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261345076</p> <p class="ql-block"> “走遍神州大地,醉美多彩贵州”,这句广告词听过多遍。贵州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民族文化、风土人情一直再吸引我去感受那里独特的美。</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我和爱人报了当地旅行社“贵州双卧10日游”,后原价改为一飞一卧,省了两天时间,变为8日游了。</p><p class="ql-block"> 9月20日我们开启了贵州之旅,中午飞到贵阳,当地旅行社接机安排住下后,就 前往黔灵山公园。途中吃了贵阳特产“肠旺面”,该面源于清光绪年间,味道鲜美、红而不辣、油而不腻、脆而不生。</p> <p class="ql-block"> “贵阳市”,是贵州省会,简称“筑”,春秋战国至汉初,为古夜郎部落聚居地,民国初时设立为贵阳市至今,现在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中心。夏天的贵阳特别凉爽,有“森林之城,避暑之都”之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黔灵山公园</span></p> <p class="ql-block"> “黔灵山公园”,建于1957年,位于贵阳市云岩区,是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和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公园占地面积4.26平方千米,由弘福寺、黔灵湖、三岭湾等六个大旅游景点组成。公园有“黔南第一山”、“贵在城边,美在自然”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黔灵山公园景观多样,有山、有林、有泉、有湖、有洞、有寺、还有冷不妨从路旁窜出的灵猴。</p> <p class="ql-block"> “麒麟洞”原名叫唐山洞,因洞内一块巨大的钟乳石形似麒麟而得名。早在明朝时期,麒麟洞就修有一座尼姑庵,在当地很有名气。</p><p class="ql-block"> 真正使麒麟洞扬名的,是这里曾经先后关押过两位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将军。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联合发动“西安事变”,事变和平解决后,遭到了蒋介石的记恨和报复,二人在此开始了漫长的囚禁生活。</p> <p class="ql-block"> 去弘福寺,有登山古道,383级石阶蜿蜓盘旋,坡度较大,因转了九个大弯而又称为“九曲径”,爱人因体力不支就在山下等我。</p><p class="ql-block"> 爬山路上,四处古木成荫,路旁碑亭古朴,还有调皮的猴子在嬉戏、打闹,相互追赶,趣味横生。 </p> <p class="ql-block"> 途径古佛洞。“古佛洞”是黔灵山公园最早的古迹,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到此驻足游览,并将其记载于《徐霞客游记》中。</p> <p class="ql-block"> 爬了约半小时后,大汗淋漓来到弘福寺,弘福寺位于贵阳市黔灵山群峰谷地中,是黔灵山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贵州首刹”,和“黔南第一山”。</p><p class="ql-block"> “弘福寺”又名宏福寺、黔灵山寺,由赤松和尚于清康熙十一年 (1672年)创建,意为“弘佛大愿,救人救世,福我众生,善始善终”。弘福寺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开放寺庙之一,也是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弘福寺山门是一座有三个门洞的牌楼式建筑,象征佛教的“三解脱门”。牌楼上的“黔南第一山”是前国家副主席董必武所题,“弘福寺”则由有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韦。</p><p class="ql-block"> 寺门前的镇寺瑞兽为六牙白象,头饰精美,鼻子前面还有“福”字,寺门两侧雕刻有哼哈二将护法金刚,威风凛凛。</p> <p class="ql-block"> 走进寺院首先看到路旁有一赑屃驮着一块石碑,碑头雕刻两条祥龙,碑面书有“赤松道场”,这是为纪念开山祖师而立的碑。</p><p class="ql-block"> “赤松和尚”,清代贵州佛教思想史上的一位著名禅师,同时也是著名的佛教诗人、宣传者和组织者。他于康熙十一年(1672)春,创建黔灵山寺,即弘福寺。1706年,赤松圆寂后,葬于黔灵山。</p> <p class="ql-block"> 寺院坐东朝西,建筑分布在左、中、右三条轴线上,主要殿宇有罗汉堂、天王殿、大雄宝殿、财神殿等,一路看过去尽是黛瓦红墙。</p> <p class="ql-block"> “双桂楼”高兩层,楼前有两棵三百余年的桂花树,两树为一雌一雄,相传为开山祖师赤松和尚从重度梁平双桂堂移植至此,因此得名。树下还有一对铜制貔貅,制作精美。</p> <p class="ql-block"> “藏经楼”,藏有《乾隆大藏经》《中华大藏经》及回藏文《大宝伏藏》《宁玛全集》等重要经典,十分珍贵。</p> <p class="ql-block"> 1959年我国前副主席董必武曾登黔灵山,作诗:“竞上黔南第一山,老夫腰脚尚称顽。泉清树古叶微脱,寺外双峰峙若关”。</p> <p class="ql-block"> 弘福寺山门对面,立有《九龙浴佛》石壁,十分醒目。石壁描绘了“释迦牟尼”诞生之际,有九条龙吐水为他沐浴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九龙浴佛石雕”寬12米,高4.9米,图案用二百块10厘米見方青石刻制,堪称艺术精品。 据说這种九龙壁彩色石雕在全国佛寺也不多见。</p><p class="ql-block"> 画案中九条神龙口吐龙泉水,波涛汹涌,下方是太子佛,左手指天,右手指地,唯我独尊;最下方有一个“福”字,临走时我也和大家一样闭目走到照壁前摸“福”字,祈祷今后福气满满。</p> <p class="ql-block">祖师塔林</p> <p class="ql-block"> 出了小山門,侧面有一小山坡,上有“祖师塔林”。塔林有开山祖师赤松和尚及第二、第三和第四代等历代祖师灵塔三十余座。据说每年农历四月初六,築城信士均上山祭扫历代祖师塔,已成慣例。</p> <p class="ql-block"> 塔林正中是7级的“法华石塔”。法华石塔底层摘录《妙法莲华经》文,以上6层则刻有56尊佛像,整体看起来十分古朴、壮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白宫</span></p> <p class="ql-block"> “贵阳白宫”,是贵阳市的一座地标性建筑,融合巴洛克风格与中式园林特色,造价27亿元,被誉为"贵阳的小卢浮宫"。</p><p class="ql-block"> 白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期,最初作为法国领事馆建造,现是一个豪华的居所,也是贵州省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只是在门口看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青云路步行街</span></p> <p class="ql-block"> 贵阳青云路步行街区,是第四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也是贵州首个文旅街区。美食餐饮与文化潮流在这里绘就出“老贵阳新调调”,是旅游者喜欢的打卡之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甲秀楼</span></p> <p class="ql-block"> “甲秀楼景区”位于贵阳市翠微巷,是来贵州玩必到的地方,主要景点有甲秀楼、翠微园、浮玉桥。</p><p class="ql-block"> “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建楼的用意有“立于渔矶烟水之上,跨乎长桥垂虹之间”之说。</p><p class="ql-block"> 甲秀楼作为贵阳清代八景之一《城南遗迹》被称为“ 鳌矾浮玉”,是贵阳历史的见证,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现在是国家3A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飞檐翘角、白栏围绕的甲秀楼建在贵阳母亲河“南明河”中一块型如巨鳌的大石头上,楼两侧由七孔石拱“浮玉桥”连接两岸,碧波荡漾的河水从挢下流过,十分好看。</p> <p class="ql-block"> 甲秀楼上方悬挂匾额“甲秀楼”三字,系清宣统年间学者谢石琴所书,十年动乱中散失,后寻回刻有“秀”、“楼”二字的两块,另据过去照片,配写“甲”字,按原式样悬挂楼顶层外面。</p><p class="ql-block"> 甲秀搂正门两侧为一副206字长对联。为清代贵阳翰林刘玉山所撰,上联主要写四方景物,下联追叙贵州历史,自从此联嵌于甲秀楼上后,便成为甲秀楼一绝,甲秀楼也因此而广为人知。</p> <p class="ql-block"> 自明清以来,甲秀楼是贵阳文人骚客聚集之处,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甲秀楼的一门口有一对联:风尘莽荡此登楼,问两游郡县,休戚何如,忧乐莫忘平日志;身世苍茫一搔首,叹万里江山,古今多故,安危须仗出群才,引来众多游客观看、拍照。</p> <p class="ql-block"> 清代田雯《重修甲秀楼碑记》,也是甲秀楼一宝。</p> <p class="ql-block"> “甲秀楼”,为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阁楼, 楼高约20米,上下三层,均以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画甍翘檐,红棂雕窗,烟窗水屿,如在画中。登楼远眺,四周景致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 2008年03月28日,甲秀楼作为“文昌阁和甲秀楼”的组成部分,被国务院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甲秀楼的“甲秀”二字,寓意是“科甲挺秀”。甲秀楼为时任贵州巡抚江东之、巡按应朝卿所倡建,供贵阳年轻学子们在此读书,希望学成能改变贵州人才稀少的局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翠微园</span></p> <p class="ql-block"> “翠微园”,位于浮玉桥的南边,紧邻甲秀楼,是黔南文化的凝聚之地。翠微园始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前身为南庵,后改为武侯祠,观音寺。</p><p class="ql-block"> 翠微园是一组由拱南阁,翠微阁,龙门书院等组成的明清古代建筑群,具有江南苏州园林风格。明正德四年,王阳明在贵阳讲学时曾多次游览这里,并留下了《南庵次韵二首》及《徐都宪同游南庵次韵》等诗作。</p> <p class="ql-block">拱南阁</p> <p class="ql-block">翠微阁</p> <p class="ql-block">龙门书院</p> <p class="ql-block"> 一座甲秀楼,一部贵阳文明史。</p> <p class="ql-block">澹花空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浮玉桥</span></p> <p class="ql-block"> “浮玉桥”,是甲秀楼景区最北侧的景点。浮王桥全长92米,甲秀楼就建在桥中鳌矶石上,因桥像一条玉带浮于水面,因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浮玉桥桥头立有《城南遗迹》石木牌坊,牌坊中“城南遗迹”四个大字苍劲有力;桥中建有“涵碧亭”,亭柱镌清咸丰年间贵阳知府汪炳嗷的联语:"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对联生动地展现了甲秀楼周围的自然景观,很值得品赏。</p> <p class="ql-block"> 甲秀楼周围的现代高楼鳞次栉比,甲秀楼翘然挺立其中,古色古香,端庄素雅,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天渐渐暗下来,吃完饭我们再次来游,此时灯光下甲秀楼景区更是如诗如画,充满魅力,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年7月2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