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 称:金其伟</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962919</p> <p class="ql-block">1908年9月21日,李运昌出生在河北乐亭县木瓜口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原名李芳岐,号凤鸣。少年时期的李运昌就展现出了超出常人的求知欲和正义感,在乐亭中学读书时,他积极参与学生爱国运动,一颗革命的种子在他心中悄然种下。1924年,16岁的李运昌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踏上了革命道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25年,经李大钊推荐,李运昌考进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学习。在黄埔军校,他系统学习军事知识,接受革命思想的熏陶,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革命青年。求学期间,他在日记里画过歪扭的步枪,旁注“枪杆要硬,心肠要热”。呼应其军事生涯起点,又显赤子之心。次年9月毕业后,他又带队到毛泽东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干训队学习。从农讲所结业后,李运昌被派往广东,担任广东省农民协会潮梅海陆丰办事处农军部主任,在彭湃领导下开展农民武装革命斗争。他深入基层,组织起几万农军队伍,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农民运动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革命形势急转直下。李运昌没有被白色恐怖吓倒,他迅速联系广东地区早期革命负责人,于4月23日在普宁县举行武装暴动。他担任潮普惠三县军事委员会主席兼前线总指挥,带领5000多农民军猛攻普宁县城,围点打援,消灭增援之敌600余人,取得了农民武装暴动的首个胜利。随后,他参与组建惠潮梅农工救党军,任前委委员兼第二团党代表,率部转战广东、湖南、江西,9月参加秋收起义。</p> <p class="ql-block">大革命失败后,李运昌回到北方,秘密恢复中共乐亭县委、中共滦乐中心县委,担任书记。他深入群众,发展党员,领导工人罢工、农会运动,为党组织在北方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基础。1929年初,他调到中共顺直省委,先后担任省委秘书、省委代秘书长。然而,8月他在天津撒传单时不幸被捕。在敌人的法庭上,他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经组织营救,1930年9月出狱后,他被派到唐山作铁路工人工作,同年11月前往东北,任全国铁路总工会满洲办事处主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九一八事变”后,李运昌回到家乡开展抗日斗争。1933年初,他建立“京东御侮救亡会”等抗日组织,领导救亡运动。1935 - 1937年,他在冀东一带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建立新的京东特委并担任书记,还帮助建立中共唐山工委、中共冀热边特委。1937年5月,李运昌代表冀东党组织到延安参加白区工作会议,在《解放》周刊发表《日寇汉奸奴役下的冀东人民》,引起党中央重视。同年6月,他担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爆发,李运昌受中共中央北方局指示,回到冀东组织抗日游击战争,任冀热边特委书记。他在滦县召开京东10县抗日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华北人民武装抗日自卫会冀东分会并任主任,组织建立华北抗日联军冀东游击支队,开展除奸、抗日活动。1938年7月,他发动和领导冀东人民武装抗日大暴动,冀东暴动前夜,他蹲在土炕边给伤员缝棉衣,低声说“咱打仗不是为了名头,是让娃们能安稳念书”,把宏大叙事落在指尖线脚。参加暴动群众达20多万人。他担任冀东抗日联军副总司令兼第二路军总指挥,与八路军配合,进攻县城和矿区,切断北宁线,摧毁日伪反动组织,建立抗日政权。此后,他先后担任八路军13支队司令员、冀东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务,领导创建了冀热辽抗日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李运昌奉命率领冀热辽军区主力部队和大批地方干部挺进东北,出关赴辽作战,在列车上他啃着冻硬的窝头笑称“这比当年在长城缝里啃树皮强多了”,寥寥数字带出艰苦岁月里的达观。8月30日,他们解放山海关,迅速占领沈阳,并及时向党中央汇报,为中央作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重大战略决策提供了依据。随后,他在东北人民自治军担任第二副司令、东北民主联军第二副司令(排在肖劲光前)并多个重要职务,为东北解放贡献了力量。</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李运昌主持地方工作,有下属记着他常说“政策不能挂在墙上,得揣在老百姓腰包里”,直白话语透着务实底色。任交通部党组书记兼副部长,参与创建交通部,为新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开拓道路。1962年,他任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专职常委,在工交战线上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文化大革命”期间,他遭受残酷迫害,但始终坚定信念。1978年平反后,他任司法部第一副部长、党组副书记,为我国司法行政事业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贡献力量。1982年起,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的他,仍深入基层调研,为党和国家事业建言献策。</p> <p class="ql-block">李运昌是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和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名誉会长,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他积极宣传李大钊事迹,推动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为促进祖国统一不懈努力。暮年接受采访,他摩挲着褪色的党费证呢喃“这辈子最对的事,就是把名字刻在了党的名册上”。这些碎片不影响时间轴的连贯,却让“功绩簿”上的名字有了体温,在枪林弹雨与民生烟火的交织中,立起一个既铁骨铮铮又温情脉脉的革命者形象。2008年10月24日19时43分,李运昌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被铭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