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誉为“世界藏学府”,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该寺始建于1709年,由第一世嘉木样活佛主持建造,占地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40万平方米。其核心特色在于完整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设有闻思、医药、时轮等六大学院,鼎盛时僧众达4000余人。寺内拥有世界最长的转经廊和众多珍贵文物,如鎏金佛像、历代嘉木样灵塔及《甘珠尔》经卷。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兼具宗教、文化与建筑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踏入拉卜楞寺的地界,最先闯入视野的是那片连绵的经堂与佛殿。朱红色的墙体在阳光下透着庄严,金色的法轮与宝幢在殿顶熠熠生辉,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千年的沧桑。大经堂作为寺内最宏伟的建筑,数百根雕梁画栋的立柱支撑起高耸的穹顶,壁画上的佛像神态各异,色彩历经岁月洗礼却依旧鲜活,每一笔都凝聚着信徒的虔诚与工匠的匠心。殿内常年香烟缭绕,酥油灯的光芒跳动不止,诵经声从深处传来,低沉而悠远,仿佛穿越了时空,将人带入一个纯净的精神世界。</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那长达三公里的转经道。数以万计的转经筒沿着道路排列,木质的筒身被信徒的手掌磨得光滑锃亮。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稚气未脱的孩童,都以顺时针的方向缓缓前行,手中的经筒随着脚步转动,口中默念着六字真言。转经道上的每一步,都是一次修行;每一次经筒的转动,都承载着对生活的祈愿。在这里,信仰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日常的呼吸与脚步。</p> <p class="ql-block">作为藏传佛教的最高学府之一,拉卜楞寺的学制严谨得如同世间的大学。寺内设有六大学院,涵盖了显宗、密宗、医学、天文等诸多领域,从年少的扎巴到资深的喇嘛,都在日复一日地研读经文、修习佛法。在辩经院,时常能看到身着绛红色僧袍的僧人聚集在一起,他们或站立或踱步,以夸张的手势和洪亮的声音展开辩论。看似激烈的交锋中,实则是对佛法义理的深入探究,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透着对知识的渴求与对信仰的坚守。</p> <p class="ql-block">贡唐宝塔是拉卜楞寺内重要建筑之一,位于拉卜楞寺西南角,原名现见解脱大金塔,造型庄重新颖。高31.33米,共五层,由塔刹、塔瓶、塔座组成,外表金碧辉煌,内部构造精巧。塔内供奉着历世贡唐仓灵塔等,还藏有大量佛经,与周边景色相辉映,巍峨壮观。</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的魅力,还在于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寺院背靠凤山,面朝龙山,四周是广袤的桑科草原。夏季,草原上鲜花盛开,牛羊成群,远处的雪山倒映在湖泊中,与寺内的梵音构成一幅绝美的画卷。秋季,经幡在秋风中猎猎作响,金黄的树叶落在转经道上,踩上去沙沙作响,仿佛是大地与信仰的对话。冬季的拉卜楞寺则更显宁静,白雪覆盖了屋顶与草原,诵经声在寂静中传得更远,让这片土地更添几分圣洁。</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僧人们的生活简单而规律,清晨的诵经声唤醒沉睡的寺院,午后的阳光洒在庭院里,老喇嘛在墙根下静坐,年轻的扎巴在经堂里抄写经文。信徒们不远千里而来,只为在佛前献上一条哈达,或是在转经道上完成一次长叩。他们的脸上没有浮躁,只有平和与坚定,仿佛内心早已被信仰填满,外界的喧嚣都与己无关。</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这座矗立在雪域高原上的圣殿,它的美不仅在于建筑的宏伟与自然的壮丽,更在于那份深入骨髓的信仰力量。当夕阳为寺院镀上一层金色,最后一缕阳光掠过经堂的金顶,梵音在草原上久久回荡,你会明白,这里不仅是一座寺院,更是一个安放心灵的港湾,一个让灵魂得以喘息的秘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