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记忆

陈惠琴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打开手机,查看群里动向,发现老同学发的链接《天津记忆》,点开一看都是七十年代天津代表性的建筑及街道,它像一股电流触及我的心弦,往事的闸门一下被打开,儿时的一切都复苏了,像洪流似的涌上心头,一幕幕往事从心底深处翻了上来,它是那么的亲热那么熟悉,屈指一算近三十年了我这个离乡背井的游子未回津,原以为我会把它淡忘,不曾想我对家乡还有那么炽热的情感,那么深切的怀念,思乡的感情油然而生,如果有一天,我脚踏贵地我还认识你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看着东门里熟悉的街巷,仿佛能看见儿时奔跑嬉戏的身影,那时的笑声还在耳边打转。清楚地记得同学潘晓慧的家就在这条街上,门牌号是91号,老式几间平房。下乡第一次回津,队长狄多才就住在她家。我们同学轮番宴请了远方的客人。民族文化宫前,每逢佳节曾和伙伴们好奇张望,盼着能进去瞧瞧热闹,那些纯真的期待,被岁月酿得愈发清甜。解放桥横跨海河,钢铁建筑,桥上车水马龙。还记得公交车24路,从东站开往西站,每次回津出了车站必乘此车跨过解放桥,那时觉得它好雄伟,现在的它会更加辉煌。往昔在桥上看船来船往,幻想远方的模样,如今远方漂泊久了,才懂桥边故土的分量。还记得在解放桥和北安桥之间有一座铁链搭的浮桥,为方便过桥人所建。浮桥天生晃荡,一些调皮的孩子们故意晃荡铁链,行人一步三摇丑态百出,惹得众人啼笑皆非。百货大楼里,和同学逐层逛商场,为队上的社员采买时髦的衣服,头巾鞋袜,温馨画面涌上心头,春风吹红的不只是花蕊,更是心底藏着的乡愁。和平路热闹繁华的街道建筑,海河广场上川流不息的人群的热闹场景,体育馆外跳皮筋、丢手绢的欢乐,二宫前走过的足迹,都成了思念的拼图碎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原来故乡从未走远。它藏在体育馆柳枝拂过的校徽里,躲在解放桥钢梁缝隙间的春风中,甚至化作南开大学砖缝里一株倔强的蒲公英,等一场三十年的重逢。我忽然想起母亲常说的那句话:"天津卫的水土养人,连影子都是黏的。"此刻手机发烫,像捧着一块从老城墙上剥落的砖,那些模糊的斑驳的商标与褪色标语,分明是岁月给我盖的邮戳,提醒着:此心安处,终是海河九曲十八弯的那个句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在外辗转的日子,总把这些画面在心底翻看,以为记忆会淡,可旧景入眼,所有情愫瞬间泛滥。天津啊,不管走多远,你都是我灵魂的归岸,这浓浓的乡思,化不开,剪不断,愿故乡的风,常捎来你的温暖 ,盼归期,再把这些旧景重走一遍,重拾岁月里的珍贵片段。</b></p> 向故乡致敬,永远的乡愁!