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法国前总统蓬皮杜说:“圣米歇尔山,是天主教会的荣耀,是西方的奇迹,也是我们法兰西文化、精神及我们民族历史的总概括。”</p><p class="ql-block">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说:“圣米歇尔山对法国如同大金字塔对埃及一样重要。”</p> <p class="ql-block">圣米歇尔山是位于法国西北部芒什省一个花岗岩小岛,距海岸两公里。小岛呈圆锥形,周长900米,海拔88米。连同其上的建筑,在圣马洛海湾的一片滩涂中成为极为显眼的存在,远看就像平地里冒出来一个“金字塔”。</p><p class="ql-block">山顶上的圣米歇尔教堂建筑群足足比它赖以存在的、直径约1公里的小山高出近两倍!</p> <p class="ql-block">涨潮时,它四面环海,仿佛漂在海上的孤岛;退潮时,被大片沙洲环绕,一座桥连接其中。</p> <p class="ql-block">(上图来自网上)</p> <p class="ql-block">1879年,人们修建了堤坝,车辆可通过堤坝直接开到岛下,但弊端也随之显现:堤坝阻挡了海水,潮水带来大量的泥沙和沉积物,久而久之地势变高,海潮奇观慢慢消失,现在每年只有春天、秋天两次的天文大潮将堤坝淹没时,圣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岛。</p><p class="ql-block">它所处的圣马洛湾以涨潮迅猛而出名,大潮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潮水奔涌时速达20公里,浪高可达15米,潮水以每秒1米的速度淹没堤坝,18公里以外的海水48小时内可吞没整个海湾。加之</span>三面环海的天然峡湾形成声学共振,为游客提供了绝佳的观赏体验。</p> <p class="ql-block">公元708年,圣奥贝主教按照大天使圣米歇尔三次托梦的指示,在岛上最高处修建一座小礼拜堂,并将原名墓石山改名为米歇尔山。</p> <p class="ql-block">山顶上的圣米歇尔教堂建筑群高出山体近两倍,是在有限的圆锥形巨岩石上层层叠加而成,尤其是最高点的建筑,几乎直接坐落在岩石顶端,其精巧的设计展现了匠人们的非凡智慧。</p><p class="ql-block">修道院的建筑融合了罗马式和哥特式风格,其雄伟的尖塔、复杂的雕刻和宏伟的教堂,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朝圣和观光。</p> <p class="ql-block">圣米歇尔修道院和大教堂在天主教徒的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是除耶路撒冷和梵蒂冈之外的第三大圣地。</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圣米歇尔山曾被用作军事要塞,其独特的地理和建筑条件使其成为重要的军事据点。军事工程师在城墙嵌入24个射击孔,与山下市集形成交叉火力网。英法百年战争期间,曾有119名法国骑士躲避在修道院里,凭借涨潮、围墙和炮楼,抗击英军长达24年。因为每次只要坚守半天,势如奔雷的涨潮就会淹没通往陆地的滩涂,为守卫者赢来宝贵的半天休息时间。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此岛是该地区惟一没有陷落的军事要塞。</p> <p class="ql-block">沿着石阶一路往前走,越接近修道院顶部,视野越开阔。站在最高处俯瞰,整个海湾天海相接。</p> <p class="ql-block">岛上现存11世纪罗马式中殿和15世纪哥特式唱诗班席、13~15世纪的部分城墙和哥特式修道院围墙等。</p> <p class="ql-block">9世纪,维京人入侵欧陆,圣米歇尔山成为农民避难所,修道院下方形成小镇。</p> <p class="ql-block">小镇的街道两旁布满了古老的房屋、商店、餐馆和博物馆。每年350万游客带来18亿欧元收入,岛上8家古董酒店房价达巴黎均价的3倍,修道院地窖的陈年葡萄酒单瓶拍卖价超过5万欧元。</p> <p class="ql-block">虽没有凡尔赛宫的金碧辉煌、埃菲尔铁塔的宏伟壮观、卢浮宫的绚丽多彩、香榭丽舍大街的缤纷繁华,但亦山亦岛、观潮绝佳地、建筑奇观、朝圣地、军事要塞的身份,令圣米歇尔山在法国占有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教堂和政权、灵魂和身体、上帝和人类,全都融合在圣米歇尔山里。”(亨利•亚当斯《圣米歇尔山修道院和沙特尔教堂》)。法国官方是这样赞美<span style="font-size:18px;">圣米歇尔山</span>的:千年的历史、信仰、勇气和人类的才华,造就了圣米歇尔山。我们导游说:“没到过圣米歇尔山,就不算来过法国。”</p><p class="ql-block">如此自然奇观(潮汐)与人类非凡创造力的完美结合,最核心、最独特的国家象征和视觉标志,以前我怎么没听说过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