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军旅生涯始于1970年底,那是一个热血青年怀着保卫国家、保卫社会、捍卫共产党的纯粹信念投身军营的年代。当时,像我这样的热血青年大多十八九岁,出生于1951年 - 1953年之间。我出生在偏远的农村山沟,那里的环境十分艰苦。三面环山,山沟里格外肃静,夏天闷热难耐,冬天则是白雪皑皑,寒冷刺骨。只有一条通往公社的大车道,两边是山,中间是柳条甸子。</p><p class="ql-block">回顾童年,经历了诸多艰难困苦。1958年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大炼钢铁,紧接着是三年自然灾害,吃大锅饭,不得不挖野菜、吃树皮来维持生计。小学时赶上文化大革命,中学又有红卫兵大串联,这一系列的动荡使得我们这一代人文化知识相当浅薄。然而,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对我来说是人生的重大转折。当时没有什么华丽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对毛主席、对共产党的忠诚,一心想做一个合格的战士。</p><p class="ql-block">新兵训练虽然艰苦,但对于我们这些农村出身的孩子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我们早已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所以在训练中刻苦努力、积极肯干。新兵连结束后,我担任过职员,后来调到卫生队成为一名卫生员,负责随军家属卫生所的全部工作。1971年末,在组织的关怀和培养下,我通过考核考试被保送到军医学院,学习医疗和放射线专业。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后,我又回到原单位,凭借所学完成了部队党组织和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没有辜负部队的培养,也因此获得了各种奖励和好评。</p><p class="ql-block">1976年,部队医生开展一职多兼的工作模式,为了满足实战要求,需要掌握更多学科的医疗技能。于是我被选送到锦州市中医学院学习西医学中医的专业学科。经过两年的学习,我掌握了中医学科的各项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毕业后回到原部队开展各项工作。我深入基层连队,完成了部队的保障任务,无论是保障部队演习还是训练,都受到了好评。</p><p class="ql-block">在海城地震时,我和副政委数小时就到达灾区执行探查和救灾信息任务。我们随部队到达灾区最重的田庄台地区,那里房倒屋塌,人员受伤的场景让我感触极深。每天我都在现场救治伤员和转运工作,同时还要负责部队救灾工作的医疗保障,一心只想为灾区尽自己的全部力量。白天在废墟中忙碌,晚上就铺着稻草,身上盖着大衣,望着天空飘着的雪花,疲惫至极的我就这样入睡。就这样,一天天地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任务。</p><p class="ql-block">1987年随部队奔赴大兴安岭打火执行保障任务的经历更是刻骨铭心。那里一个多月不见太阳,空中弥漫着烟雾,森林大火的火光、燃烧树木的声响以及火头的冲击声令人胆战心惊。部队如同移动的大军,不断接到命令奔赴下一个火场。在火头最前方打防火道时,能清晰地听到火头的呼啸声,感受到热气浪的冲击,危险无处不在。抬头能看到天空中的火花,到了晚上,火光和热气浪烤得人难受。如果观察不到情况或者电台接收不到命令,就会被大火包围,全体官兵的生命将受到严重威胁。</p><p class="ql-block">在这场与大火的搏斗中,我最初的害怕逐渐被坚定的信念所取代。从害怕到无畏,这一转变不仅仅是个人勇气的提升,更是军人精神在内心深处的觉醒。我深刻地认识到,党和国家军队多年的培养,让我们军人时刻准备着为国家奉献一切,乃至生命。这种奉献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深植于内心的使命感。每一位军人,都是国家和人民的守护者,在危险面前,我们没有退缩的理由。</p><p class="ql-block">晚上,我们找些干茅草铺在地上当床,躺在上面盖着大衣,真可谓天当被地当床。看着战士们一个挨着一个躺在地上很快入睡,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有时候在火头过后打残火,很多松树干都在燃烧,就像一盏盏灯从上往下燃烧着,烤得人难受,较大的树枝随时可能掉落,危险万分。我们脚下是二三尺厚的树叶,被燃烧后冒着青烟,白色灰烬下是明火在燃烧树叶,踏上去火星四溅。很多官兵脚和身上被烧伤了,却从不吭一声,依然坚守在灭火的第一线。他们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我也为自己能够与他们并肩作战而感到骄傲。在这些战士身上,我看到了军人精神的完美诠释:坚韧不拔、无私奉献、忠诚于党和人民。</p><p class="ql-block">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一个晚上七点多,突然接到命令奔赴富克山去打残火,截断残火防止烧过边境。我带着几个人跟随部队做医疗保障,背着药箱,披着大衣,带着压缩饼干和水壶,在大部队的后方爬山前行。24小时要完成200里的往返路程,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大部队离我们越来越远,在原始森林里,我们害怕掉队和迷失方向,毕竟如果没完成任务就被野兽吃掉太可惜了。我们拼命向山上爬,手拄着棍子,踏着燃烧的树叶,双脚火星直冒。当走到一百多里路的时候,是最难受的时候,山越来越高,实在走不动了就坐下休息一会儿,吃几口压缩饼干,喝一口白酒,为了收集伤员、完成任务,还是朝着火光的方向继续前进。山坡很陡,草木丛生,还要穿越被烧毁的树干,实在爬不动了就两手拄地、四条腿向前爬。到达终点后,先头部队已经顺利完成灭火任务,正在休息准备返回。我们处置完伤员后进行了短暂的休息和调整,然后踏上返回的路程。</p><p class="ql-block">这一路的军旅生涯,充满了挑战与奉献。我见证了战友们在艰难困苦面前的英勇无畏,也深刻体会到军人的使命与担当。这些经历是我个人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国军人坚韧不拔、忠诚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每一次的考验,都像是对军人精神的一次磨砺,让这种精神更加熠熠生辉。这种精神不仅仅属于军人,更应该成为全社会的精神标杆,激励着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为了人民,勇往直前,无私奉献。</p> <p class="ql-block"> 一九七0年十二月入伍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看到老照片,让我一次又一次回忆起那个年代,那段岁月,永远难忌。</p> <p class="ql-block">一九八三年坦克十八团二营任所长兼军医。</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七年辽宁锦县西学中医班毕业。</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六年,全国医疗卫生战线上广泛开展中医中药,西学中医,改变那个年代医疗环境与发展变革,中医药是先锋迈出了第一步。部队也开展了西医学中医首例。单位把我选送到辽宁锦县西学中医两年制的学习班。学到了中医基本理论和实践,中西医结合工作奠定了基础作。</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七年锦县西学中医班和老师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接兵工作中与我友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一九八三年在东辽县医院进修。</p> <p class="ql-block">一九八三年在东辽县医院进修眼耳鼻喉科。</p> <p class="ql-block"> 一九八七年赴大兴安岭救火返回途中。</p> <p class="ql-block">看到以上这张照片是一九八七年五月赴大兴安岭救火返回途中在齐齐哈尔火车站的留影。一下又回忆起几十天救火的历程。带领卫生员,背药箱,每天要穿梭一二百里路的原始森林,面临烈火没有退缩,说句心里话只有使命,完成医疗保障任就是胜利。虽然立过功又受过奖,我把这些奖根本没当回事,只是激励,不忘那段岁月,一个军医的使命……</p> <p class="ql-block">一九八五年坦克十八团卫生队。</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五坦克五师坦克战地救护研究组。</p> <p class="ql-block">一九八六年锦州接兵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 。</p> <p class="ql-block">一九八三年去河南洛阳退兵途经北京。</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五年上海黄浦江畔 。</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五年南京中山陵。</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五年上海。</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 。</p> <p class="ql-block">武汉长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五年北京。</p> <p class="ql-block"> 战 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