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29903326</p><p class="ql-block">文章:闻于</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p> <p class="ql-block">题记:子秋《青春是一首歌》这篇散文发布在7月24日。当我读到此文时引发内心强烈共鸣,难以抑止试笔写了一篇评论初稿。今天再次阅读此文,将评论进行修改并发布,与美友共享!</p> <p class="ql-block">青春是什么?子秋在散文《青春是一首歌》里,用一段带着青涩的记忆给出了答案:它是课堂上躲闪的目光,是精心打扮的雀跃,是未敲开的单元门,更是最终与遗憾和解的释然。这篇散文没有跌宕的情节,却以细腻的情感,勾勒出青春最本真的模样——像一首清丽的歌,有跑调的颤音,却始终回荡着向上的旋律。</p> <p class="ql-block">青春,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季节,她孕育着早春的生机,展现着盛夏的热烈,暗藏着金秋的硕实,昭示着寒冬的期望。她充满诗意而不缺乏拼搏的激情,时尚浪漫而又饱含着奋斗的艰辛。子秋笔下的青春,正是这样一场多维度的生长。文中的情感线索,藏在无数个“不自知”的细节里。哲学课上的目光对视,让“我”误以为讲课内容是“单单讲给我听的”,这是早春般的生机初萌;精心搭配的高跟鞋与新衣,藏着少女对“战胜情敌”的天真野心,恰如盛夏的热烈张扬;被点名时颤抖的声音里,跳动着连自己都难以驾驭的心动,又带着金秋将至的羞涩期待。这些细碎的描摹,精准捕捉了青春期情感的特质:它像脱缰的野马,带着几分笨拙的偏执,却因纯粹而动人。当老师热情邀请她到家里做客,并递来写着地址的纸条时,她“眼睛发亮、双颊滚烫”,更将这份情感推向顶点——那是青春少女最勇敢的憧憬,以为一张纸条就能铺就通往未来的路。她鼓起勇气,穿着精心挑选漂亮的衣裳,带上精心准备的礼物,心里演练着见公婆时应说的话。然而,当她站在老师家门口时却胆怯了,最终未能敲响老师的家门。</p> <p class="ql-block">子秋的笔没有停留在浪漫的幻想里,而是带着清醒的克制,写下了现实的重量。“我是单位花钱上的电大生”“我只是一名小小的建筑工人”,这些自我认知像冷静的旁白,提醒着读者这份情感背后的差距。当老师鼓励“考研究生”时,“我”的心动从对人的迷恋,悄然转向对自我成长的渴望——这正是青春最珍贵的蜕变:它让懵懂的爱慕,转化为向上的动力。即便最终因现实所困未能成行,那份“缩小差距”的努力,已然成为人生的养分。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在青春飞扬的日子里,这样的拼搏与进取,本身就是对青春最好的注解。</p> <p class="ql-block">最动人的莫过于结尾的留白:新学年开学时她去赴约,时过境迁构成了青春里最温柔的遗憾:新婚后的老师调到外地去任教了。此刻,子秋没有写撕心裂肺的失落,只以“没有后来”轻轻带过,却让这份释然更有力量。当“我”把这段感情定格为“初恋”,当老师的人格魅力“开启了有爱且奋进的人生”,我们忽然懂得:青春的圆满,从来不是占有,而是那些曾照亮过生命的瞬间。正如文中所说,“青春是一幅有缺憾的画卷”,缺憾里藏着成长的密码——那些未完成的事,未说出口的话,最终都化作了人生的底色。</p> <p class="ql-block">这篇散文的语言像未经雕琢的璞玉,带着口语的自然,却字字精准。“体内的小兔子砰砰乱撞”的比喻,生动得让人会心一笑;“目光追随着他离去的身影”的细节,道尽少女的怅惘;而“郎才女貌,好不幸福”的平静叙述,藏着多少释然,只有经历过青春的人才能读懂。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真诚的笔触,让每个读者都能在文字里照见自己——那个曾在课堂上脸红心跳的自己,那个为了一点微光就奋不顾身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子秋最终将青春定义为“一首歌”,这比喻恰如其分。它或许没有完美的旋律,却有着最真挚的情感;它或许短暂,却在人生的乐章里反复回响。当“我”从建筑工人成长为懂得“奋进”的独立个体,当老师的鼓励化作前行的力量,这段未完成的情感,早已超越了爱情本身,成为生命中最珍贵的馈赠。正如青春所昭示的那样,它充满诗意而不缺乏拼搏的激情,时尚浪漫而又饱含着奋斗的艰辛,那些在青春里付出的努力,终将铺就通往多彩梦想与未来的路。</p> <p class="ql-block">读完此文,仿佛能听见青春的余音——那是课堂上的笑声,是高跟鞋敲击地面的清脆,是未敲响的门铃声,更是成长路上坚定的脚步声。子秋告诉我们:青春的价值,从不在结局的圆满,而在那些曾经炽热过、努力过、最终释然的瞬间。这大概就是青春最好的模样:带着缺憾,却永远闪光,孕育生机,也承载期望,在岁月里始终回响着奋进的旋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