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乐水山人</p><p class="ql-block">美 篇 号:601359</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诗曰:</b>“岱宗高耸入云奇,翘首凝望意已驰。 何日身临凌绝顶,笑吟天下众山低。”</p><p class="ql-block"> 泰山就像一本书,用摩崖石刻把中华文化印在了她的山脉里进而印在了中国人的骨缝里;泰山像一把剑直插蓝天,把禅意兜兜转转流淌在沟壑里、山坡上,丛林间,崖缝里。封禅,昭告天下,让泰山佐证揽括江山封疆万里正统性,这样的泰山我又怎能敬而远之?亲历它我的灵魂方可得到慰籍!</p> <p class="ql-block"> 六年前,有幸光亲临抚摸过它,当时我被它的气势深深地震撼了,只因题材重大,故未敢轻易执笔,现今想想全当献丑了。我曾做过如下笔记:“终于,在枫叶红了的季节,我奔赴了这场与泰山的约会,去探寻这座被誉为“天下第一山”的独特魅力,问道泰山”。</p> <p class="ql-block"> 那是仲秋的清晨,天刚麻麻亮,一行人在山脚下集中,眼望茫茫群山不知所踪,向导告诉我们,由西线上山,从天外村乘车抵达中天门,然后再徒步攀登十八盘至岱顶。</p> <p class="ql-block"> 此时,站在中天门的山坳里,仰望着那雄伟的山势,一种渺小感油然而生。临行前的功课告诉我:泰山突起于华北平原,凌驾于齐鲁丘陵之上。正如古人所言“稳如泰山”“重如泰山”,它就像一位巨人,稳稳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见证着岁月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 沿着蜿蜒的山路开始攀登,一路上的风景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泰山的自然风光以壮丽著称,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相互烘托,云烟在山间缭绕变幻,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山中溪流潺潺,清澈见底,溪边的石头被水流冲刷得圆润光滑。彩石溪底彩石平铺,仿佛是天工神笔绘就的画卷,美不胜收。而黑龙潭瀑布飞泻而下,气势磅礴,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让人心潮澎湃。</p> <p class="ql-block"> 登泰山可知晓天下。史书上记载,自秦始皇开始,历代共有13位皇帝亲临泰山封禅,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使其成为国家兴盛和民族存亡的象征,故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由此而来,泰山能成为五岳之首,绝不是浪得虚名。</p> <p class="ql-block"> 攀登泰山,最具挑战性的当属十八盘。十八盘是泰山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也是泰山的主要标志之一。起始到南天门分“慢十八”,“不紧不慢十八盘”和“紧十八盘”。这三段盘路共有石阶1633级,坡度极其陡峭,攀爬的艰辛可想而知。</p> <p class="ql-block"> 登泰山可知世事艰辛。在艰难的攀登过程中,我不禁好奇十八盘名字的由来。传说修建盘山道路时用了整整十八个月,所以得名;也有说法是秦始皇登泰山时,山高陡峭,轿夫汗流浃背,一路歇息了十八次,故而有此称呼。</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解释,在中国古代哲学体系中,“九”被认为是阳数中的极数,象征着极致、顶点与最大的能量 ,比如皇帝被称为“九五之尊”,唐僧西天取经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十八盘”是“两个九”,寓意泰山的台阶很多,很难攀爬。途中我见到有老人,孩童,少年和青壮年,不同的人群却都被周围的景物激发出自信与豪迈,大有不到山顶非好汉的精气神。</p> <p class="ql-block"> “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历经两个多小时的艰难攀登,终于登顶南天门。站在南天门,俯瞰着脚下蜿蜒的十八盘和远处连绵的群山,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此时的我,仿佛能够理解李白“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的豪迈心境。</p> <p class="ql-block"> 凭栏相望,连绵的云海,叠障的群山,阳光下金色的殿宇。我仿佛看到泰山许多角落历代文人名士的足迹,闻到了他们的气息。他们于不同时期,纷至沓来,观光揽胜,吟诗作赋。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留下千古名句;诗仙李白登泰山时留下了《泰山吟》《梁父吟》等十几首诗,将心目中雄伟、神秘的泰山多视角、多层次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诗圣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是表达了对泰山的敬仰和对人生的豪迈追求。据说,历代赞颂泰山的诗词、歌赋如天上的繁星,这些佳作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泰山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 泰山,自先秦至明清,帝王封禅,文人题咏,佛道镌经,无数历史记忆在苍崖青石间凝固成永恒的文字。摩崖石刻,作为泰山最独特的文化符号,既是书法艺术的露天博物馆,更是华夏文明的精神图谱。它们以刀锋为笔,以山石为纸,在时光的剥蚀中,书写出一部跨越千年的石上春秋。</p> <p class="ql-block"> 这些石刻从秦代延续至今,时间跨度长,书法艺术精湛。漫步在泰山的山间小道,随处可见各种石刻,有的刻在悬崖峭壁上,有的刻在巨石之上。每一处石刻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历史,传递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p> <p class="ql-block"> 当晨雾漫过中天门的石阶,那些嵌在崖壁上的字迹便开始苏醒。北齐人刻的《金刚经》在经石峪的溪水里舒展笔画,唐玄宗的"纪泰山铭"在朝阳里泛着青铜色的光,每一道岩层褶皱里都藏着文明的年轮。</p> <p class="ql-block"> 去玉皇顶的途中石刻林立,最著名的当属“五岳独尊”石刻,这四个大字苍劲有力,尽显泰山的雄伟与尊贵,成为泰山的标志性景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 泰山石刻中,“虫二”二字堪称最耐人寻味的一笔。直到近代, 才有人破译出其中玄机-将“虫二”二字加上边框,便是“风月"二字的繁体去框,取“风月无边”之意,暗合泰山雄奇壮阔、天地浩渺的景致。关于“虫二”的来历,民间有诸多传说,很有趣味。</p> <p class="ql-block"> “不让其土壤,故能成其大。”泰山海还是道教和佛教的圣地。岱庙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建筑风格庄严雄伟,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碧霞祠、普照寺等佛教寺院古木参天,清幽宁静。佛道两教在泰山相互交融,寺庙、道观遍布山间,宗教活动频繁,使得泰山不仅是自然之山,更成为文化之山、信仰之山。</p> <p class="ql-block"> 登上泰山之巅——玉皇顶,站在极顶石前,心中感慨万千,大有眼望四海吾自尊的感觉。石前的碑上,顶部刻着五岳之首的泰山山符,下书“泰山极顶——1545米”几个红字。此时,阳光洒在身上,山风轻轻拂过脸庞,我俯瞰着四周连绵起伏的山峦,云海在脚下翻腾涌动,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p> <p class="ql-block"> 泰山,这座被誉为“天下第一山”的圣地,它以独特的地理环境、壮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艰难的攀登体验,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它是当之无愧的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它不仅是一座山,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攀登,追求卓越。</p> <p class="ql-block"> 泰山尽管在众山中不是最美、最险峻、个头最大,身高最高的,但因为注入中华文化灵魂的精华,而成群山里的"老大哥",且地位不可撼动,这就是“一览众山小”的缘故?</p><p class="ql-block"> 问道必悟道。泰山之行让我对世间万物有了新的认识,天地宇宙之间自身是极其渺小的。高山仰止,心中豁然开朗,对我大中华文化充满敬仰,民族自豪感油然升起。</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5年7月于漳水河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