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生有许多第一次,我的第一篇游记《双龙雨色》成稿于1977年5月10日 。那时只是当作一次日记,记录在一本练习本上。许多年过去,这篇忘却了的日记,无意中被重新翻出,修改润色后投稿在新浪博客上。</p><p class="ql-block"> 这篇游记,记录了游玩金华北山两个岩洞,即双龙洞和冰壶洞。关于金华这两个岩洞,之所以如此出名,还在于初中课本中叶圣陶先生游记《记金华的两个岩洞》。</p> <p class="ql-block"> 关于双龙洞,作为金华人并不生疏。其实,1960年父亲单位7月中旬从上海内迁到金华,8月份就组织过一次游双龙洞。这次游玩曾收录在我的《他乡明月一一我的回忆录》中,但这篇回忆录成稿,却迟于《双龙雨色》这篇游记,两篇足足差了33年。</p><p class="ql-block"> 之后,还有好多次去双龙,都未曾留下过片语只语的文字。记得,知青下乡时,正逢大串连。我们8个来自不同乡村的知青,时不时聚在位于金华城里清泉池,那个胡姓知青家里。一日,大家商议着去游双龙。于是,一大早大家兴致勃勃地步行到罗店,经鹿田水库到双龙。这次游双龙,边走边看,且行且说,正是那位胡姓知青的谈兴勃发,活生生把这次双龙游,蜕变成胡某侃大山的独角戏。</p> <p class="ql-block"> 当然,真正有意义的游玩,当数本文篇头77年的这次。这年5月,多年未曾谋面的山西伯父伯母来金探亲,父亲便将尽地主之宜陪伴伯父伯母的游玩之重任,交给了我兄弟两人。于是,有了这篇游记。</p><p class="ql-block"> 游记开篇这样写道:“同志,你到过双龙洞吗?那曾勾起多少人的回忆、还有那无穷无尽惊叹、赞誉、遐想的游船、怪石、石级……双龙洞我曾到过数次,最近的一次相隔也有四年了,因事隔久远记忆渐渐淡薄,再有机会去看看如今的双龙,也成了我的一个念想。恰巧,前几天远道而来的山西大伯伯夫妇来金华小聚,既能尽地主之宜陪客人一游双龙,又圆了自己的梦,岂不美哉!”</p> <p class="ql-block"> 说来也巧,途中一场暴雨,将这次双龙之旅平添了无穷乐趣。首先,双龙洞水暴涨,水位上升,造成入洞困难:“双龙洞不同其它风景区岩洞的独到之处,也是双龙洞的一大特色,即从外洞进到内洞必须由小船载入,而正是方才来时那场暴雨带来的山水,造成内洞水位骤涨,小船和牵拉载人小船的工友均无法入内,正好似佛教徒‘千里虔诚拜佛,却不得入庙门’一样,真令人扫兴啊!〞</p><p class="ql-block"> 幸好“为难之际,双龙风景区的两个工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攀壁驾船冒险入洞,此时船与岩壁的“砰砰”摩擦声,伴随着“哗哗”水声渐行渐远,真叫人为他们的壮举捏了把汗。通过工友三番五次努力,几经周折终于入洞,游客们雀跃欢呼,争相购票,唯恐落后。”</p> <p class="ql-block"> 入洞“一忽儿功夫,大伯顿感寒意逼人,大有不禁之感,便提前出洞。当我们一行四人拾级前往冰壶洞途中,才发觉双龙洞给我们特殊的款待——每人屁股上都湿了一大块。不由得我看你,你望我摸着屁股忍俊不禁,哈哈大笑。大伯忙不迭声地说“还好,还好,幸亏不是的确良,毛料裤。”在我无数次游双龙的经历中,唯有这次是最有意义的。”</p><p class="ql-block"> 之后,“大伯夫妇因脚力不济,冰壶洞未能入内,只在洞口探头向下张望几眼。我和弟弟进洞再次领略一番冰壶的魅力:在瀑布飞珠溅玉,水雾霏霏中,我仿佛置身于春雨绵绵的田野上,大自然万物生长,无限生机的迷离遐想中。此时此景,不由得使人联想起郭沫若那为冰壶洞碑刻题词中:‘瞬看夜月轮轮饱,长有惊雷阵阵呼’两句诗句的意境。耳听得洞底水声如雷,心想冰壶洞和双龙洞相通,想必冰壶此刻也在发大水吧。”</p> <p class="ql-block"> 文章最后是这样写的:“回程路上,雨还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双龙山巅完全被云雾水气笼罩着,山峰时隐时现,好似茫茫大海中的岛屿。水世界里百步不见景物,唯有双龙的水,仍在隆隆作响。好美的双龙!好美的双龙雨色!”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年7月17日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