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德占/图收集</p> <p class="ql-block">一夜投宿话田岑</p> <p class="ql-block">一片田地变黄金</p> <p class="ql-block">清源县学文庙前身</p> <p class="ql-block">五位状元四位相</p> <p class="ql-block">十一位尚书七百进</p> <p class="ql-block">人才辈出流芳名</p> <p class="ql-block">人上了年纪无聊时,总是回忆昔日往事。(童年时光到晚年的经历)</p> 一九七二年农10月因年关将近,由于10月至11月气候好㨞出来的线面质量更好。所以和邻居嘉兵,金换三人去仙游大济买线面(长寿面)。莆仙传统过年要需用三种特色美食,红团,象征团团圆圆,白粿敬菩萨,线面,象征延年益寿。路程62公里那天晚上我们3人就在田岑底旅社投宿。 <p class="ql-block">晚饭后我们三人在客厅就茶,掌柜陪我们聊天。请问:同志儿时就听长辈们有时说我们孩子,“你们是田岑底鸭子还未到水”这是啥意思?因我们是山里人不懂其故。答:你即然感兴趣那我也是大概听古人说,因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鸭子在田埂边看到水却无法到达,就如同人在面对困难或目标时。因自身能力或条件不足而无法实现,有一种无奈和叹息的感觉。哦原来如此!注、(六七十年代都称呼同志)</p> <p class="ql-block">仙游东门石坊</p> <p class="ql-block">仙游田岑底有悠久历史</p> <p class="ql-block">请问田岑底是什么来由?哦你要问这个那我就大约闻古人说地名由来:田岑底位于仙游城西郊,其名称由来与当地的地形和历史发展有关。据旅社掌柜价绍,田岑底在古代是一片田地。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村落,因地处城西且地势较高,故得名“田岑底”。</p> <p class="ql-block">古代时期:田岑底在古代属于仙游县的管辖范围,是仙游城西的一个村落。在宋元明清时期,仙游城的商业和文化逐渐繁荣,田岑底也受益于这种发展,成为仙游城西的一个重要村落。</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1929年。县城西田岑底辟建新街一一模范街(今胜利南路)。这一时期,田岑底的交通和商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仙游城西的一个繁华地段。店面林立有山区出来的山货。比如笋干,木炭,竹编,木桶,茶叶,香菇,红菇等农产品都在田岑底收售。</p> <p class="ql-block">现在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田岑底经历了多次的城建设和改造。20世纪90年代初,鲤湖供销合作社被拆除。田岑底的商业格局发生了变化。近年来,随着仙游县的城市化进程加快。田岑底的基础没施不断完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p> <p class="ql-block">西门兜</p> <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古建筑,田岑底保存着一些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田岑底后巷36号字魏家小楼。这些古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介值,是仙游县古建筑文化的代表之一。</p> <p class="ql-block">天地坛</p> <p class="ql-block">天地坛历史悠久,仙游天地坛创建于宋乾道初年(1165年),由知县赵公绸修建。是官员率领乡绅,百姓祭祀天地神灵,祈求五谷丰登的圣之所。</p> <p class="ql-block">1980年9月,天地坛被列为是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夭地坛已成为仙游县鲤城街道十字社区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同时。每年冬至。仍有乡民自发于坛前祭拜。重现古礼,以香火,戏曲,榕荫续写永恒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传统民俗:田岑底有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如莆仙戏,舞龙舞狮等。这些民俗文化活动在田岑底的居民中广泛流传,是仙游县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历史人物:田岑底历史上曾经涌现出一些著名的人物,如明代的林寿国。他是本邑军阀,在民国时期对仙游县的政治和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p> <p class="ql-block">仙游燕池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主要体现下面几个方面:</p> <p class="ql-block">唐宗时期:仙游文庙的前身“清源县学”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原址在县西(今城隍庙处)。北宋咸平五年(1002年)迁建于县南,即燕池埔一带。</p> <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明永乐年间依制改孔子庙。清康熙年间,尊孔子庙为“至圣先师”续称文庙。期间文庙历史经多次修缮与广扩建,规模一度十分宏大。</p> <p class="ql-block">近代:辛亥革命后至解放前夕,仙游文庙先后被利用作为中小学校舍。政干所所址,县参议会会址等。1980年9月列为县级文保单位,1996年9月2日列入省级文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教育意义:作为古代儒学的重要载体,仙游文庙是仙游县的文教圣地。见证了仙游崇文重教。好学上进的风气。在此文化背景下,仙游人才辈出。历史上孕育过5位状元,4位宰相,11位尚书,28位侍郎,近700位进士。听完撑柜介绍我们赞不绝口!原来如此咱们仙游城是个福地,人才辈出真是个富贵地方所以古人说富贵居平原!</p> <p class="ql-block">仙游县全景</p> <p class="ql-block">红团</p> <p class="ql-block">白粿,龟粿</p> <p class="ql-block">线面(方言𢱢面)</p> <p class="ql-block">2025,7,28,写于威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