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任劳任怨/难堪</b></p><p class="ql-block"><b> 胡扯乱侃/体面</b></p><p class="ql-block">[导语]</p><p class="ql-block"> 人间百态,社会乱象。虽然只是个别现象,其影响深远,不可小窥。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老季说政事话题,围绕一个字“吹”!吹到什么程度?网友给出答案:</p><p class="ql-block"> 天上为什么那么黑,</p><p class="ql-block"> 牛在天上飞,</p><p class="ql-block"> 牛为什么会飞?</p><p class="ql-block"> 地上有人吹!</p><p class="ql-block"> 本故事从不同角度陆续揭示个别现象,披露社会歪风。不必细问深究,对号入座。旨在给读者朋友讲一点儿趣闻轶事,添一点儿糗事笑料,仅供茶余饭后调侃笑谈。</p><p class="ql-block"> 故事发生在九十年代初,农业抗虫减灾三年会战时期。</p> <p class="ql-block">说政事一</p><p class="ql-block"> 北戴河,全省棉花工作会议上。 省厅XX总站长XXX,当讲到如何降低棉花害虫防治成本时,有意提及到,全国棉花工作会议上,国务委员陈俊生说:XX县X社有个王XX,他们的示范村,试验棉花防治成本仅有十几块钱”。人家怎么搞的,我们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干嘛去呢?与会人员很吃惊,一片唏嘘。当时,民调系统数据显示:全省各产棉县,平均亩用药成本,都在六十元以上!陈委员在表扬这位X社主任的同时,实际上有心人都明白,农业主管部门被躺平打脸!尤其是我,真疼!</p><p class="ql-block"> 大家知道,我县是全国著名优质棉基地县,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排行第十六名!本单位是全国棉花害虫综合防治工作先进单位,本人是全国先进工作者。曾经农业部推荐,在CCTV(7)作过专题节目,典型经验推广到全国!新疆棉区曾经派人前来取经!你看这脸被巴掌打的!不疼?!</p><p class="ql-block"> 我中午饭没吃好,回房间躺在床上感觉有点儿憋屈。XXX把牛吹上天。忽悠国家高层领导人,竟然把一个极不成熟的小试验,拿到全国会议上当典型!高手在民间!一位不睁眼的哥儿们,饭后跟随我来到房间:“你是刚来的”?火上浇油,我回过头没理他。邻县同行气愤的说:“你不认识他?他来这时,还不知道你在哪呢”!</p><p class="ql-block"> 会后有人调侃:我若有一畝棉花,用手逮虫子,不用花钱,防治成本是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点评]:</b></p><p class="ql-block"> 人在旅途若走麦城,喝凉水都塞牙!国务委员陈俊生(兼全国供销总社主任),来本县视察,地方官员面对付国级高层领导人,应该谨言慎行,不能信口开河,满嘴跑火车,呼悠决策者。象哥伦布发现欧洲新大陆似的,把一个非正规小试验,用一桶药,喷上几棵棉花,根本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对指导一个村,一个乡,甚至一个县几十万亩棉花,根本没实际意义。</p><p class="ql-block"> 农业上一个正规试验项目,专业性很强。须经省级以上有关部门报批立项,划拨项目经费。具有资质的农艺师主持,组成专业团队,试验要两年异地,有试验实施方案,结果生物学数理统计,项目评估专家验收等,经过一系列流程。</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用药防治成本试验,防治次数多,周期很长,工作量太大。在当地,起码涉及三代防治效果,仅虫源基数,孵化率,自然消长,控制防治指标等等。有大量的充分的科学数据证明,摆上桌面,方能指导生产,推广应用!</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说政事二 对 策</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