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的抗战(十一)(原创)美篇号:1399351

张培舟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父辈的抗战》前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p><p class="ql-block"> 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p><p class="ql-block"> 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p><p class="ql-block"> 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我会会员的父辈,在国难当头之际,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奔赴抗日战场,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一场场殊死战斗。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指出:“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习近平主席还强调:“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缅怀抗日先烈,要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p><p class="ql-block">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研究会将所属红色薪火相传宣讲团宣讲员、会员的40多篇父辈抗战经历编写的故事内容汇集成册,形成了十余万字的完整版,并在进行了严格的审定与修正后,编辑出版了这本《父辈的抗战》。</p><p class="ql-block"> 《父辈的抗战》以40多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全景式展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宏大历史画卷,深情回顾了我们的父辈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的巨大付出和贡献,深刻揭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 本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可读性强,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它不仅是一部纪念抗战胜利、缅怀抗日先烈的佳作,也是一部对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p><p class="ql-block"> 在本书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会员中开国将领、英烈后代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鸣谢上海千禄商贸有限公司对本书印刷费用的赞助!</p><p class="ql-block">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红色血脉传承研究会</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p> <p class="ql-block">王必成(1912年—1989年),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小寨村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抗美援朝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王苏炎:王必成将军之女。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六师分会名誉会长。以传承父辈革命精神为己任,通过沉浸式思政课向青少年讲述革命故事。总参三部退休,大校军衔。</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走进英雄“老虎团”</b></p><p class="ql-block"> 王苏炎</p><p class="ql-block"> 在江苏丹阳西南行宫乡贺甲村,有一座破旧的两进祠堂——贺甲祠堂,墙壁上弹痕累累。当地群众皆知,这是父亲王必成当年指挥部队痛歼日本侵略者的史迹。而这次威震江南的贺甲村战斗,又称延陵大捷,使王必成和他任团长的新四军一支队二团威震江南。</p><p class="ql-block"> 延陵位于茅山山麓,与镇江、金坛相邻,是茅山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带,也是东进北上的重要通道,战略位置重要。</p><p class="ql-block"> 1939年11月初,日军抽调兵力对茅山地区分区“扫荡”。7日深夜,日军一个加强中队100余人,向丹阳九里镇、延陵地区“扫荡”,于8日拂晓前直扑延陵。</p><p class="ql-block"> 父亲王必成指挥第二团、新六团和丹阳独立支队等部,于当日下午向日军发起进攻。经过连续26个小时的强攻,歼灭了这股敌人。此战共毙敌武村中队长以下168名,俘日军3名,开创了江南敌后战场村落进攻战斗歼敌的新纪录。</p><p class="ql-block"> 父亲曾在战斗经验总结中这样写道:“这次战斗和以前的战斗性质不同,以前是游击战,而且时间是短的,这次是运动战,而且是一个长时间的战斗,打了整整26个小时。我们在战斗中壮大了自己,提高了部队战术上的素养,增进了部队在战斗动作上的经验。”</p><p class="ql-block"> 贺甲战斗打出了新四军的威风和人民的斗志,受到延安总部和新四军军部的通报通令表扬。</p><p class="ql-block"> 上海进步报纸以“伟大胜利在江南”为标题加以报道,谓之“延陵大捷”。</p><p class="ql-block"> 从此,苏南人民群众自发地称第二团为“老虎团”,父亲王必成被称为“老虎团长”“王老虎”。</p><p class="ql-block"> 在父亲之后,还有段焕竞、郭猛、刘别生、饶惠谭、张强生、颜伏等同志担任过“老虎团”团长;刘培善、郭猛、李延杰、吴嘉民,罗维道等同志担任过“老虎团”政委。</p><p class="ql-block"> 新四军一支队二团,它的前身是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留下的坚持在湘赣边、赣粤边、赣东北的游击队。</p><p class="ql-block"> 父亲1938年春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来到二团。在粟裕率新四军先遣支队取得卫岗处女战的胜利后,他指挥二团打新丰、攻句容、袭东湾、全歼延陵(贺甲)之敌,连战皆捷,创造了新四军对日作战的多个“首次”。</p><p class="ql-block"> 新丰车站战斗,是新四军的首次夜间战斗;句容战斗,是新四军首次攻入敌占县城的战斗;东湾战斗,是新四军典型的攻点、打援兼顾的战例;延陵(贺甲)大捷,是新四军首次引起全国舆论关注的战斗。</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老虎团”参加了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几乎所有重大战役,与兄弟部队一起消灭了国民党王牌军——张灵甫整编第74师。</p><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二团入朝,先后在东线元山港、中线上甘岭地区作战10余次,歼敌800余人,击落敌机11架,击毁坦克7辆。</p><p class="ql-block"> 1955年“老虎团”凯旋,进驻北京。现“老虎团”为北京卫戍区警卫第三师第5团。警卫三师前身就是16旅,亦即苏浙军区第一纵队。作为首都卫戍部队的第一王牌团,曾多次担当重大国事活动的安全警卫任务,军委、总参、军区赋予的紧急任务,国庆阅兵和亚运会、全运会、大运会等开幕式的大型文艺演出团体操表演任务,受到中央首长、军委首长和军内外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p><p class="ql-block"> 2005年7月14日,《解放军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一篇报道《虎啸生风‘老虎团’——北京卫戍区某摩托化步兵团巡礼》,说的就是这支英雄部队。</p><p class="ql-block"> 当天,《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都作了报道。</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求是》杂志上发表重要文章:《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饮水不忘掘井人!”今天,我们的国家之所以有令全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这是无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先烈和前辈流血牺牲、前赴后继、艰苦奋斗换来的, 是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传承铁军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这是我们每一个革命后代的责任所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备注:王苏炎,开国中将王必成之女,原总参三部大校军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