span></p><p class="ql-block">(公元1271年-1911年) </p><p class="ql-block">元明清时期的玉器琢制规模不断扩大,皇家贵族用玉的品类和数量超越此前任一时期, 民间用玉也非常普遍,金、玉、宝石等复合技艺的器物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喜爱。清代乾隆年间,来自昆仑山脉的和田玉料供应充足,新材质如翡翠、新品种如痕都斯坦玉,亦被充分接受。诸多优秀玉匠效力于宫廷或活跃于民间,创造了中国古代玉雕的巅峰。</p> <p class="ql-block">双螭纹玉饰</p><p class="ql-block">元(公元1271年-1368年) </p><p class="ql-block">上海市松江区圆应塔(西林塔)地宫出</p> <p class="ql-block">天鹅连珠纹玉饰</p><p class="ql-block">明(公元1368年-1644年)</p> <p class="ql-block">凌霄花纹玉饰</p><p class="ql-block">元(公元1271年-1368年)</p> <p class="ql-block">云龙纹玉带饰</p><p class="ql-block">元(公元1271年-1368年) </p><p class="ql-block">上海市松江区圆应塔(西林塔)地宫出土</p> <p class="ql-block">螭凤纹玉饰</p><p class="ql-block">明(公元1368年一1644年) </p><p class="ql-block">上海市闵行区北桥镇明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龙穿牡丹纹玉带板</p><p class="ql-block">明(公元1368年-1644年) </p><p class="ql-block">上海市松江区圆应塔(西林塔)地宫出土</p> <p class="ql-block">龙纹玉带板</p><p class="ql-block">明(公元1368年一1644年) </p><p class="ql-block">顾丽江先生捐赠</p> <p class="ql-block">嘤戏纹玉带板</p><p class="ql-block">明(公元1368年-1644年)</p> <p class="ql-block">鱼形玉佩</p><p class="ql-block">元(公元1271年-1368年) </p><p class="ql-block">鹿形玉饰</p><p class="ql-block">元(公元1271年-1368年) </p><p class="ql-block">上海市松江区圆应塔(西林塔) </p><p class="ql-block">明(公元1368年-1644年) </p><p class="ql-block">上海市松江区圆应塔(西林塔)地宫出土</p><p class="ql-block">鱼形玉佩</p><p class="ql-block">明(公元1368年-1644 )上海市黄浦区朱察卿家族</p> <p class="ql-block">龙首螭纹玉带钩</p><p class="ql-block">元(公元1271年-1368年)</p> <p class="ql-block">龙首螭纹玉带钩</p><p class="ql-block">明(公元1368年-1644年) </p><p class="ql-block">上海市徐汇区龙华三队明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灵芝纹玉带钩</p><p class="ql-block">清(公元1644年--1011年 )</p> <p class="ql-block">百吉纹玉带扣</p><p class="ql-block">清(公元1644年-1911年) </p><p class="ql-block">上海市佚名墓出士</p> <p class="ql-block">龙首螭纹玉带扣</p><p class="ql-block">明(公元1368年-1644年)</p> <p class="ql-block">灵芝童子纹玉饰</p><p class="ql-block">元(公元1271年-1368年) </p><p class="ql-block">上海市松江区圆应塔(西林塔)地宫出土</p> <p class="ql-block">持荷玉三童</p><p class="ql-block">明(公元1368年-1644年) </p><p class="ql-block">上海市松江区圆应塔(西林塔)天宫出土</p> <p class="ql-block">玉渔翁</p><p class="ql-block">清(公元1644年-1911年)</p> <p class="ql-block">镶金嵌宝玉花首银簪(一对) </p><p class="ql-block">明(公元1368年-1644年) </p><p class="ql-block">上海市黄浦区打浦桥顾从礼家族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嵌玉蝴蝶金簪首</p><p class="ql-block">明(公元1368年-1644年) </p><p class="ql-block">上海市黄浦区朱察卿家族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嵌玉观音首鎏金银簪</p><p class="ql-block">明(公元1368年-1644年) </p><p class="ql-block">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陆深家族墓出士</p> <p class="ql-block">嵌玉银鎏金霞帔坠</p><p class="ql-block">明(公元1368年-1644年) </p><p class="ql-block">上海市黄浦区打浦桥顾东川夫人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花鸟纹玉簪饰</p><p class="ql-block">明(公元1368年-1644年)</p> <p class="ql-block">九老图玉笔筒</p><p class="ql-block">清(公元1644年-1911年) </p><p class="ql-block">莲鹭纹玉水孟</p><p class="ql-block">清(公元1644年-1911年) </p> <p class="ql-block">玉仿古彝器</p><p class="ql-block">北宋时期,金石学兴起,以青铜器及石刻碑碣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考据以“证经补史”。由此,为满足文人复古、怀古的心理,各类仿古器物层出不穷,其中就包括玉质仿古彝器。</p> <p class="ql-block">双兽耳乳丁纹玉簋</p><p class="ql-block">明(公元1368年-1644年)</p> <p class="ql-block">兽面乳丁纹玉觯(zhi) </p><p class="ql-block">明(公元1368年-1644年)</p> <p class="ql-block">鲁面蕉叶纹玉杯</p><p class="ql-block">明(公元1368年-1644年)</p> <p class="ql-block">玉牺尊</p><p class="ql-block">清(公元1644年-1911年)</p> <p class="ql-block">山水人物纹玉香筒</p><p class="ql-block">清(公元1644年-1911年)</p> <p class="ql-block">缠枝花卉纹玉香薰</p><p class="ql-block">清(公元1644年-1911年)</p> <p class="ql-block">鹌鹑形玉盒(一对) </p><p class="ql-block">清(公元1644年-1911年)</p> <p class="ql-block">镶金嵌宝花卉纹玉盒</p><p class="ql-block">清(公元1644年-1911年)</p> <p class="ql-block">山水人物纹玉山</p><p class="ql-block">清(公元1644年-1911年)</p> <p class="ql-block">九老图玉插屏</p><p class="ql-block">清(公元1644年-1911年)</p> <p class="ql-block">梅竹纹玉花插</p><p class="ql-block">清(公元1644年-1911年)</p> <p class="ql-block">莲荷形玉摆件</p><p class="ql-block">清(公元1644年-1911年)</p> <p class="ql-block">“三羊开泰”玉摆件</p><p class="ql-block">清(公元1644年-1911年)</p> <p class="ql-block">龙蝠纹玉如意</p><p class="ql-block">清(公元1644年-1911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